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hr tneory 玻尔理论

该理论是 1913 年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玻尔(1885—1962 年)发表的, 是解释氢的线光谱(line spectrum)。他假设一质量为 m 的单个电子以速度 v,在半径为 r 的环行轨道上绕着带有正电荷的原子核运行。电子的**角动量(angular momentum)**将为 mvr。玻尔提出,只有当这种角动量为某些固定值 h/2π,2h/2π,3h/2π,⋯nh/2π,电子才占据轨道(h 为普朗克常数),这意味着角动量被量化,即:只能有某些固定值,每一固定值都是 n 的倍数。每一 n 允许值都与不同半径的轨道相关联,玻尔认为当原子辐射或吸收频率为 v 的辐射时,电子便从某一条轨道跃至另一条轨道, 每次跃迁所辐射或吸收的能量等于 hv。在预测氢原子谱和简单离子谱(如(He+,Li2+等)中观察谱线时,运用这一理论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角动量量子化值的观念是以后用电子的波特性来解释的。据此每一轨道必有一整数波长,即:nλ=2πr,其中λ为波长,n 为一整数。粒子的波长等于 h/mv, 所以 nh/mv=2πr,导出mvr=nh/2π。现代原子理论不同意把亚原子粒子以处理大物体的方式来处理,玻尔的论证对此表示怀疑,但同意量子化角动

量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