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东南亚诸国

(一)柬埔寨

扶南王国时期 柬埔寨的主体民族是高棉族,中国史籍称吉蔑,是同名异译。高棉族是属于南亚语系的古老民族,约于公元 1 世纪建立了扶南王国,

是东南亚地区最早的古代国家之一。从公元 1 世纪至 7 世纪初,曾经历三个

王朝:混氏王朝(公元 1 世纪末至 3 世纪初)、范氏王朝(公元 3 世纪至 4

世纪中)和跋摩王朝(公元 4 世纪下半期至 7 世纪初)。扶南王国是初期封建社会,实行分封制。公元 3、4 世纪在范氏王朝统治时期,国力强盛,以武力征服邻国皆纳入版图,据《晋书》说:“其境广袤三千里,有城邑宫室”, 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强大的王国。其领土包括现在柬埔寨全境、越南南部、泰国南部直至马来半岛北部地区。

扶南王国历代诸王都很重视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力争稻谷丰收。手工业也很发达,可制作金银器皿,有很高水平的建筑艺术。对外贸易发达,当时的扶南高船可载百人,经常来往于印度和中国。扶南王国同中国关系密切, 三国时吴王孙权派遣朱应、康泰出使扶南,加强了中国同扶南及其他中南半岛国家的友好睦邻关系。扶南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引进了南印度文字和新的历法(即塞伽纪元,较基督纪元晚 78 年)。婆罗门教成为国教;佛教也很盛行,国人信佛“乐善好施”。

真腊王国的崛起 公元 6 世纪初,由于扶南国内阶级矛盾的日趋尖锐, 以及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王位的内讧加剧,引发了国内的动乱,使扶南王国急剧衰落了。6 世纪中叶,扶南多山的属国真腊兴起,乘扶南衰微约于公元 540 年发动了兼并扶南的战争,据《唐会要·真腊国》记载:“梁大同中(公元535~546 年),始并扶南而有其国。”但直到唐真观初(公元 627~649 年), 扶南才最后被灭亡。

从扶南到真腊,高棉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到 7 世纪中叶,真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大发展,据《隋书·真腊传》载:王都“伊奢那城,郭下二万余家”,“总大城三十,城有千家,各有部帅”。王有五大臣及诸小臣。侍卫有千余人,披甲持仗。真腊国的封建制度已日臻完善,军事力量很强,引进了骑兵兵种。到 8 世纪初,由于国内政治动荡不安,终于导致真腊国的分裂。据《新唐书·真腊传》所载:在唐神龙(705~707 年)以后真腊国分为两半:北半部多山阜号陆真腊,又名文单,地 700 里。南半部际海,饶陂泽,号水真腊,地 800 里。水真腊约于公元 774~787 年间遭到爪哇海盗侵袭,约于 787~802 年间处于爪哇人的控制之下。

吴哥王朝的辉煌 公元 802 年,由爪哇海盗掠走的一位真腊王子回到故国,被水真腊的旧臣们拥戴为王,号阇耶跋摩二世(802~869 年),最后赶走爪哇侵略者,定都考仑山的摩诃因陀罗跋伐多城,宣布独立。大约又用几十年的时间才完成了水陆真腊的统一。由于阇耶跋摩二世及其以后诸王,均建都在柬埔寨暹粒省的吴哥地区,故称其为“吴哥王朝”。

吴哥王朝(802~1432 年)共六百多年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初期的吴哥(9 世纪至 10 世纪):划分了王室内部的等级,建立起王室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在吴哥地区兴修水利,保证了稻谷连年丰收。在建筑艺术方面,采用砖石结构的建筑,修建巴孔庙、波利科寺等,它标志着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开端。这一时期的吴哥疆土,同扶南全盛时期一样广大。

第二时期的吴哥(11 世纪至 12 世纪上半期):主要经历了五代国王的统治,吴哥王国日益昌盛。在吴哥城西郊开凿了西巴莱湖,这是一个长 8 公

里,宽 2.2 公里的大水库,它扩大了灌溉系统,对发展农业起了重要作用。

这一时期吴哥王朝的著名国王是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 年),他在 1128 年远征越南李朝末期的“大越国”,占领占婆王国达五年之久(1145~1149 年),他向西向东扩张势力使疆域辽阔,“地方七千里”。他还主持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窟(寺),这是一座“全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物”,也是他的陵墓。吴哥窟的地基总面积约为 4000 平方米,上面至少建有十余个有重要

艺术价值的建筑物和其他遗迹。从 1112 年开始建造,至 1201 年才全部完成。

中心殿堂高约 40 米,供奉着一尊毗湿奴金像。由于统治者的好大喜功,沉醉于庞大的神庙建筑,耗尽了国力,从而招致占婆的入侵,约于 1175~1181 年间,占婆占领真腊国达五年之久。

第三时期的吴哥(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在被誉为“胜利者的象征” 阇耶跋摩七世当政时期(1181~1219 年),曾统治占婆国达 23 年之久(1203~ 1226 年),他开疆扩土,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王国,其版图除真腊本土外, 还包括现在的泰国、老挝和缅甸的一部分以及马来半岛北部。在内政方面他加强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了农业经济,这时在京城近郊已开凿三大人工湖,即东池、西池和北池,这些人工湖与河道相通,形成一个稠密的灌溉网, 水稻年可三熟。工商业也很发达,民富国强。这使阇耶跋摩七世想建造一座坚不可摧的王都,这就是建吴哥通城(意为“大都城”)。吴哥通城为方城, 每边长 3 公里,周围约 12 公里,用赤色石块砌成;共有 5 门,门高约 20 米。城外由护城河围绕;城内有宫殿和广阔的街衢及众多的宝塔、寺庙等建筑。巴荣寺位于王城中央,它是仅次于吴哥窟的庙宇,但其中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这表明阇耶跋摩七世已是一位皈依了佛门的佛教徒。所谓光辉灿烂的“吴哥文化”,就是在柬埔寨暹粒境内,在大约 45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各种建筑物六百多座。吴哥文化最杰出的代表是吴哥通城、吴哥窟(寺)和班达斯雷女王宫。

阇耶跋摩七世是吴哥王朝最著名的君主,他把吴哥王朝推向繁荣富强的鼎盛时期。但是,由于他好大喜功,挥霍无度,连年对外用兵和大规模修建王城和皇宫、寺院,耗尽了国力,农业经济遭到破坏,民穷国困,所以当他在 1219 年死去以后,吴哥王朝便急剧衰落了。1238 年,在吴哥王国的西北要冲素可泰城建立了泰人的素可泰王国(1238~1438 年);1350 年,一个更强大的泰人国家阿瑜陀耶兴起。它们乘吴哥的衰微,从公元 1351~1432 年向吴哥王朝发动三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1351~1357 年占领吴哥城达六年之久;1393 年和 1431 年又两度占领吴哥城,从而迫使吴哥国王蓬黑阿·亚特于 1432 年放弃吴哥城,于 1434 年辗转迁都到札木多(意为“四盆口”)即

今之金边。以放弃吴哥城为标志,自 9 世纪兴起的吴哥王国便在中南半岛的政治舞台上消失了,从此以后真腊国称柬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