(三)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为指导思想,以阿拉伯语为表达形式,又名伊斯兰

—阿拉伯文化。它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承前启后、沟通东西的重要地位。它是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他们吸收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的优秀文化,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特别是把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和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传入西方,促进了欧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1. 世纪至 11 世纪是阿拉伯文化的繁荣时期。它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地理、历史、文学等方面都获得了卓越的成就。

阿拉伯人改进并推广了印度人的数字系统。他们使用了印度人所创造的“0”符号和十进位法,并把这种印度数字传到欧洲,被人们称为阿拉伯数字。以后阿拉伯数字便代替了繁杂的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学家确定了三角学中正弦、余弦和正切等概念,阿拔斯朝时期花剌子模的学者穆罕默德·伊本·穆沙(约 780~847 年),把代数知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2 世纪,他的代数学译成拉丁文后,被欧洲各国用为数学的主要教本,直到 16 世纪。阿拉伯人还研究了三次、四次、五次方程式问题。10 世纪时制定了求三次根、四次根和五次根的方法。他们还奠定了解析几何的基础,用几何作图解三次方程式。

阿拉伯人努力学习印度和埃及的天文学,经过自己几百年的观测和研究,把天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阿拉伯人曾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科多瓦、撒马尔罕等城市建立天文台,昼夜观测。他们曾创造出中世纪最新的精密仪器,如天球仪、地球仪、观象仪等等。

  1. 世纪时,阿拉伯天文学家曾在幼发拉底河以北的新闸尔平原和库法平原从事实测,测得子午线一度之长与实际长度相差很少。他们认为大地为球形,根据子午线一度之长,来推算地球的体积及其圆周。

  2. 世纪的天文学家白塔尼(约 858~929 年)进行四十多年的观测,著有恒星表。他测得地球远日点的运动,后代称为最高行,约七十年行一度。他的著作曾成为欧洲天文学的重要基础。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

① 原定都于马赫迪城。969 年征服埃及后,973 年迁都于开罗。因法提玛家族崇尚绿色,中国史书上又称其为“绿衣大食”。1173 年被总督萨拉丁推翻。

年)著《天体运行》一书,常常引证白塔尼的实测。

阿拉伯的医学也有很大的成绩。医生已知道消毒,知道用麻醉药使病人安眠,已开始治疗伤寒、霍乱、瘟疫和白内障等病症。欧洲的医药师到现在还使用着阿拉伯制药上的许多术语,如糖浆(Syrup)、苏打(Soda)都是阿拉伯字音。当时著名的医生伊本·西纳(阿维森那,980~1037 年)著有医学百科全书,称为《医典》,是中世纪阿拉伯医学最高水平的代表作。他鉴别了纵隔障炎和胸膜炎,并认识到肺结核的传染性。12 世纪,这部著作译成拉丁文后,欧洲各大学用作教本直到 17 世纪。在 15 世纪最后 30 年内,这部

《医典》用拉丁文出版过 15 版。伊本·西纳被称为“医中之王”。在地理学和历史学方面,阿拉伯帝国的学者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地理学的发达乃基于商业的需要。9、10 世纪有许多以“诸国道里志” 标题的专著,其中最早最有名的一部为吉贝勒省邮传监督伊本·胡尔达哲比所著,书成于 9 世纪中叶,详记帝国商路、税收,以及当时亚欧陆路和海路的交通情况。9 世纪至 10 世纪时,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几乎掌握在阿拉伯人手里。阿拉伯商人东来中国,西至大西洋东岸,北达波罗的海,南抵非洲内陆。他们在长期旅行中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约在 916 年,艾卜·宰德撰《苏莱曼中国及印度行纪》,对中国唐代的社会风土人情有相当确切的记载。10 世纪以后还有几部重要的地理专著,雅古特(1179~1229 年)撰《地理词典》则集阿拉伯人地理知识之大成。此外,仕于西西里王国的阿拉伯人易德里西

(卒于 1166 年)的世界地理著作,名《渴望周游各国者快览》,附地图 71 幅,其书颇见重于中世纪欧洲。

最重要的史家是泰白利和麦斯欧迭(或译作马苏第)。泰白利(838~923 年)的巨著《先知与诸王纪年》,始自创世,止于 915 年,自回历元年以下

依年代顺序纪事,即所谓编年体。麦斯欧迭(卒于 956 年)有“阿拉伯的希罗多德”之称,所著《淘金场与宝石矿》(通常译作《黄金草原》),不用编年体,而依朝代、帝王、民族等项目叙事,起自创世,止于 947 年,内容不只叙述历史,旁及地理、宗教、哲学、自然科学等,不啻一部百科全书。阿拉伯人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最先是诗歌。古代阿拉伯人有在一定季节举

行诗歌比赛的习惯。流传下来的一部前伊斯兰时期的诗歌选集叫作《穆阿莱葛特》或《七篇悬诗》,据说是七个在乌古兹集市上诗歌比赛会获胜的诗人的作品。这些诗歌曾用金字写出来,悬挂在麦加天房的门上,所以称为“悬诗”。这些描写贝督因人的生活和习俗,抒写爱情,夸耀个人英勇的诗篇, 内容丰富,在阿拉伯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我国的《诗经》和《楚辞》。此外, 还有艾卜勒·费赖吉(897~967 年)所辑《诗歌集成》21 卷,收集自前伊斯兰时期至阿拔斯朝全盛时期配有乐曲的诗歌,并附诗人和乐师的传记和逸事等。此书是阿拉伯诗歌的汇编代表作,也是一部阿拉伯的诗歌史。

阿拉伯的文学名著是《一千零一夜》。这是一部故事汇编,以第六世纪波斯文《一千故事集》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以插叙法联缀成书。这部内容丰富的巨著,在 10 世纪中叶开

始编写于巴格达,约在 12 世纪始在埃及定名为《一千零一夜》。这部著作反映了伊斯兰教世界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也是研究阿拉伯历史的宝贵参考资料。它在我国有几种选译本,最早是文言文译本,书名《天方夜谭》,出版于 1906 年。

阿拉伯人在建筑艺术上也有较高的成就。清真寺建筑多是正方形或长方

形院子,四周有各种拱门的回廊。691 年,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马立克(685~ 705 年)在耶路撒冷修建的“沙漠中的圆顶”清真寺,占有特殊的地位。这座清真寺是八棱形建筑物,在圆柱和拱门上建有圆屋顶,并用各种颜色的大理石装饰得富丽堂皇。9 世纪中叶建成的萨马拉清真寺,多叶形拱门尤为突出。用植物图案和几何图案来装饰房屋,是阿拉伯人绘画、雕刻艺术上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