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和东亚各国的关系

(一)中国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的关系

远在文献记载之前,中国大陆居民与朝鲜半岛的居民就有了交往。由于中国大陆先进文化传入朝鲜半岛,使朝鲜半岛的社会得到迅速发展。朝鲜半岛在大同江流域、黄海道直到庆尚道等许多地方都发现了汉朝时代的铁器、铜器、漆器与丝织品等大量文物。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在朝鲜半岛上,中国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高句丽,同百济和新罗处于角逐的局面。高句丽最为强盛,隶属于中国北朝; 百济、新罗则与南朝有较多联系。唐时,在今江苏、山东沿海一带的某些城市,有新罗人的居住地,称新罗坊。当时唐朝向新罗输出各种丝绸、药材、工艺品和书籍,新罗向唐朝输出麻布、金银、人参及其他药材、毛皮和工艺品。王氏高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宋朝。宋朝时到朝鲜半岛的海上交通线, 除了从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县)到朝鲜黄海道的瓮津半岛而外,又开辟了从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到朝鲜全罗道木浦的海路。从 11 世纪下半叶起,中朝贸易中的私商贸易比国家贸易更为活跃。中国商人每年有数次渡海前往朝鲜经商,每次数十人至几百人不等。中国运往朝鲜的商品有各种绸缎、瓷器、药材、乐器,还有香料、书籍、纸张、笔、墨等各种文具。高丽运往中国的商品有人参、松子、花纹席子、纸张、笔、墨、折扇等。朝鲜半岛上的开城就居住有几百名中国人,除汉族外,还有我国兄弟民族的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和畏吾儿人(维吾尔人)。李朝初期,朝鲜政府对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控制甚严,但到 17 世纪时,国内各地的集市贸易以及和中国清朝的“互市” 都蓬勃发展起来。图们江和鸭绿江一带,每年都有定期的互市。鸭绿江方面从 1646 年起,每年春秋两次在义州中江(鸭绿江中的兰子岛)开设“互市”, 称为“中江开市”。起初也只进行公家贸易,后来交换发展起来,私商贸易反而更加活跃,这就是所谓“中江后市”。但朝鲜商人并不满足于“中江后市”。义州和开城的富商在使臣去清朝时,便混入使臣的队伍,带着人参和银子,渡过鸭绿江到“栅门”(凤凰城边门)外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栅门后市”。“栅门后市”的主要商品是中国的绸缎、白布、毛皮、药材、宝石、眼镜、文具以及朝鲜的人参、银、金、牛、铁铧、食盐、锅、麻布、皮货等,其中以人参和白银为朝鲜的主要出口商品。

中朝人民的经济来往,大大促进了精神文化的交流。古时朝鲜没有自己的文字,使用的是汉字。7 世纪中叶,朝鲜学者薛聪以“吏读”方式将汉字经书译为新罗语。朝鲜人民又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了汉字和其他国家的文字,于 15 世纪创制了 28 个字母组成的朝鲜文字,一直沿用下来。

唐朝时期,中国的经学和史学在东方各国广泛传播。新罗统一后,在首都庆州设立国学,教授儒家经典,又仿照唐朝以儒家经典作为选拔人材的主要考试科目。唐、宋、元、明朝时期,朝鲜曾派遣大批学生来中国留学,很多朝鲜留学生在中国考试及第,长期居留,最著名的有崔致远等。

佛教的东传也影响到中国内地与朝鲜半岛的文化交流。372 年,前秦苻坚遣官员送名僧顺道携佛经到高句丽,随后佛教又传播到新罗百济。唐朝时, 许多朝鲜僧侣和留学生一起到唐朝留学,其中最有名的是新罗僧侣慧超。8 世纪初,慧超离开长安,由水路渡南海,从中印度登陆,巡礼了北印度的五国佛迹,然后由陆路经中亚回到长安。他的有名的旅行记《往五天竺国传》, 对研究中亚和印度各地的历史、地理、风俗、物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佛教经典的印刷,大大刺激了高丽印刷术的发展。1023 年,王氏高丽完成了第一次大藏经雕版,后在蒙古军侵略时被烧毁。从 1236 年开始,又历时

16 年完成了大藏经的第二次雕版工作。高丽大藏经的出版,促进了金属活字

印刷的出现。朝鲜人民是在 11 世纪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在 13 世纪中叶创造了金属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14 世纪初,中国使用木活字和锡活字,木活字的方法,后来也传入朝鲜。

14 世纪 70 年代,中国火药技术的传入,朝鲜历史上才有关于火药制造的明确记载。1488 年,朝鲜人从中国绍兴学得制造水车的方法,回国后随即仿造,以后在朝鲜大量推广。

朝鲜的医药学在中国的影响下不断发展。15 世纪朝鲜编成了《乡药集成方》85 卷(卢重礼编)和《医方类聚》365 卷(金循义编),都是在中朝医学交流的基础上加以收集整理的巨大科学成果。特别是 17 世纪许浚的《东医宝鉴》(1613 年)在中国和日本刊印,广泛流传,备受称赞。由于中医在朝鲜、日本广泛传播并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发展,自成体系,所以得到了“东医” 的称号。

中朝的艺术交流,非常密切,新罗艺术深受唐代影响。高丽画家李宁, 宋时来中国,也带来高丽的绘画艺术,宋人誉为妙手。隋唐时流行高丽音乐。中国音乐在宋朝时也传入高丽。

中国和朝鲜人民不但在长期的友好往来中交流了经济、文化的成果,建立了友好关系,而且在共同反对倭寇的斗争中结下了战斗的友谊。在明朝初年倭寇十分猖獗的时期,朝鲜经常护送被倭寇掳掠的中国居民回国。在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中,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