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波兰

波兰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波兰人是西斯拉夫人的一支。他们最初分布在西起奥得河,东至布格河和维普什河之间;北滨波罗的海,南到喀尔巴阡山,都有波兰人的足迹。

波兰国家形成较晚,直到 9 世纪末 10 世纪初才逐渐形成。其特点是未经发达的奴隶制,由部落联盟直接向早期封建国家过渡。部落首领成为王公, 亲兵成了贵族。促成这一转变是当时周边国家早已进入封建社会,不可能向外掠夺大批战俘奴隶。而且也不可能把本族人民大批地沦为奴隶,因为他们是新兴封建政权的武力支柱和税收来源。生产力的发展为波兰国家直接向封建制过渡创造了条件。根据 966 年阿拉伯作家伊卜拉辛·伊本·雅库伯的记载,当时波兰在耕作技术上已采用三圃制。农作物有大麦、燕麦、黑麦、黍、大麻和亚麻。园艺业也很发达,果树和蔬菜已普遍栽培。除农耕外,畜牧业在农民经济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牲畜和家禽日益增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农民开始将剩余产品投放市场,以交换为中心的城市相继出现。沃林和克拉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俄文版,第 6 卷,第 226 页。

科夫早在 10 世纪中叶已成为工商业中心。大波兰公国便是在设防城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载入史册的波兰大公是墨什柯一世(960~992 年)。他拥有 3000 亲兵,先后征服约 30 个部落公国,结束了混战局面,开创了普雅斯特王朝(960~1370 年)。他还强迫臣民从捷克接受了罗马天主教,把西欧文化和封建等级制也一同带到波兰,加速了波兰的封建化过程。墨什柯一世统治末年,波兰领土已包括两里西亚、马佐夫舍、波莫瑞和维斯拉人居住的地区。墨什柯的长子勇者波列斯拉夫(992~1025 年)又兼并克拉科夫地区,完成国家的统一。这时亲兵人数已扩大到 2 万人。他强占公社土地, 并把它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和教会,封建庄园开始形成。为了取得教会的支持, 他在格内森建立主教区。1025 年罗马教皇为他加冕,承认他为波兰国王。

封建割据和外族入侵 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大贵族的政治独立性加强。他们强占公社土地,把自由农民变为依附农民。有的封建庄园多达 500 公顷土地。领主势力的强大,必然导致政治上的分裂。1138 年,国王波列斯拉夫三世病逝,国王由他的五个儿子瓜分,形成五个独立的公国:西里西亚、马佐夫舍、大波兰、桑多米尔和克拉科夫。每个公国之下又分为若干骑士领地。初期他们承认克拉科夫大公享有最高仲裁权,但实际上每个公国都是独立的。

封建割据下的波兰无力抗拒外族侵略。波列斯拉夫三世死后不久,德国封建主就侵占西波美拉尼亚。1226 年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曾开门揖盗,邀请条顿骑士团与北方的普鲁士人作斗争,结果条顿骑士团乘机占据普鲁士,切断了波兰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1241 年由拔都率领的蒙古大军侵入欧洲, 多次横扫波兰,许多城乡都变成废墟。波兰贵族又邀请德国商人和手工业者移民波兰。仅西里西亚地区,德国移民就多达 15 万~18 万人。14 世纪中叶, 克拉科夫的城市贵族中 80%是德国人。许多城市的行政和审判权,都掌握在德国人手里,他们享有自治权,不受波兰法律制裁,这就严重地阻碍了波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成长,因而王权失掉了有力的支柱。

城乡人民反封建的斗争 由于封建分裂和德国移民,加深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城乡人民反奴役的斗争此伏彼起。据编年史记载:1037~1039 年, 里西吉斯克地区的农民,不堪忍受沉重的剥削,举行起义,他们用剑和石头将主教和领主杀死。国王继承人卡西米尔一世仓皇逃往国外。

1148 年,波兰农民为了抗议贵族强占公社土地,再次爆发大规模的起义,遭到领主的血腥镇压,大批农民逃亡他乡。

教会征收的什一税也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十捆粮食有一捆要交给教会。在克拉科夫教区中,春播作物也要交纳什一税。在普洛奇教区强迫农民用珍贵的貂皮来代替粮食交纳什一税。此外克拉科夫主教还向矿山和盐井征收什一税。

