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世纪时期的朝鲜文化

文化教育 朝鲜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秩序,加强思想统治, 极力吸收中国儒家思想,用以教育贵族子弟,造就各级官吏。682 年(神文王二年),新罗在首都庆州设立国学,由博士助教讲授儒家经书,招收 15

岁至 30 岁的贵族子弟入学。788 年(元圣王四年),开始实行选官考试制度, 称为“读书三品出身科”,主要考试科目是儒家经典和汉文。新罗政府还经常派贵族子弟到中国留学,仅 840 年(文圣王元年)一年从唐朝回国的留学生就有 105 人之多。有的新罗留学生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9 世纪后期留学中国的新罗大儒崔致远,在中国期间著有《桂苑笔耕》20 卷,是保存至今的朝鲜最古老的文集。930 年(太祖天授十三年),高丽在西京平壤设立学校,置书学博士,招收两班贵族子弟入学,教授儒学。958 年(光宗九年)首次实行科举考试。992 年(成宗十一年)在首都开京设立最高学府国子监。沿及李朝,不仅政府举办官学,名儒学者也纷纷创设私学书院, 有的在院学生多到上百人。儒生们以书院为中心,结成朋党,参与政治斗争。17 世纪以后,朝鲜出现了标榜实事求是的实学。

朝鲜历代统治者都注重编修史书。百济、新罗的官修史书早已湮没无存。11 世纪初,高丽政府延揽学者编纂历代史书。当时,高丽已经继承了包括平壤在内的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大部分旧域,而后朝修史系在本朝疆域上追溯以往,所以不仅把新罗、百济,甚至把高句丽也作为本朝的前朝,于是为修成的史书冠以“三国”之名,编成了《海东三国史》、《旧三国史》等史书, 但未见流传,而“三国时代”的名称由此肇端。1154 年,金富轼以此前有关“三国时代”的史书以及中国史籍中有关朝鲜半岛的历史记述为基础,编成一部记传体史书《三国史记》,共 50 卷。这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朝鲜史书。

13 世纪,僧人一然又撰成《三国遗事》。李朝初期,依据高丽历代实录,历时 60 年,编纂成《高丽史》135 卷。1485 年,徐居正编成一部迄高丽末年的通史《东国通鉴》57 卷。李朝历代国王都修前朝实录,此后积 26 代,合成

《李朝实录》。

宗教 自从佛经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以后,历代统治者都崇尚佛教。新罗、高丽、李朝各兴修了许多佛寺。一些有学问的僧侣研究佛学,出国朝圣并求取佛经。前期新罗就有僧人赴唐,其中阿离耶跋摩到唐后,又经由陆路去印度,抄写了许多贝叶佛经,但在归国前病死。此后相继去印度的僧侣中, 最有名的是慧超。他于 8 世纪初到唐,经南海,转赴印度,巡礼五天竺佛教遗迹凡八年。更由印度西北部西行到伊朗、阿拉伯、叙利亚各国,然后折返东方,经中亚、新疆,于 722 年回到长安,后来病死在五台山。慧超精通汉文和梵文,翻译过佛经,著有《往五天竺国传》三卷,记述长期旅行的见闻。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和印度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已残缺不全。

科学技术 印刷术从中国传到朝鲜半岛以后,在高丽王朝时期有很大的发展。高丽政府设立清燕阁和西京修书院,作为搜集、保管图书的机构。又设秘书省,专管缮写、出版各种书籍。11 世纪时,高丽政府花费巨大财力和人力,用了六十多年的时间,雕版印刷了大藏经六千多卷,但 1232 年被蒙古

军烧毁。几年以后,高丽政府又着手重刻复印大藏经,其书版共有八万六千多张木版,因而俗称“八万大藏经”,一直保存至今。大藏经的出版,显示了高丽时期的印刷术和印刷规模。大约与此同时,朝鲜人在世界历史上首创了金属活字印刷术。

朝鲜字母的创制是中世纪朝鲜文化的重要成就。朝鲜自从建立国家进入文明时代以来,长期使用汉字、汉文。7 世纪时,新罗学者薛聪曾创造出用汉字标记朝鲜语中的助词和助动词的方法,辅助阅读汉文书籍,叫作“吏读”。但是,这种文字的言与文不统一,不易普及。李朝初期,世宗(1419~1450 年)在宫中设立谚文局,召用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等人制定“谚文”。他们研究了朝鲜语音,参考中国音韵学,创制出 28 个字母,包括 11 个母音

字母和 17 个子音字母,于 1443 年公布使用,称为“训民正音”。朝鲜从此有了本民族的文字,一直沿用至今。

中世纪朝鲜在天文学、医学方面有显著成就。7 世纪初,新罗首都庆州就建筑了天文台。8 世纪时又创造了天文观测仪器和漏刻器,并设置了专门的研究机构,12 世纪时已经观测到太阳上的黑点。15 世纪时,朝鲜人发明了利用水力计时的自击漏,并有报时装置,能准确标报出时刻。1442 年发明了最早的测雨器,比 1639 年意大利人本尼迪克特·卡斯特利发明的测雨器约早

200 年。当时朝鲜还建立了地方定期报告雨量的制度。中医传入以后,朝鲜学者精心研究,编成很多医学书籍,17 世纪成书的《东医宝鉴》,集朝鲜医学之大成,颇受中、日两国医药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