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沙皇俄国早期的领土扩张

16 世纪初,俄罗斯统一国家形成后,国土仅偏于东欧一隅。1533 年伊凡四世即位时,俄国的疆界,西自斯摩棱斯克和普斯科夫,南抵基辅,东部尚未达到喀山一带,面积约 280 万平方公里。1547 年,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 后,在内政改革和加强国家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实行对外的领土扩张。沙俄除向四周推行地域性的蚕食和鲸吞政策外,还试图进行水域扩张,争夺出海口,力图到别国去打开“窗口”。在 1610~1640 年期间,俄国边界向南推进了 450 公里,向东扩张达 4500 公里之多。

伊凡四世时向外扩张是按照西进、南下、东侵三个方向进行的。

立窝尼亚战争 伊凡四世首先将扩张矛头指向西方,征服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争夺出海口。

波罗的海地当北欧交通要冲,又是沙俄前往大西洋的最短通道。伊凡四世曾说过,波罗的海水的份量是值得用金子来衡量的。沙皇要进出于波罗的海,必须占领从里加湾到芬兰湾的沿海地带,特别是立窝尼亚。立窝尼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欲控制波罗的海,必须先占领立窝尼亚。这一地区从 12 世纪起是日耳曼立窝尼亚骑士团(又名宝剑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的辖地, 至 16 世纪已日趋衰落。

立窝尼亚战争从 1558 年 1 月开始,前后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伊凡

四世借口立窝尼亚骑士团与立陶宛联合反对俄罗斯,从而挑起战争,派 4 万俄军越过立窝尼亚边界,攻陷芬兰湾南岸爱沙尼亚的要港那尔瓦和塔尔图等城,包围里加主教区。1559 年,签订停战协定。此后,立窝尼亚利用喘息之机,与波兰国王兼立陶宛大公西吉斯孟德二世缔约,接受保护,从而使战争具有了国际性质。

1560 年 2 月,战争再次爆发,俄国军队占领马林堡城,8 月攻下重镇维尔扬吉,消灭了骑士团。这一胜利直接威胁了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安全,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波兰、立陶宛、瑞典、丹麦都参与了对沙俄的战争,使争夺战持续多年。这是第二阶段。

1561 年开始了战争的第三阶段。这时,俄国的对手已是欧洲几个强国。首先是瑞典出兵占领爱沙尼亚北部,包括塔林在内。同时立窝尼亚又与波兰、立陶宛缔约,撤销骑士团的建制,将西德维纳河以北并入立陶宛,形成西德维纳公国;在西德维纳河以南建库尔兰公国,作为波兰—立陶宛的藩属。1562 年,沙俄进攻立陶宛,威胁其首都维尔纽斯。1579 年波兰参战,包围普斯科夫,同时瑞典从北方进攻。1582 年俄国与波兰订立十年停战条约,次年又与瑞典签约停战。各国疆界维持原状。立窝尼亚战争历经 25 年(1558~1583 年),沙俄丧失了波罗的海沿岸部分土地,以失败而结束。

俄国与乌克兰的合并 16 世纪初,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均属于立陶宛公国。1569 年波兰贵族在卢布林召开的国会上宣布立陶宛和波兰合并。白俄罗斯仍属立陶宛,乌克兰大部土地则归波兰直接统治。波兰统治者攫取乌克兰村社的最好土地,推行农奴制,继而又强迫乌克兰人改宗天主教,这些民族

① 恩格斯:《流亡者文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8 卷,第 621 页。

歧视政策,严重阻碍了乌克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从 16 世纪末叶起,乌克兰人民不断展开反对波兰统治的起义。1648 年春,在富裕哥萨克波格凡·赫米尔尼茨基领导下,乌克兰人民举行总起义。起义自第聂伯河下游开始,迅速席卷乌克兰全境。1648 年 5 月至 9 月间,两度打垮波兰军,俘获其统帅。年底,光复了基辅城。起义军获胜后,迫使波兰国王不得不承认乌克兰为独立行政区。1651 年,波兰再度调集大军前往镇压乌克兰。赫米尔尼茨基为了反抗波兰,先后两次乞援于克里米亚汗,均遭叛卖。波兰贵族同克里米亚汗相互勾结,重占基辅,对乌克兰进行烧杀抢劫, 成千上万的乌克兰人被掳往克里米亚为奴。赫米尔尼茨基转而向沙俄求助。

1643 年秋,沙俄以“保护和支持乌克兰”为名,向波兰宣战。1654 年 1 月,在佩累雅斯拉夫会议上,乌克兰部分贵族表态,决定乌克兰归属在俄国统治之下。1667 年,沙俄利用战局对其有利之机,同波兰签订为期十三年半的休战条约(即“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条约规定:白俄罗斯的一部分地区、斯摩棱斯克和第聂伯河东岸的乌克兰划归沙俄。1686 年俄波和约中, 又确定基辅也合并给俄国。从此,乌克兰等地被合并于俄国。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与俄罗斯人同处于沙皇统治之下。

