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11 世纪至 15 世纪的英格兰

“诺曼底征服”及其后果 1066 年 1 月,英王爱德华死。法国诺曼底

公爵威廉因亲属关系借口爱德华曾将王位许诺给他,在教皇支持下,派兵攻占英国,同年 12 月在伦敦加冕,称威廉一世(1066~1087 年),这就是英国诺曼底王朝的开始。诺曼底的征服对英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069 年和 1071 年英国北部爆发两次反诺曼底统治的起义,但都被威廉一世镇压, 富庶的约克平原和杜哈姆地区遭到惨重破坏,自由农民大部分变为农奴,加速了这一地区的封建化进程。对反抗的英国贵族的领地也实行一次大没收, 威廉本人约占有全国耕地七分之一,此外,全国有 69 个林区为王室所有,占

全国森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威廉把征服前几千个领地合并为 180 个,其中十个领地约占总面积的一半,其中五个属于威廉的兄弟和堂兄弟,还有五个属于诺曼底的大贵族。威廉的弟弟阿妥得到了肯特地区的 200 个庄园,他在其

他地区还有 200 个庄园。有战功的阿弗雷主教也得了 280 个庄园。威廉把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赏赐给教会,目的是获得教会的支持,还规定高级神职人员(大主教、主教和修道院长)由法国僧侣担任。威廉要求大小领主和骑士, 包括附庸的附庸都要直接向国王宣誓效忠和服兵役,全国大小贵族向威廉提供 4000 骑兵,教会提供 700 名骑兵,因此威廉有近 5000 名骑兵,用来镇压各方面的叛乱。

1086 年,征服者威廉为了便于征收土地税,曾实行人口和土地调查,根据“土地调查书”的记载,只有 12%是自由农民,说明英国封建化的进程在加速。占有 20 英亩的农奴占 38%;占有 5 英亩左右的农奴占 32%。他们每周要为领主服劳役三天至四天,按照传统习惯,农忙的春天必须多加一天, 还要交纳实物和货币地租,向教会交纳什一税。此外还必须在圣迈克尔节日

(2 月 29 日)交纳租金 10 便士,在圣马丁节(11 月 11 日)交纳 23 蒲式耳大麦,两只母鸡,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捐税。由于对土地、财产等清查的官员凶恶严厉,清查的项目细微无遗,人民群众视之为基督教所说的世界灭亡时的“末日审判”,故而把这次调查清册称为“末日审判书”。

根据牛津、剑桥、伯明翰等五个郡的统计,自由农民在重税压迫下只剩下 1%,维兰(农奴)占 50%,各类贫苦农民占 32%,他们不同程度地依附于领主,实际上处于农奴地位,例如卡特尔(茅屋农)只有 5 英亩份地,每周需服劳役一天,秋收大忙季节增加到三天,此外还要交纳实物和货币地租、教会的什一税。

12 世纪,封建庄园确立,各种依附农都汇合成广大的农奴阶层,人身失去自由,直接受领主法庭的审判。

亨利二世的改革 1135 年亨利一世死后无嗣,诺曼底王朝告终,经过近 20 年的内战,1154 年王位转到征服者威廉孙女之子,法国安茹伯爵亨利之手,史称安茹王朝(又名金雀花王朝)。在亨利二世统治时期(1154~1189 年)王权进一步加强,首先他拥有庞大领地,除英格兰外,法国的诺曼底、亚奎丹和安茹等领地也属于他。亨利二世所统治的地区跨英法两国,比当时法王直辖领地约大七倍,因此实力雄厚。其次是工商业繁荣和城市迅速增长。11 世纪末,英国城市已超过 80 个,其中许多城市是在王室领地之内,直接受国王管辖。亨利二世还亲自给林肯城颁发特许证,承认市民所享有的自由与权利。亨利二世凭借实力和城市市民阶级的支持,进行一系列改革,目的是加强王权。

