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和南亚各国的关系

(一)中国和印度半岛各国的关系

中国古书对印度半岛各国总称身毒,或曰贤豆,或曰天竺,至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才第一次出现印度的译名。中世纪的“印度”一词乃是半岛各国的总称(包括现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中国和印度半岛各

① 陈炎:《唐代骠国献乐考》,载《世界中世纪史学术论文集》,第 1~34 页,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

② 白居易专门作诗形容为:“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旋转星宿摇,花发斗薮龙蛇动”。

(载《白氏长庆集》卷三)

国的经济联系由来已久。据中国学者研究,约在公元前 4 世纪至公元前 2 世纪,中国和印度半岛已发生了间接的经济联系。据《汉书地理志》粤地条的记载,中国和身毒南部的黄支国(今马德拉斯西南的康契普腊姆)已经有了直接联系。东晋时中国高僧法显于 377 年(晋安帝隆安三年),与同学慧景等五人自长安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他在笈多王朝的极盛时代游历印度半岛北部各地,到过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最后携带梵文戒律从海路回国。法显游历印度前后合计 15 年,即自 399 年至 413 年。他回国后所写的《佛国记》(又称《法显传》),描写了印度的典章文物及旅途所见, 对研究印度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他非常称赞印度人民的建筑艺术。与法显同时代有天竺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传教译经。鸠摩罗什的父亲是天竺人,母亲是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龟兹国王的妹妹。他幼年学佛教的小乘学,后又学大乘学,“道述西域,名被东国”。曾在凉州居住十余年,精通汉文。后至长安,使长安佛学更加兴盛。他的主要成就是翻译佛教经典。以前的外来僧侣未能精通汉语,因而翻译质量不高,文句晦涩难懂。鸠摩罗什改直译为意译,文句接近汉语,义理依据梵本。他在长安译经三百余卷,使佛学便于流传。在佛经的翻译方面,鸠摩罗什和前面讲到的扶南高僧真谛、以及唐代中国高僧玄奘并称为三大翻译家,在翻译佛经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南北朝至唐宋,不断有天竺僧侣前来中国。中国僧人去天竺求法取经者,除法显外,最著名的还有 6 世纪的惠生和宋云,7 世纪的玄奘和义净等。宋云、惠生所写的游记今已失传,仅见于《洛阳伽蓝记》卷五。义净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均为研究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资料。玄奘之游历印度半岛,是中印关系史上的大事。玄奘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 年)秋八月从长安出发,经过西域前往印度。他在当时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从著名的戒贤法师学习五年。此后他游历印度半岛各地,到过今天的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贞观十七年(643 年)北印度著名的戒日王(尸罗阿迭多)在钵逻耶伽(今阿拉哈巴德)为玄奘举行 75 日“无遮大会”,会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由陆路经今天的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于贞观十九年(645 年)正月回到长安。第二年就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的撰述工作。在这部著作里,玄奘追述了他亲身游历的 110 个和得之传闻的 28 个城邦、地区或国家的情况,内容极为丰富。它不仅是中国人民和印度半岛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而且是研究中亚、西亚和南亚历史和地理的珍贵资料。从唐代至北宋还有使节和不少僧侣前往印度。据《册府元龟》记载,唐代前期和中期,天竺各国不断派遣使臣来华。641 年戒日王派使者来中国访问, 唐太宗亦遣使报聘。

宋、元、明时,中印交往继续进行。10 世纪后期有印度王子来宋。11 世纪时,宋朝与南印度的注辇国有联系,1015 年注辇使节 52 人来华,以后又连续向宋三次遣使。宋朝赴印的僧人在伽耶建立了刻有汉文的石碑。在尼伽八丹建立的高达数丈的四方形砖塔,一直保存至 19 世纪。15 世纪,印度半岛东部的榜葛剌(孟加拉)屡次遣使来明,1409 年的使团达两百三十多人, 中国也派使者前往印度各地。郑和曾到印度东部、南部及西南各地。侯显五次出使外国,其中有两次是专去印度的。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双方的僧侣、商人和使节的来往,天竺的文化对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声韵学方面,汉魏时孙炎的反切,南朝沈约的四声,以及唐末僧人守温的 36 个字母等都和梵文佛经的翻译有关。

在文学方面,唐代的传奇小说也受到印度故事的影响。唐代的另一种文体“变文”与佛经的关系更为密切。“变文”是以诗歌和散文合组而成的一种通俗而生动的文体。“变文”的出现及其发展,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件大事。在艺术方面,无论是建筑、雕刻和绘画都受到天竺的影响。天竺的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和东亚各国,跟各国固有的艺术相结合,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创作。例如中国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的雕刻和塑像,以及甘肃西部敦煌石窟中的壁画,都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中国南北朝时,北朝兴佛教,重点在发扬佛教的形迹,建寺院,造石窟;南朝兴佛教重点则在研究佛教的义理。后来佛教走向衰落,但却对中国的艺术和哲学有着深厚的影响。中国的医学也有天竺医学的成分,这也和佛经的翻译有关,因为佛经有许多关于药物、病名和疗法等非常丰富的记录。在中国许多僧侣的著作中,也可看到关于天竺医学的介绍。《隋书经籍志》还记载了许多从天竺译过来的医书。除了“医方”而外,天竺的“工巧”也影响到中国。中国熬蔗糖的方法就是唐太宗时从印度学来的。其他如音乐、舞蹈、杂技、天文历算等等莫不受到天竺的影响。中国文化对印度影响最大的便是造纸术的传播。据研究,最晚在 7 世纪中国纸已经传到了印度,以后造纸术也传过去了。中国的天文历算也影响到印度。中国的制伞工艺为印度人民所喜爱。农艺方面,如桃、梨、桔、花生等也都是从中国传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