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扩张 沙俄对西伯利亚的扩张始自 16 世纪后半期。最先是吞并伏尔加河流域,进占与俄国东南边疆接壤的鞑靼人的几个汗国: 克里米亚汗国、诺该汗国等,逐步控制了伏尔加河中下游和乌拉尔山以西广大地区。伊凡四世征服伏尔加河流域后,在进行立窝尼亚战争的同时,继续东侵,向西伯利亚发动远征。沙俄对西伯利亚的兼并,最初是授权大地主兼盐商斯特罗干诺夫家族,令其召募雇佣军,沿河进侵逐渐蚕食。当时西伯利亚各族人民处于较低的社会发展阶段,而且沙俄的扩张又无强邻竞争,因此发展迅速。1555 年,失必儿汗国(即西伯利亚汗国)被迫向沙皇纳贡。1558 年,伊凡四世将卡马河中游和楚索夫河(卡马河支流)流域非俄属土地“赐给”斯特罗干诺夫家族,授予他在该地筑堡招兵、拓地扩张及镇压居民的“全权”。1574 年,伊凡四世授意出兵失必儿汗国,侵入西伯利亚腹地。1579 年,斯特罗干诺夫兄弟招募以叶尔马克为首的一批哥萨克,到 1581 年 9 月,

叶尔马克纠集 840 名侵略军(内有 540 人哥萨克队伍),进侵西部西伯利亚。失必儿汗国的库程汗和人民一起展开抗俄斗争,先后八次决战。首都伊斯堪城失守后仍顽强抵抗。叶尔马克因扩张“有功”,博得伊凡四世的亲自接见, 并赏赐他两副盔甲、一个奖牌以及沙皇的一件皮袍,被捧为“英雄”。1583 年和 1584 年,伊凡四世连续派出两支军队增援叶尔马克。失必尔汗人民采用游击战术继续抵抗侵略者,1584 年在夜袭中获胜。当时,俄军缺粮,又染上坏血病,叶尔马克主力被歼。叶尔马克在跳船脱逃时,失足落水淹死在额尔齐斯河中。

1586 年初,沙俄以控制河流、步步为营的方式,两次派兵进侵失必儿汗国。先后构筑秋明城(1586 年)、托博尔斯克(1587 年)和塔拉(1594 年) 等城堡为军事基地。1598 年,库程汗被迫退入南方草原,为宿敌杀害。失必儿汗国人民坚持 17 年之久的抗战,终告失败。沙俄兼并西部西伯利亚后,强迫当地人民信奉东正教。1621 年调诺夫哥罗德城的修士大祭司盛扑里安到托博尔斯克,充当首任西伯利亚大主教。俄国教会把叶尔马克吹捧为“民族英雄”,加以“神圣”的尊号。沙俄政府在托博尔斯克城为叶尔马克树立了 16 米高的大理石纪念碑。

沙皇以征收贡赋的方式,大肆掠夺西伯利亚盛产的毛皮,成为俄国对外贸易的最大项目。17 世纪时,掠自西伯利亚的毛皮价值,占当时沙皇国库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沙皇吞并失必儿汗国后,利用东部西伯利亚多数居民处于氏族社会阶段,相互少联系的状况,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继续东侵。

与此同时,沙俄政府还组织了所谓“探险队”、“航海者”等以“考察”、 “旅行”等等名义进行“地理发现”,所到之处都将其划为沙俄的“领土”。 17 世纪初,沙俄的一些“探险”队伍,沿各个河流向东北亚进行扩张。

1601 年,康德拉特、库罗奇金沿叶尼塞河下游驶至大海,占领皮亚辛河河口

一带。17 世纪 20 年代,他纠集 40 名同伙,自土鲁罕斯克出发,沿下通古斯卡河巡回,并穿过布里亚特草原,进入上通古斯卡河(安加拉河),然后沿叶尼塞河口回到出发地。

1633 年,伊凡·勒布罗夫和伊里亚·彼尔菲列夫沿勒拿河顺流而下到达北冰洋,然后由海上航行至雅纳河河口,11 年中,在西起哈坦加河,东至科雷马河的西伯利亚各河流域航行,直至西伯利亚北部海岸。1644 年,伊塞·伊格纳其耶夫由科雷马河口航抵恰温湾,建立科雷马过冬地。哥萨克人谢苗·迭日涅夫和企业主菲多特·波波夫,于 1648 年 6 月至 9 月间,从海上绕过亚洲东北角——楚科茨克半岛(又称大石角),通过亚洲和美洲之间的海峡(后称白令海峡)。从 16 世纪 80 年代至 17 世纪 40 年代,为了扩大对亚洲的殖民扩张,建立了雅库次克城堡(1632 年)作为主要据点。自 1581 年叶尔马克远侵起,在不到 60 年的时间里,沙俄以极快的速度扩张至鄂霍次克海岸

(1639 年),将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土地并入自己的版图。

沙俄对高加索和中亚的兼并 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后,便加紧对高加索的渗透和扩张。

