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印加人

南美安第斯高原是古代美洲文明的另一个发祥地。最早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是摩奇卡族、艾马拉族和克丘亚族,印加人是克丘亚族的一支。据考古发掘,约在公元前 8500 年左右,安第斯高原就出现以采集和渔猎为生的居民。

至公元前 4000 年左右,开始经营原始农业。在公元前 1200 年前后又发明了制陶术,并发展了建筑、金属冶炼和水利灌溉事业。考古材料证明,安第斯高原曾经历了查文、摩奇卡、蒂亚瓦纳科、奇姆等文化时期,印加文化就是在继承和发扬安第斯高原各族古老文化的传统基础上创立起来的。

属于公元前 1500 年至公元前 1000 年间的安第斯遗迹,是从秘鲁境内莫纳斯河畔的小山村查文发现的,“查文文化”因而得名。查文文化以大石建筑、石刻和陶器出名。宗教上崇拜虎神,因而庙宇建筑、石刻和陶器上的图形常以虎纹为主。查文的金属工艺除制作匙、箸及耳环等饰物外,还能用金片在模子上打出神兽、回纹等精巧的图案。

北部沿海地区的摩奇卡文化是从公元前一千年代末开始的,约在公元 4

世纪至 9 世纪时达到全盛阶段。农业以灌溉工程著名,排灌渠道纵横交错, 有的长达百余公里,在需要越山渡谷的地方筑起引水槽,有的高达 15 米,长1400 米。摩奇卡陶器造型奇特,别具风格,常把器身制成人物、鸟兽形状, 甚至塑成头像。从陶器图纹上可看出摩奇卡社会已分化出贵族、平民和奴隶, 如抬轿子的奴隶行列,坐在宝座上的贵族,把俘虏或罪犯推下悬崖等场面。

前印加时期最发达的文化大约发生在 500~600 年间,一直延续到 13 世纪。其遗址在今玻利维亚境内的的喀喀湖以南的村落蒂亚瓦纳科发现,这里原是艾马拉人的故乡。蒂亚瓦纳科文化以精美的石造建筑闻名,著名的“太阳门”是古代美洲最卓越的遗迹之一。整个建筑用一块高 2.5 米,宽 4.5 米, 重达百吨的巨石雕成,中央凿一门洞,门楣上有精美的浮雕。

11 世纪以后,北部沿海的奇姆国家强盛起来,奇姆文化继承摩奇卡的传统,在金属冶炼和锻造技术方面有极高的成就,他们用青铜、金、银和铜制作工具和饰物,种类很多。

印加人的国家 关于印加①人的起源有这样一种传说:太阳神在的的喀喀湖中的岛上创造了一男一女,让他们结为夫妻,太阳神吩咐把他所创造的新种族带到另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地方去。他们谨遵神旨,带着一根金杖前行, 走到一个地方,金杖突然钻入地下不见了,他们便在那里停留下来,这个地方就是安第斯高原肥沃的谷地库斯科。

11 世纪,印加人和其他几个小部落定居在安第斯山区的中部,自 13 世纪起,印加人在库斯科谷地附近建立起地方性的国家。至第九代印加·卡帕

① “印加”,印第安语意思是“太阳的子孙”。

克(意为“独裁执政者”)帕查库提(1438~1463 年)和他的继承人图帕克

(1471~1493 年)时期,征服许多邻近部落,使印加国家迅速发展起来。16 世纪初是印加国家的极盛时期,其版图以秘鲁为中心,延伸到智利中部,包括厄瓜多尔大部地区、玻利维亚大部分,以及阿根廷西北一部分。南北长 3000

英里,西至太平洋沿岸,东入亚马孙丛林,辖地 80 万平方公里,人口估计在

600 万人以上,成为美洲空前的大国。到图帕克的孙子一代,因兄弟争位, 内战不休,国势渐衰。阿塔瓦尔帕借军队之力击败其兄长、合法的继承人瓦斯卡尔,夺得王位,内讧严重削弱了自身的力量。正当其时,西班牙殖民者侵入,灭亡了印加国家。

印加社会的基层组织是以氏族为基础的农村公社,称为“艾柳”。艾柳是政治、经济和宗教合一的组织。土地分为三种:供祭祀或宗教活动用,归祭司和寺庙所有的“太阳田”;供王室和公共开支用的“印加田”以及维持村社成员生活的“公社田”。公社田是村社共有的土地,按家庭人口的多少分配给各家耕种,①原则上每年都要随人口的变动重新分配,如果各家人口无变化,则重新分配时仍耕种原来的土地。可见耕地正从各家临时使用逐渐向终身使用过渡。除耕地外,庭院、房舍、菜园、谷仓等是可以继承的私有财产。土地的耕作次序是先种太阳田,再种印加田,最后轮到公社田。印加田的收获物除供王室、军队和公共工程的消费外,还用于救灾、补助老弱病残及寡妇等的需用。被征服部落的村社男子要服国家征调的强制性劳役,称为“米达”,从事修路、筑渠、开矿等劳动以及服兵役。印加贵族与平民有很大差别,他们有特殊的发式和服装,习惯佩戴很大的金耳环。最高统治者出行,平民要匐伏迎送。整个印加国家叫“塔宛亭苏”,意思是“四方之国”。印加·卡帕克拥有大量生产资料,对商品贸易严加控制。他们从艾柳中征集优秀的工匠,选送到首都,住在特别的街区内,为“国王”、官吏和贵族制造各种物品。印加统治者还从各被征服部落中挑选少女,集中在首都学习纺织、刺绣和缝纫,为宫廷、寺庙和军队服务,一般要服役至 33 岁才允许结婚。由于交换不发达,没有大规模的市场,更没有货币流通。