在军事上,鉴于封建附庸的军役每年仅 40 天,不适于长期作战需要,亨利二世乃强迫骑士交纳免役金(“盾牌钱”),每个骑士领地征收 10~20

先令。亨利二世还通过其他手段,使王室领地收入提高到 18 万英镑,他用这些钱召募一支装备精良的常备军。1181 年颁布了“军事条例”。至于摆脱封建服役的骑士,成为和平农庄的主人,他们经营农业和牧羊业,送子弟到城市求学,在生活上逐渐与市民阶级接近,他们是英国新贵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司法方面,亨利二世扩大了国王法庭的权力,于 1178 年组成中央常设法庭,骑士和自由民重大案件可直接向国王法庭上诉,他还设立巡回法庭和陪审制度,按期巡回各地,接受民间诉讼,吸收当代骑士和富农代表参加陪审(通常为 12 人)。国王法庭深入民间,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亨利二世还下令拆除封建城堡三百多座,而且把不可一世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传到法庭,命令他把教区 44,000 马克的收入上交国库。后来贝克特将几名和亨利二世友好的主教驱逐出教,因此触怒了亨利,派四名武士将贝克特刺死。亨利二世时期苦心积虑加强王权的措施,由于后继者无能,加上当时英国西部和北部封建贵族势力过于强大,因而国王威信一度被削弱。

“自由大宪章”和国会 1189 年亨利二世死,由他的儿子“狮心王” 理查继位(1189~1199 年)。理查在位十年,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国外度过的

(在英国的时间前后不到一年)。他是 1189 年第三次十字军的参加者。1192

年 12 月,在返国途中路经维也纳被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尔德绑架,同意交纳

10 万英镑的赎金,1194 年回国。之后,就与法王腓力二世进行长期战争,1199 年死于沙场。

理查突然死去,由他的弟弟约翰即位(1199~1216 年),因约翰是亨利二世最小的儿子,没有在法国得到封土,故有“无地王”的称号。据编年史家坎伯伦西斯(约 1146~1220 年)的记载,他卑鄙、无信、纵情淫乐、奢侈无度,是“历史上一切暴君中最凶狠的一个”。约翰不听大臣劝告,经常破坏封建惯例,任意没收附庸土地,不断增加城市捐税。1202 年至 1204 年在对法战争中连连失利,罗亚尔河以北土地,包括诺曼底在内,均为法王腓力二世占领。1205 年因干涉坎特伯雷大主教选举,又与教皇发生冲突。英诺森三世将约翰开除教籍。1212 年又废黜约翰王位,在内外夹攻下,只得承认自己是教皇的附庸,每年交纳 1000 英镑的贡赋。加上教皇每年通过教会采邑从英国榨取 76,000 英镑。这笔巨款三倍于英国国库的收入。1214 年,布汶之战又以惨败而告终。因此,民怨沸腾,矛盾的焦点集中在约翰头上。1215 年, 贵族诸侯在骑士、市民的支持下,群起暴动,国王约翰在刀光剑影之下,于同年 6 月 15 日,不得不签署了所谓“自由大宪章”。全文共 61 条,其中 25 条是保障贵族和骑士利益的,只有六七条保护市民和自由民利益。国王承认教会的选举自由,按惯例交纳继承税,除国王被俘、长子行骑士礼、长女出嫁应交补助金外,不再向诸侯和骑士征收“盾牌钱”和贡金。国王对自由人不得任意逮捕、监禁、放逐和没收财产。为了保证“宪章”的执行,选出 25 位诸侯组成委员会进行监督,在宪章遭到破坏时,有权发动战争反对国王。

大宪章是反对国王滥用职权,维护教俗贵族封建特权的规范性文件,在内容上有某些革新之处,表现为对正在兴起的市民阶级利益也给予某种照顾,如第十三条承认伦敦及其他城市享有从前的自由和习惯。并规定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和保护市民的商业自由、革新森林法、改革法庭等等,在第三十九条,也有保障人身自由等等提法,那都是针对市民以上的阶层而言。整个大宪章对广大农奴阶层则没有给予任何权利。

