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 光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中,能够使人眼感应的部分。人们对宇宙和万物的视觉意识全依赖光辐射(参见 colour)。

早期的许多光学实验曾估计过光速,但一直没有证实,直 到 1676 年才由 O·勒默尔(1644—1710 年)测量得到。艾萨克·牛顿爵士(1642—1727 年)研究了光谱(spectrum),并运用已有知识建立了最初的光的微粒子理论,该理论把光看成在空间中的一种“以太”媒质中形成激波的粒子流。他的后继者采纳微粒子理论但不同意激波理论,直到 1801 年托马斯·杨

(1773—1829 年)重新发现光干涉并证明为了解释这类现象,表明波理论是必要的。19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都采纳这一观点,使得詹姆斯·克拉克·马克斯威尔能证明光形成**电磁频谱(electromagneti cspectrum)**的一部分。他认为电磁辐射波需要一种特别的介质来传送,并为这一特殊介质恢复了 “传光的以太”这一名字。1887 年 **米歇尔森 - 莫利实验(Michelson-Mor-ley experiment)证明,假使存在这种介质,它是不可测得的。现在普遍认为以太是一种不必要的假设。1905 年艾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 年)证明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只能用光是由离散的电磁能光子(photon)**流构成的假说来解释。这一重新开始的

微粒子和波理论之间的矛盾逐渐从量子理论(quantum theory) 和**波动力学(wave mechanics)**得到解答。由于要建立一个同时具备粒子与波动两种特性的模型很不容易,根据波尔互补理论 (theory of complementary),人们承认,在某些实验中,光表现波状,而在其他一些实验中表现为粒子,在波动力学发展的过程中,这一理论变得更为明朗, 即电子和其他基本粒子具有波和粒子双重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