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和欧洲的关系

公元前 400 年以后,希腊、罗马作家均称中国为“丝国”,说明中国和欧洲的关系由来已久。来到中国的有史可考的第一个罗马人便是《史记大宛传》所说的“黎轩”杂技艺人。中国史书中的黎轩、犁靬、犁鞬、大秦和拂菻均指罗马帝国。便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中国史书中的大秦或拂菻则专指东罗马(拜占廷)帝国。公元 97 年(东汉和帝永元九年),西域都护班超派

① 现在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大炮是元朝至顺三年(1332 年)的铜炮。欧洲发明大炮无确切年代可考,一般认为英法百年战争时期的克勒西战役(1346 年)是欧洲人使用大炮的开端。

遣甘英出使大秦,抵条支①,到波斯湾为安息人劝阻而回。166 年(东汉桓帝延熹九年)有一个以罗马皇帝安敦(161~180 年)的名义来到中国的代表团。这反映了罗马帝国和汉帝国的直接联系。226 年(东吴孙权黄武五年)大秦商人秦论从交趾来到东吴。古时罗马皇帝“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后汉书·西域传》)。取代安息的伊朗萨珊王朝(226~641 年)继续垄断丝绢贸易。中亚的粟特商人为了打破伊朗萨珊王朝对丝绢贸易的垄断,导致了拜占廷与中国少数民族西突厥的互通使节。

中国丝织物在罗马的用途很广。古罗马城和君士坦丁堡的元老院议员在几百年中一向以能穿中国的丝袍为荣。基督教教会成长起来之后,教会的法衣、祭服、挂幕、祭坛装饰无一不需要丝绸。世俗的富人普遍穿着中国丝袍。拜占廷的丝织业尤其需要大量中国生丝,叙利亚的刺绣甚至远销到中国。552 年拜占廷从中国学会养蚕制丝的方法后,仍需要中国丝绢。6 世纪中国至欧洲的商路共有三条,其中北道经里海北部至黑海,路远而不安全;中道与南道即传统的丝绸之路,在波斯会合后通往拜占廷。这算是第二条陆路。第三条是海路,即从中国经锡兰(斯里兰卡)至红海。当时中国丝绢的主要顾客为拜占廷人、伊朗人,居间贩卖者是粟特人(以撒马尔罕为首城,隋唐称康国)。伊朗萨珊王朝既阻止拜占廷在红海的也门购丝,又不准粟特人在波斯境内转运。粟特人原来臣服◻哒,◻哒被西突厥灭亡后,粟特人便请求西突厥室点密可汗向伊朗说情,西突厥两次遣使去伊朗均为伊朗王库思老(即科斯洛埃斯一世)所拒。室点密可汗大为不满。粟特人马尼亚克便乘机向室点密建议,请与拜占廷结盟,以便在拜占廷贩卖丝货。室点密可汗派马尼亚克出使拜占廷。567 年年底,马尼亚克等到达君士坦丁堡晋见皇帝查士丁尼二世(查士丁尼之侄,565~578 年),并于 568 年偕拜占廷使臣祭库马斯抵西突厥王廷(当时室点密可汗驻于白山,在伊犁河以南,今库车北山外之特克斯流域)。不久,西突厥即进军伊朗,但遭失败。571 年西突厥再派使者到拜占廷,请查士丁尼二世废除 562 年和伊朗所订之“五十年和约”。第二年拜占廷出于各种原因又一次发动了对伊朗的战争(572~591 年)。伊朗与拜占廷两败俱伤而为后起的阿拉伯人所利用。

隋唐时代,拜占廷帝国称拂菻。隋炀帝常想通使拂菻,终未成功。有唐一代,拜占廷与中国通使凡五次:贞观十七年(643 年)拂菻遣使至唐,送来赤玻璃、绿玻璃、石彩、金精等,唐太宗致书抚慰,回送绫绮。乾封二年

(667 年)拂菻入唐赠药物底也伽。以后在大足元年(701 年)、景云二年(711 年)拂菻又两次遣使入唐。开元七年(719 年)正月,拂菻王遣吐火罗大首领献狮子、羚羊各二。天宝元年(742 年),拂菻派遣大德僧(景教徒)入唐通好,将拜占廷宗教信仰的一派传入中国。以后因中亚道路交通阻绝,拂菻与中国的联系乃中断。

  1. 世纪中叶,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1127~1155 年)在第二次十字军东侵时,攻占拜占廷的底比斯和科林斯,将大批丝织工人劫运至西西里岛的巴勒摩城,于是丝绸生产技术传入意大利,以后逐渐传至西欧。意大利佛罗伦

① 此时的条支应指伊拉克,见冯承钧《西域地名》。按:条支(塞琉古王国)在叙利亚残余领土已于公元前 64 年亡于罗马,但伊拉克南部波斯湾一带附属安息。而未列入安息本部之 18 省,故《后汉书·西域传》仍称条支。

萨共和国的丝绸商是它的七个高级行会之一,佛罗伦萨仍需中国的生丝和花缎。14 世纪中叶的价格是佛罗伦萨金币佛洛林五枚可买契丹丝 19 磅或 20 磅

(热那亚磅较英磅轻),佛洛林五枚也可在契丹(中国)买花绫缎三匹半或金锦三匹半至五匹。蒙古帝国时期至元朝末年,中西商路基本上还是上述三道,但北路较过去安全。从敦煌、哈密、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阿力麻里(今伊宁附近)、讹答剌、玉龙杰赫(即《清朝通典》之乌尔根齐),经里海北部直达黑海北部的塔那,称为钦察道。第二条横贯欧亚大陆的商道从敦煌、罗布泊、循天山南路越葱岭,经巴达哈伤(今法扎巴德)、呼儿珊(呼罗珊),至伊儿汗国首都贴必力思(今大不里士)再去欧洲各地,称为波斯道。第三条是海道,从泉州、广州,经印度洋至波斯湾或红海。活跃于这三条商道西方终点的主要是意大利三个共和国即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的商人。有名的马可波罗就是威尼斯人。他于 1271 年随他父亲来到中国,为元朝工作多年,1295 年由海道回国。他的游记描写了他在中国各地的见闻。哥伦布向西航行想来中国确实受到马可波罗的影响。

  1. 世纪至 14 世纪,罗马教廷屡遣教士来华,在中国南北各地建教堂布教。罗马教廷希望元朝信奉和推广天主教,13 世纪几次派使者要求联盟夹攻占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伊斯兰教势力,未获结果。元朝在 1288 年和 1336 年派遣专使通好于罗马教廷。

明朝中国与欧洲的陆路交通,在土耳其占领君士坦丁堡(1453 年)及征服叙利亚和埃及(1517 年)之后,确实远逊前代,但海上的交通联系却较前代日渐发达。发展海外贸易是欧洲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需要,16 世纪至 17 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首先开始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

作为中国与欧洲的文化往来,16 世纪末至 17 世纪初,天主教耶稣会士曾东来传教,此时来华的耶稣会士有利玛窦、艾儒略、邓玉函、熊三拔、汤若望等人。他们把西欧的天文、历法、算学、地理等介绍来华,也把中国的

《四书》《本草纲目》等翻译后介绍到西欧。17 世纪中国的针灸术由传教士传到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