约翰虽然签署了大宪章,但无意遵守。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也支持约翰,

宣布大宪章无效,于是内战又起,1216 年约翰在内战中死去,他九岁的儿子亨利三世(1216~1272 年)继位。由伯爵威廉·马歇尔监护。1227 年以后才亲政。由于亨利三世与法国普罗旺斯伯爵的女儿埃拉诺结婚,大批法国侍从来到英国,他们受到亨利三世的恩宠。法籍主教、亨利的老师彼得·德·罗什独揽国家大权,他是亨利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亨利三世对罗马教皇也唯命是从。对教皇在国内的征税不加限制,为了干涉意大利内政,向教皇提供兵源和 14 万英镑,但遭到贵族反对。1258 年他又要求把英国收入的三分之一拨给教皇,群情激愤,贵族趁机发动兵谏,迫使亨利签订“牛津条例”,根据这个条例成立一个 15 人的常设会议(其中大多数是贵族),有权否决国王

的决定。此外又成立 12 人的委员会,它和 15 人常设会议每年集会三次,一切措施须经他们同意,御前大臣、大法官、财政大臣等一切高级官吏须经他们任命,实际是全国最高权力机构。国王和官吏必须宣誓遵守“牛津条例”。男爵们的寡头统治,引起骑士、市民,特别是伦敦和牛津的市民的不满。男爵本身也不是铁板一块,例如贵族出身的西门·德·孟福尔则主张联合骑士与市民,共同治理国政。亨利三世也趁机宣布“牛津条例”对他没有约束力。内战终于爆发,1264 年 5 月 14 日孟福尔的联军在留威斯击败国王军队。亨

利三世和他的儿子爱德华被俘。1265 年 1 月至 3 月,孟福尔一派召开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这次国会不仅有贵族和僧侣参加,而且从每个郡邀请两名骑士,从每个城市邀请两名市民代表参加会议。这是英国等级君主制国会形式的开始。

孟福尔的胜利是短暂的。因为反对国王斗争的胜利,促进了城乡人民斗争的开展,农民利用封建主之间的内讧,袭击封建庄园。贵族害怕农民起义, 又集合在国王的周围,1265 年 8 月在埃夫斯哈姆战役中,孟福尔阵亡。亨利三世恢复统治,但不久死去。他的儿子爱德华一世即位(1272~1307 年), 他先后对威尔士、苏格兰和法国进行长期战争,为了筹集战费,曾九次向国内居民征收动产税,平均税额为动产的十五分之一,最高达到八分之一(1297 年)。1291 年征收教会财产十分之一。1294 年又强征教会岁收的一半。1295 年召开所谓“模范国会”,出席会议的成分与 1265 年那次国会完全一样,这次特点是安排贵族和主教在一起开会,而骑士和市民代表则在另一个地方开会。以后国会经常召开,均以 1295 年的会议为榜样,1296 年国会获得批准赋税的权力。从 1343 年起,国会分为两院,上议院(贵族院)由僧俗大封建主组成;下议院(众议院)由骑士和市民代表组成。在本质上和法国三级会议没有区别,它拥有颁布法律、批准征税权,还兼有处理政治案件之权。农民和城市平民在国会中没有代表人选。但不同的是英国国会明文规定有骑士代表参加,他们是英国新贵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13 世纪末,他们被邀请参

加政府会议的次数比市民代表还多,从 1272 年至 1307 年期间,郡骑士代表

出席会议 22 次,而市民总共 14 次。

瓦特·泰勒起义 13 世纪至 14 世纪,英国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在农业生产中三圃制已普遍推广。各种铁制农具也广泛使用,一般年景时,收获量是播种量的三倍到四倍。除农耕外,养羊业也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在森林茂密的约克郡和威尔士山区,到处绵羊成群。1285 年爱德华一世颁布第二个威斯敏斯特法案,允许地主圈地,仅沃伦伯爵就圈占 4 万英亩的土地,使农村阶级矛盾尖锐化。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工商业也进一步繁荣。到 13 世纪中叶,城市

增至 166 个,至 1307 年,又增加到 278 个。人口在 1086 年是 125 万,到 1348 年猛增至 400 万。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会手工业也普遍建立起来。13 世纪,英国有一百多个城市建立商人行会。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货币地租逐渐代替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这一过程在英国称之为“折算”。随着货币地租的流行,农民财产分化加剧,13 世纪英国农村出现三种类型的农民:一是领有完全份地的维兰,他们约占农村人口 20%~25%,其份地面积约为 30~40 亩之间。其次是领有半个份地的维兰,他们约占农村居民 40%~60%,其份地平均为 15 英亩,三是卡特尔(茅屋农),约占农村居民 15%~20%,份地只有 2 英亩至 5 英亩,如果和 11 世纪比较,各类农民的份地都大大缩小了, 这也是农村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之一。

