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关系

(一)中国和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关系

自古以来,中国和越南人民便有着经济来往和文化联系。

越南人民对中国农业方面的贡献,是传入了越南中部(占城)的耐旱稻种。宋真宗时(998~1022 年),因江浙旱荒,取占城稻种 3 万斛播种。当时称为占城旱稻,其米粒大而味甘。11 世纪初,占城稻种在闽、浙及长江、淮河一带种植,以后又推广到北方各地。其次,中国人民所喜爱的甘薯(又名红薯,北方称地瓜)也是从越南传入中国的。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说“甘薯⋯⋯出交趾武平,九真兴古。”中国人民在生产技术等各方面, 对越南有很大的帮助。中国的铁制农具和牛耕、养蚕织锦、造纸印刷先后传入越南,对越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的建筑技术、武器制造、医药针灸等先后传入越南。越南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加以发展,也有很多成就。明初有不少越南人移居中国,其中建筑师阮安曾参与当时北京的城池、宫殿、衙署等的建筑规划和设计。

中国的汉字、汉语很早就传入越南。越南的许多文人对中国的经义、诗赋等有高度修养。在现代的越南人民中,仍有很多人熟悉汉文。越南人民的语言里,也采用了不少汉语词汇。13 世纪,越南创造了以汉字为基础的“字喃”(意即南国的字),但纯粹的汉文,仍然是主要的表达工具。中国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在越南流行很广。

长期以来,中国汉族和越南人民彼此在另地任职和移居乃属常事。

8 世纪中叶,越南爱州日南(清化)人姜公辅在内地考中进士,很受唐德宗器重,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代仍屡有刚建国不久的越南人举族移住广州、郴州、海南岛等地。15 世纪初又有不少越南人移居中国。17 世纪中叶,中国著名学者朱舜水不甘忍受清统治者压迫,曾两度侨居越南,著有《安南供役记事》一书。

清代,中越两国的商业交往分陆路和海路。陆路贸易主要依靠车拉肩挑, 局限在边界的小量贸易,以日用品为主。大宗的是海上贸易,中国出口物以布匹、绸缎、纸张、颜料、烟、茶、药材为主,进口的有大米、槟榔、胡椒、砂红、冰糖、竹木及海产品等。

老挝人民和中国人民很早就有了来往。据我国史书记载,早在公元 3 世

纪初(吴黄武六年,公元 227 年),就有堂明“朝贡”的记载,说明从这时起,中国老挝间已有正式的往来。唐朝时与文单国的关系十分友好。文单曾先后四次向唐朝遣使,受到盛情接待。宋元两代中老之间交往减少,至 14 世纪以后,中老之间官方交往又密切起来。“老挝”一名始见于《明史》, 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 年)对老挝开始称为“南掌”,意即“万象之邦”

(因老挝盛产大象之故)。在明朝存在的 270 年中,老挝先后有十位国王向中国遣使三十余次,带来礼物有大象、马、犀牛、金银器等,明王朝也多次遣使访问老挝。由于中老两国陆路交通十分便利,也为民间贸易的开展提供条件。《皇明职贡图》卷一载:老挝人“知耕种,勤纺织,其近在普洱府东界外者常入内地贸易”。老挝出产的乳香、西木香、乌爹泥、鲜子、诃子和树头酒等都为我国人民所喜爱。又如老挝特产神品兰花被移栽至扬州后“人

争来看,门几如市”。而老挝人民也从中国学习了酿酒、养蚕、制丝的方法, 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柬埔寨古时叫作扶南。《三国志吴志·吕岱传》提到过交州刺史吕岱派遣官员访问扶南等国。这是中国最早派往柬埔寨的使臣。当时扶南与南海各国及印度均有来往,并有自己修造的大船,可载百人。晋朝统一中国后,扶南不断有使臣来中国。中国北朝时期,扶南国王憍陈如曾“遣商货至广州”。南齐永明二年(484 年)憍陈如又派印度高僧那伽仙为使臣,向南齐皇帝赠送“金缕龙王坐象一躯,白檀象一躯,牙塔二躯,古贝(即木棉)二双,琉璃苏钕(音立,食器)二口,玳瑁槟榔柈一枚”。中国皇帝回赠的礼物是“绛紫地黄碧绿纹绫各五匹”。

中国从南朝的宋、齐、梁、陈,到隋唐一直和扶南保持联系。当时各国的佛教僧侣,彼此往来,南朝时期,扶南就有几位高僧来中国译经授徒。其中僧伽婆罗、曼陀罗曾在梁朝翻译了不少佛经。548 年来中国的扶南高僧真谛,留居中国二十多年,做了不少工作,最后终老于中国,唐代的玄奘便和真谛有师承关系。玄奘虽没到过柬埔寨,但在《大唐西域记》卷十中也提到伊赏那补罗国(即柬埔寨)。唐代另一中国高僧义净从海道去印度取经,到过柬埔寨,受到当地国王的热情接待。

真腊本是扶南的属国,约在 6 世纪中叶兼并扶南。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 年),真腊的使臣来中国,“帝礼之甚厚”。唐朝前期,真腊分为两部分, 北部叫陆真腊,在今柬埔寨、老挝地方,南部叫水真腊,即扶南旧境,在今柬埔寨和越南南方。唐朝中期,陆真腊和水真腊合而为一。自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 年)至唐宪宗元和(806~820 年)时期,不断有真腊使臣前来我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唐代陆真腊王子和副王先后来长安赠送驯象。南宋时,真腊合并占城(今越南中部)一度改名为占腊,元朝仍称真腊。元朝时中国曾有使臣去真腊,随行人员周达观在真腊住了一年,回国后写了《真腊风土记》一书,记载当地风俗物产颇详。从他的描写中看出,中国运去真腊的商品主要是金银、丝绸、瓷器、铁锅、雨伞等,真腊运来中国的商品主要是象牙、犀角、宝石和香料。据《明史》记载,明朝与真腊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常有使节往还。郑和下西洋也到过真腊。《明史》说真腊“国中有金塔金桥殿宇三十余所。王岁时一会,罗列玉猿、孔雀、白象、犀牛于前,名曰百塔洲。盛食以金盘金碗,故有富贵真腊之谚,这里描写的当然是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但也可以想见当时经济发展的程度。“其国自称甘孛智,后讹为甘破蔗,万历后又改为柬埔寨。”柬埔寨这个译名,从明朝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