早在 12 世纪时,每户农民即须向罗马教皇交纳三个第纳尔和一斗燕麦的圣彼得金。后来变本加厉,每一个农民便须交纳一个第纳尔的彼得金。因此1309 年,波兰西部农民在华尔多派异端的领导下,猛烈抨击高级僧侣骄奢淫逸的生活,反对征收什一税和圣彼得金。为了镇压“异端”,罗马教皇下令建立“宗教裁判所”。1315 年,数百名华尔多派教徒在西里西亚地区被活活烧死。

城市斗争也很尖锐,由于德国贵族掌握波兰城市的经济命脉,波兰许多自治城市的行政管理权也由德国贵族把持,各种苛捐杂税都转嫁到城市贫民

头上。仅酒类出售税就占国家税收 16.6%。因此城市贫民,包括帮工、学徒反对城市贵族的斗争,便具有民族斗争的性质。1392 年克拉科夫城的一批帮工和学徒拒绝做工,抗议行东和城市贵族的剥削。这是波兰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罢工。后来城市当局以武力将罢工者强行逐出城外。

贵族专横和农奴制的加强 由于德国移民者垄断城市工商业,严重阻碍波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成长,因此,历代波兰国王在和大封建主的斗争中,主要是依靠中小贵族的支持,这是波兰政治制度的特点,也是波兰贵族专横的原因。

波兰国王沃凯太克一世(1305~1333 年)便是依靠中小贵族所组成的武装力量来镇压大贵族的反抗和德国城市贵族的叛乱。他于 1305 年为波兰国王,定都克拉科夫;1320 年加冕,致力于统一波兰。其子卡西米尔三世(1333~ 1370 年)一生也着重于波兰的统一工作,曾把马佐夫舍、大波兰、小波兰置于自己的政权之下。他还从立陶宛人手中夺得加里西亚和沃林尼亚的一部分土地。他实行军事改革,要求领主按领地大小提供兵源。富裕农民也被征召服役。他力图限制德国城市贵族特权,禁止德国移民按照“马格德堡法”① 进行裁决。卡西米尔三世为了发展民族文化,1364 年创立克拉科夫大学,培养本民族的高级知识分子,主要是法学家。这所大学开始创立的时间比德国所有大学都早。但由于没有强大的市民阶级作为王权的支柱,中央集权是不可能巩固的。

1370 年卡西米尔三世死后,由于没有子嗣,王位转让给他的亲戚匈牙利安茹王朝的国王路易(1370~1382 年),这位外来的国王极力讨好贵族。1374 年他授予贵族“科息茨特权”②,承认贵族可以世袭采邑,有权选举国王和充任国家官职,凡依附于贵族的农民,每一份地要交纳两个格罗司的土地税。贵族和骑士除服军役外,免除对国家的一切贡赋等义务。1382 年路易死后, 王位虚悬,各封建集团相互火并,至 1384 年才推选路易的女儿雅德维佳为波兰国王。1385 年,波兰、立陶宛联合反击条顿骑士团;1386 年,雅德维佳与立陶宛大公亚盖洛结婚,从而奠定立、波合并的基础,而亚盖洛也成为波兰国王。

立、波合并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对付条顿骑士团的进攻。1410 年 7 月格伦瓦尔德之役,立、波联军使骑士团遭到决定性的失败。团长训宁根阵亡,所有骑士团的旗帜都成了胜利者的战利品。亚盖洛为了争取贵族的支持,1433 年颁布克拉科夫特许状,追认并扩大“科息茨特权”,规定未经审判不得监禁任何贵族。其子卡西米尔四世(1445~1492 年),于 1454 年又颁布“涅夏瓦条例”①,进一步保障小贵族特权。条例禁止大贵族身兼数职,由小贵族出任地方官吏,并组成地方代表会议,即所谓的“小国会”。条例最重要的决定是国王未经地方代表会议批准,不得颁布任何新法律,不得对外宣战和征收新税。条例还规定,逃亡农奴必须及时归还原主,小贵族有权直接审判

① “马格德堡法”原是德国国内城市反封建主斗争的产物。德国移民在波兰也以这个城市法作蓝本,管理波兰城市,即城市本身有权组织法庭,征收捐税,城市首脑世袭市长等,不听命波兰国王。

② 中世纪波兰第一个保障贵族特权的条例,因在科息茨颁布,故谓“科息茨特权”,又称“科息茨条例”。它使波兰国库收入减少,削弱了王权。

① 涅夏瓦系地名。波兰国王卡西米尔四世与条顿骑士团作战时,在涅夏瓦颁布的条例。条例限制、削弱了大贵族权力,扩大了小贵族势力,更加重了对农民的压迫,促进波兰“等级君主政体”的形成。