1348 年,横扫欧洲的黑死病,几乎夺去英国人口的一半,使城乡劳动力严重缺乏,粮价不断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城乡雇工要求提高工资是理所当然的。但国王和国会却多次颁布敕令压低工资,强迫受雇。1349 年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 年)颁布劳工法令,规定 12 岁至 60 岁的男女,凡没有土地和其他生活资料来源者,都必须按黑死病流行前的工资受雇。1351 年国会又通过法令,凡拒绝受雇者,要戴枷下狱。1361 年又颁布新的劳工法,凡擅自离开雇主者,不但要坐牢,而且还要在身上烙印。这种法令的推行,激起城乡劳动人民的反抗,农村出现雇工同盟,为提高工资而斗争。例如萨福尔克的农民举行集会,反对政府规定每天仅两便士至三便士的工资,要求每天不少于六便士至八便士的工资。

站在斗争最前列的是贫穷传教士约翰·保尔,他公开抨击封建特权,主张没收贵族和教会财产,分给穷人。他对农民说:“只要贵族还是我们的主人,英国的情况是永远不会好转的!”他还宣传说:“当亚当耕种、夏娃纺织的时候,谁是贵族?”人民传道者的声音,反映了劳动群众对现存社会制度的不满,它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约翰·保尔曾被反动当局逮捕,后被农民救出,成为起义领袖之一。

英国政府征收人头税,成了起义的导火线。英法百年战争,给英法两国劳动人民都带来沉重的灾难。1377 年,英王理查二世即位,为了筹集军费, 规定 14 岁以上男女,不论贫富,都要交纳人头税。最初每人四便士,1380 年增加到每人一先令。1381 年春,在英国流行的一首民歌道:“赋税害得我们苦,就是没病也亡故,国王所得很有限,原来落入贪夫手。”酝酿已久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

1381 年 5 月末,英国埃塞克斯和肯特等地农民举行起义,拒绝交纳人头税,杀死国王派来的收税吏,捣毁庄园得到附近地区农民的响应,并很快传播到英国其他地区。全国 40 个郡中有 25 个郡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参加起义。

1381 年 6 月 6 日攻占罗彻斯特监狱,释放囚犯,推选泥瓦匠瓦特·泰勒为领

袖。接着占领肯特郡的首府坎特伯雷,焚烧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官邸。6 月 11 日攻打曼德斯顿,释放约翰·保尔。由瓦特·泰勒、杰克·斯特劳等率领下的共约十万农民军从英格兰南部和东部向伦敦进发,伦敦城市贫民约三万人奋起响应,他们为农民军打开伦敦桥和阿尔德门,英王理查二世来不及逃走, 和财政大臣、修道院长海尔斯及苏特伯里大主教等人,龟缩在“伦敦塔”内, 起义群众冲进塔内,将人们痛恨的苏特伯里、海尔斯以及首倡实行人头税的雷格和国王的忏悔师阿普杜尔处决,人头挂在伦敦桥的门楼上。英王被迫同意农民所提的四项要求:一、废除农奴制;二、保证起义者的人身安全;三、

减低地租,每亩不超过 4 便士;四、取消徭役,允许贸易自由。他命令 30 位书记官草拟特赦令,发放特许证。部分富裕农民满足于一纸空文,不坚持斗争,受骗回家。

以瓦特·泰勒为首的贫苦农民,继续留在伦敦,要求没收教会土地,废除劳工法令,取消领主特权和圈占的土地等等,他们的斗争纲领是明确的, 但却没有认清国王是封建主的总代表。6 月 15 日起义军代表再次与国王在城外斯密斯菲尔德广场谈判,国王有随身穿铠甲、带暗藏利刃的扈从 200 人, 瓦特·泰勒只带一名随身警卫。在谈判时,伦敦市长瓦尔维茨出其不意将瓦特·泰勒刺死。失掉主要领袖的农民在得到空头谎言后,再次受骗四散回家。各郡受命聚集于伦敦的骑士便跟踪挥动屠刀,大肆砍杀,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无辜农民被投入血海之中。约翰·保尔也在斗争中被捕,后壮烈牺牲。

