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和尼泊尔的关系

5 世纪初,中国高僧法显到过尼泊尔。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称尼泊尔为尼波罗。《新旧唐书》称为尼婆罗。贞观十七年(643 年)唐太宗派李义表出使印度,路经尼泊尔,受到尼泊尔国王那陵提婆的热情接待。贞观二十一年(647 年)尼泊尔曾派使臣携带礼物来中国访问,还带来菠菜等丰富了我国蔬菜品种。贞观二十二年(648 年)唐朝政府派王玄策出使中印度的摩揭陀国,尚未到达,戒日王已死去,国内大乱。叛臣阿罗那顺篡位自立,发兵攻击王玄策,夺取中国及天竺其他各国使臣的聘礼。王玄策到西藏求援。当时文成公主在西藏。西藏派精兵 1200 人,尼泊尔派骑兵 7000 多人随王玄策去印度。王玄策打败阿罗那顺,并向掠夺者收回各国的聘礼,不久,唐朝与中天竺的摩揭陀发生了战争。

元朝中统元年(1260 年),世祖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在西藏修建佛塔一座。尼伯尔的工匠一向技术高超。八思巴便从尼泊尔(元史称尼博罗国)选工匠 100 人,最后得到 80 名,但一时未找到领队。17 岁的尼泊尔少年阿尼哥自告奋勇担任领队来西藏修建佛塔。八思巴很重视这个年轻人,派他做总监工。第二年塔成,又劝他来元朝首都。忽必烈问他有何特长,他说学过绘画、雕塑、铸金的技艺。忽必烈命人取一针灸铜像,说是宋朝时留下来的, 年久缺坏无人能修,问他能否修理。至元二年(1265 年),阿尼哥将针灸铜像修复,铜像上的关节脉络都很完全,“金工叹其天巧,莫不愧服”。当时两京(开平、北京)寺观中的塑像多半出自阿尼哥之手。至元十年(1273 年) 任命他为“诸色人匠总管”,后又任命为大司徒,兼领“将作院”(王室建筑机构)。死后封为凉国公。他的儿子和学生也擅长雕塑,学生中有汉族、藏族、蒙族,其中刘元成为著名匠师,他们父子师徒对中国佛教美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明朝称尼泊尔为尼八剌,自洪武至宣德年间不断有使臣来往,

互赠礼品,关系密切。清代官书称尼泊尔为廓尔喀。尼泊尔乐舞也传到了中国。清代宫廷里有“廓尔喀部乐”。中国文化也影响到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建筑就受中国的影响。荔枝是从中国传去的,尼泊尔人仍称荔枝。尼泊尔人称马铃薯为“中国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