农奴,“小国会”有权征召民军及征收新赋税。

卡西米尔四世为了对抗骑士团的进攻,经常求助于地方会议,有时国王还亲自参加地方代表会议。1466 年卡西米尔四世在贵族武力的支持下,迫使骑士团签订托恩和约。骑士团团长须向波兰国王宣誓效忠,并丧失对外宣战和缔约的权利。原来属骑士团的格但斯克和西普鲁士都划归波兰管辖。从此波兰获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但中小贵族并不以此为满足。1496 年又强迫国王约翰·阿尔伯特(1492~ 1501 年)颁布“彼得罗科夫条例”。条例规定小贵族享有酿酒垄断权及免税输出农产品和输入外国商品的特权。小贵族可以自由占有荒地,对逃亡农奴有无限期的追捕权。条例还禁止市民和农民购买土地,凡已占有地产的市民和农民,限期卖掉。高级僧侣须由小贵族充任。从此,国王徒有其名,实权实际上掌握在中小贵族手中。

1573 年亚盖洛王朝告终,贵族推选法国王子亨利为波兰国王。他在贵族胁迫下,又炮制了一个“亨利条例”,进一步扩大贵族特权。条例规定贵族可以任意增加地租,审判农奴和决定农奴的宗教信仰,杀死农奴只交纳少量赔偿金。矿山开采权也奉送给小贵族。根据这个条例,国王不能任命继承人, 而需由贵族推选国王。国王被剥夺宣战、媾和和召集民军的权利。波兰政治上的特点是虽然国会亦有上、下两院,表面上是等级君主制,但实际是贵族代议制。国王只不过是两年举行一次的国会的召集人。一切重大决策统由元老 16 人的御前会议作出,国王任命的官吏只能在贵族提出的三个候选人中指定一人。

这个条例公布不到几个月,亨利因不堪忍受波兰贵族的摆布,在得悉其兄查理九世病故后,便逃回法国继承王位(即法王亨利三世)。从 1652 年起, 波兰国会实行“自由否决权”。国会决议若有任何一位代表反对,便不能通过。因此,当西欧农奴制日趋衰落的时候,而波兰的农奴制反而加强。整个16 世纪,波兰农奴的徭役增加了 32 倍。由于经济落后,波兰成为农产品的输出国。16 世纪前半期,波兰经格但斯克出口的粮食为 1 万拉斯特①,16 世纪后半期则为 9 万拉斯特,17 世纪初,达到 10 万拉斯特。1650 年波兹南州州长奥帕林斯基曾指出:从前每周工作两三天的地方,现在有时农民没有一天自由的时间。⋯⋯要描述农民所受的压迫,即使长有百口千舌也不够用。

卢布林国会与立、波合并 1386 年,立陶宛、波兰两国曾一度联合, 并击败条顿骑士团的进攻。但因波兰贵族企图兼并立陶宛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土地,1430 年双方曾发生军事冲突,使联盟趋于破裂。

16 世纪中叶,沙俄迅速向外扩张。1558 年,沙皇伊凡四世进军立窝尼亚, 并占领当时属于立陶宛的一部分领土(如波洛茨克等地)。为了抵御沙俄的侵略,1569 年波兰贵族在卢布林召开国会,宣布立、波合并,建立共同国会, 共戴一个国王,执行统一的对外政策,但对内仍保持自治,各有自己的行政机关、军队和法庭。波兰贵族趁合并之机,把乌克兰变为自己的殖民地。1596 年在布勒斯特高级僧侣举行的宗教会议上,强迫乌克兰人民放弃东正教,改宗天主教。接着又利用俄罗斯的内讧,发动侵略战争。1604 年和 1608 年, 两次打着冒牌沙皇季米特里的旗号,向莫斯科进军,但都以失败告终。1648 年,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举行起义,1654 年赫米尔尼茨基在佩累雅斯拉夫

① 1 拉斯特等于 80 蒲式耳。

召开乌克兰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的决议。之后,波兰和俄罗斯又进行了长期的战争(1654~1667 年),波兰遭到了失败。根据 1667 年的安德鲁速夫和约,波兰所占领的俄罗斯土地大部分归还俄国。从此波兰贵族共和国在人民起义和强邻包围下,日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