1381 年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英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农奴制度逐渐废除了。14 世纪末,英国已成为自耕农占多数的国家。

民族国家的开始形成 农奴制的废除和劳役制的逐渐消灭,使英国社会经济获得了较迅速的发展。一部分富裕的自由农民开始雇工耕地和养羊而发家致富,只要年收入达到 20 镑,便可获得“骑士”称号,成为农村中的乡绅阶层。他们支持王权,反对分裂,是国会中一支新兴力量,根据《巴斯顿书信集》所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到 15 世纪英国新贵族的成长过程。书信中提到约翰·法斯托里弗和巴斯顿家族发家的情况。法斯托里弗的父亲是个普通乡村地主。1413 年他参加百年战争,在 30 年的戎马生涯中,积累了大批财富。在诺阜克拥有 20 个庄园,他兴建麦芽坊和啤酒坊并从事养羊业。1495

年他在诺阜克、塞福克等地有 2500 头羊,总值 1432 镑 5 先令 4 便士,还养

6000 只兔,价值 45 镑。他利用自己庄园所生产的各种产品,包括羊毛、麦芽、啤酒等,大规模地从事商业和海外贸易活动。1441 年,他购买了“波拿万彻尔”号商船。1443 年又从国王亨利六世那里得到特许证,可以占用不少于六艘的退役舰只。法斯托里弗还放高利贷,连国王亨利六世也是他的债务人(亨利六世加冕时向他借了 100 英镑)。后来,法斯托里弗成为国王法律问题的顾问和御前参议员。

巴斯顿家族的祖先也是个富裕农民,克列门特·巴斯顿拥有 100~120 英亩的土地,过着小康生活。他把自己的儿子威廉送到大学念书,希望获得一官半职。在英王爱德华四世统治时期(1461~1483 年),巴士顿家族靠剥削佣工发家,而威廉·巴士顿成了著名的律师和法官,他是乡绅首领和议会代表,是爱德华所需要的支持者。1429~1444 年担任国王法庭的法官,年薪110 英镑。威廉·巴斯顿依仗权势,收受贿赂,购置地产,每年至少收入 800 镑。他还通过政治联姻获得大量地产。1463 年他的长子被授予骑士称号,1487年次子也成为骑士。国王经常依靠这些新贵战胜他的对手。

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也促进了王权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1453 年百年战争结束以后,在英国又爆发了长达 30 年的内战,即所谓的“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 年)。当时,经济落后的北方贵族结成一帮,支持以红玫瑰为族徽的兰加斯特家族,经济发达的南方贵族结伙支持以白玫瑰为族徽的约克家族,争夺王位控制权。而混战的结果是贵族相互残杀,只剩下 28 家, 他们大都成为宫庭贵族,看国王的眼色行事。反叛者遭到残酷镇压。在国王爱德华四世执政时期,先后剥夺了一名亲王、三名公爵、一名子爵和八名男

爵的称号,没收他们的财产。最有权势的克劳伦斯公爵也被处死。

15 世纪,首都伦敦已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早在 14 世纪初, 伦敦的羊毛出口占全国总额的三分之一,进口酒类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国王亨利四世(1399~1413 年)的借款一半以上来自伦敦商人。伦敦市长享有与男爵同等的礼遇。伦敦方言是英格兰民族语言的基础。现代英语是在伦敦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早在 1362 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就下令在审理案件时用英语。1399 年, 英王亨利四世不用宫庭流行的法语,而用英语在国会中发表演说。英国宗教改革家约翰·威克里夫(1320~1384 年)主张用民族语言传教,而将《圣经》译成英文。诗人乔叟(1340~1400 年)所著《坎特伯雷故事集》也是用英语写成的。政治的统一,全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经济中心的建立,以及民族语言文化的形成,标志着英国民族形成的开始。恩格斯指出:“日益明显日益自觉地建立民族国家的趋向,是中世纪进步的最重要杠杆之一”。①15 世纪末,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英国社会取得显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