印加社会是一个早期奴隶制国家。印加王族、贵族、官吏及寺庙祭司属于统治阶级。印加平民、被征服部落的居民以及主要由战俘、罪犯组成的“雅纳康”,其身份接近奴隶,是被统治阶级。最高印加的职位世袭,为保持王统血缘的纯洁,最高印加娶自己的姊妹为王后,以王后所生之子为继承人。其他妻妾所生的子女均为王族。最高印加死后也用奴婢、妻妾殉葬。

印加文化 印加是世界农业文明的摇篮之一。印加人培植了大约四十种农作物,光芋类就有很多种,此外有番茄、木瓜、可可、菠萝、龙舌兰以及玉蜀黍、花生、榛栗等粮食作物。印加人用鸟粪肥田,为了在高原山区扩充耕地面积,用石块垒起层层梯田或筑起拦护土壤的石基,把山涧溪水引进渠道,灌溉田地。有的田边还建有水闸,用以控制水量。城市供水系统安排巧妙,库斯科城供水渠道纵横交错,渠底铺砌石块。重要建筑物内用暗渠引水。

印加的建筑和交通运输有显著特点,庙宇和住房继承了石头建筑的传统,石块和石块之间不用任何粘着剂,竟能做到紧密合缝。印加首都库斯科城建在海拔 3000 米群山环抱的高原盆地,城的中心广场是举行宗教仪式和节庆狂欢的地方。太阳神庙是用黄金和宝石装饰的巨大建筑。它的礼堂从墙脚

① 普莱斯苛特:《秘鲁征服史》,第 1 卷,第 51 页,1902 年。

到屋顶都覆以金板,两旁靠墙各排一列金制宝座,上面陈放已故各代印加·卡帕克的木乃伊。有一个被称为“黄金园林”的神庙花园,其中的草木花鸟全用金银宝石制成,其作品几可乱真,使殖民主义者叹为观止。

位于库斯科城西北 120 公里,处于丛山诸峰间的古代城镇废墟“马丘比

丘”(即“老峰顶的城堡”)耸立在海拔 2300 米的高原上。城堡建立在两峰相连的鞍部,居高临下,形势险要,城周用花岗石砌成墙垣,只留一个城门出入,城内有许多用白色大理石建筑的殿宇、庙堂、堡垒、作坊和居民点, 房屋之间用阶梯相连,据考证这是 15 世纪建成的遗址,由于城堡建在深山之中,始终未被殖民者发现,因而能较完好地保存下来。

印加国家有两条主要干线贯通全国:一条是高原道路,起自今哥伦比亚, 纵贯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再由阿根廷而达智利;另一条是沿海道路, 北起通贝斯,向南贯通秘鲁沿海一带,进入智利中部。在比鲁加斯,有用巨藤筑的长 60 米的吊桥。除以上干线外,还有不少支线通向全国各地。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驿站,备有信使负责接力递送信息,关口险隘,还建立要塞和烽火台。

印加人在采矿、冶金、纺织和手工艺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平。他们不知冶铁,但能开采金、银、铜、锡等多种金属,用青铜制造武器和镰、锄等工具, 刀、斧之类的刃口经淬火和锻打增强了硬度,也用金、银制作装饰品和祭器。印加的纺织品绚丽多彩,花纹华美精致,有几何纹、螺纹图案,也有花鸟鱼虫等景物。他们用棉花和羊毛织出起绒的布匹,用以缝制衣服,制作毡毯。用羽毛和金银丝编织的布艳丽豪华,专供贵族享用。

印加人崇拜天体,所以他们的天文知识与宗教关系密切。他们采用阴阳合历,太阴月以月亮圆缺一次为一月,一般一年分 12 个月,每月有三个十天的长周,为了适应一年的天数,每年有一个五天的短周。太阳年以冬至为岁首。

印加人在医药学方面成就卓著。他们会制作木乃伊——干尸;外科方面会做开颅手术。最常用的麻醉药是从古柯叶中提取可枯硷。此外还有金鸡纳、吐根、霍香膏、番木鳖等药物。

印加人采用结绳记事法,称为“基普”。在一根粗绳上垂直地拴上很多条带色的细绳,上面结着离主绳远近不同的结子,用结子的形状和位置记录数字,用颜色标志物品。

印加国家幅员辽阔,民族很多,方言复杂,语言很难统一。他们采用克丘亚语作为标准语言,通行全国。我国明代天启年间成书的《职方外记》中介绍秘鲁(译作“孛露”)时说:“其土音各种不同,有一正音,可通万里之外。凡天下方言,过千里必须传译,其正音能达万里之外,唯中国与孛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