16 世纪至 17 世纪,奥斯曼帝国与伊朗之间为争夺高加索而进行激烈的斗争。伊、土在高加索的战争,使当地人民深受其害。高加索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此伏彼起。

16 世纪中叶起,沙皇伊凡四世通过阿斯特拉罕到黑海的出海口,不断插手高加索。1557 年,沙俄在北高加索的中心战略地点松孟河与捷列克河汇合处,设哥萨克军屯,通过达利亚尔山隘口的通路,又觊觎格鲁吉亚。1560 年, 伊凡四世以援助北高加索卡巴达尔所属卡赫齐部落酋长为名,派兵进驻卡巴达尔。沙皇对高加索长达三百多年的扩张史从此开始。

早在伊凡四世时期,沙俄已向中亚扩张。1573 年,伊凡四世为了征服西部西伯利亚,曾派遣切普科夫使团前往中亚,诱请哈萨克汗协助沙皇夹击失必儿汗国(库程汗),遭到哈萨克汗国严词拒绝。16 世纪末,沙俄吞并失必儿汗国,向西部西伯利亚移民,并在哈萨克斯坦边境北部建立秋明、托博尔斯克和塔拉等城堡后,使疆界进一步接近哈萨克草原。1595 年,沙俄又派斯捷潘诺夫使团前往哈萨克的铁维凯尔汗处,重演强迫进行的“自愿归属”活动。同年 3 月,沙皇自行颁发哈萨克属于俄罗斯“臣民”的特别诏书。从此围绕所谓“归属”问题,在中亚展开了长期斗争。

沙俄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 沙俄的势力达到东部西伯利亚之初, 他们对中国的内河黑龙江尚一无所知,1636 年俄国才传闻外兴安岭以南有一条黑龙江。在此之前,沙俄任何史地文献中从未涉及该江名称。1638 年至 1642 年,沙俄的哥萨克莫斯克维金、佩尔菲列耶夫及巴赫捷亚罗夫等人曾先后对黑龙江进行入侵的试探。1643 年,沙俄利用中国明、清两朝交替、清军主力

入关之机,由雅库茨克统领戈洛文,派遣其文书波雅科夫率军,远侵黑龙江, 这是沙俄首次对黑龙江的武装侵略。

波雅科夫于 7 月间率侵略军从雅库茨克出发,入侵中国精奇里江一带。

1644 年,沙皇下谕:“如新土地上有人难以制服⋯⋯则可用战争和破坏他们的一些地方的手段”。波雅科夫到处捕捉人质,肆意虐杀,甚至以人肉为食。据载,“哥萨克吃掉 50 个异族人”。黑龙江当地居民称他们为“吃人恶魔”。

1649~1650 年及 1650~1653 年,沙俄两次派出以盐商、盗窃犯、大暴发户哈巴罗夫为头子的侵略军入侵黑龙江地区。1650 年 9 月强占中国达斡尔族人的驻地雅克萨。哈巴罗夫带着沙皇发下的“远征令”和转交“博克达汗”

(即清朝皇帝)的信件,扬言:如拒绝臣服沙皇,就要动武,将中国男女老幼“斩尽杀绝”。侵略者所到之处强筑堡寨,“焚毁住区,杀害居民,捕捉俘虏”①。1651 年 6 月,哈巴罗夫攻占达斡尔人的伊古达尔城,一次就屠杀中国男子 661 名,掠夺妇女 243 人,儿童 118 人。许多老弱居民被投入火中烧死。1652 年 4 月,中国军民首次联合作战抗俄,史称乌扎拉村战役。由于中国军民的不断斗争,哈巴罗夫侵略军仅能在黑龙江上游沿岸窜扰。

沙俄侵略军践踏中国主权的血腥暴行,激起我国黑龙江流域达斡尔人、鄂温克人等各少数民族同仇敌忾。中国军民连续进行多次保卫祖国的反击战,如 1654 年松花江之役,1655 年呼玛河口之役,1657 年尚坚乌黑之役, 特别是 1658 年松花江和库尔翰江(牡丹江)的两江之战中,击毙匪首斯捷潘诺夫,大长了中国军民的锐气。同年,一支哥萨克军强行在我境内筑涅尔琴堡并再次侵占雅克萨城,四处行劫。中国政府一再提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 均遭俄方拒绝。经过 1660 年古法坛村之战和 1665 年巴海之战,沉重打击了殖民强盗,侵略军不得不龟缩逃回到雅库次克。1685 年 6 月,中国收复雅克萨城。沙俄入侵一再失败后,不得不同意进行边界谈判。中俄经平等协商, 在 1689 年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中明确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

① 引自安·米·潘克拉托娃主编:《苏联通史》,第 1 卷,第 254 页,莫斯科,外文书籍出版局,1955。原书的标题为:《争取阿穆尔河区域之斗争》。原著承认:“以前向阿穆尔地区人民索取贡物的中国人 ”。说明这一地区向与沙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