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天主教·
上海的天主教信仰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上海杰出的科学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学者徐光启于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 160 多年)在南京受洗入教,成为我国第一代天主教徒。四年后徐光启因父丧回沪、途经南京,请了意大利那稣会士郭居静来上海开教。第二年郭就在徐民宅第旁营造了一所小教堂。小教堂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 1609 年)圣诞节前落成,是为上海有天主教堂
的首端。郭居静在二年中共付洗了 200 余人,这就是上海人中的首批天主教
教友。明崇祯十三年(公元 1640 年)意大利传教士潘国光得徐光启第 4 孙女之助,购上海北城安仁里(今梧桐路处)潘允端(即豫国主人)的世春堂旧址,建天主堂,取名“敬一堂”,成为上海市内第一所天主堂,而且是一座中国宫殿建筑式的天主教堂。以后郭居静及其门人又在嘉定、松江、浦东, 崇明等地开教,不断扩大天主教的影响。步入近代以后上海天主教又有长足的发展,上海现存的天主教堂,大多是这个时期建造起来的。解放以后,上海天主教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健康发展的道路。1953 年上海进行了清除天主教内帝国主义分子的斗争。1960 年天主教自选自圣张家树为教区主教,并宣告成立“上海市天主教爱国会”,从此上海天主教开创了继续发展的新道路。现在上海天主教恢复的教堂有 34 座,教徒 10 余万人。
“徐家汇天主堂”。1847 年,“上海天主教那稣会”将主院安置于徐家汇,1851 年 3 月,又请会士西班牙艺术家范廷佐设计图样,在徐家汇兴建了希腊式的“依纳爵堂”,后又改名“圣母无原罪始胎堂”,这是上海最早的西洋式教堂。1905 年由于教徒增多,该教堂已无法容纳,于是在该教堂西南破土兴建一座中世纪哥特式的大教堂。这座教堂占地 6700 多平方米,两座钟
楼南北对峙,东向并列,高达 60 米。白石柱、红砖墙、青铝顶、彩色图案玻
璃窗,内有祭台 19 座,堂内有金山石雕砌的楹柱 64 根,可容纳 2500 余人进行宗教活动,成为上海地区最大教堂,也是远东最大的教堂之一,素有“远
东第一大教堂”之称。它也被命名为“依纳爵堂”。1910 年 10 月工竣开堂, 中外教徒来宾云集,当时的清朝上海政府还派兵到场保护。典礼中间,教堂呜放了古代那稣会士在中国铸造的火炮,借以示威、十分嚣张。解放后,徐家汇大教堂仍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人民政府于 1956 年、1979 年两次拨巨款对大教堂进行整修,大教堂现改名为“圣母为大主之母堂”,是上海天主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余山圣母大教堂”。上海松江县余山,自古以风景秀丽著称。鸦片战争后法国天主教那稣会士鄂尔壁首先来到此地,并于 1863 年购置了余山南坡
一块地皮,在半山腰造了 5 间平房辟设了一间小教堂。稍后,又在山顶造一“六角亭”供一尊仿巴黎《得胜之后圣母》像而绘制的“进教之佑圣母”像, 奉为余山主保。1868 年江南代牧区主教往余山为圣像行“祝圣”礼,由于天主教的“进教之佑”瞻礼都在每年 5 月 24 日,而 5 月又是全世界天主教传统的敬圣母之月,从此,上海天主教徒便有了“五月余山朝圣”的习俗宗教活动。1870 年,上海耶稣会在余山,自中山堂始到山顶,筑了一条有 14 道弯折的“经折路”,并分列 14 处苦路像,以象征耶稣受难时所走过的“苦路”。教徒们参加圣母月弥撒,需先拜“苦路”,如此一处处拜上山,既为怀念耶酥,感谢他的救赎大恩,又仿效耶稣苦难经历,以作赎罪方式,这便是“公拜苦路”。1871 年耶稣会在余山顶兴建了一所可容纳 600~700 人的正十字形教堂,内供圣母像,成为天主教朝圣的圣地。由于每年五月余山朝圣者成千上万,山顶教堂已不敷使用,于是于 1920 年开始拆除旧正十字形教堂,1925年动土建新教堂,10 年后新教堂落成。这是一座罗马过渡时代式大教堂,它东西长 56 米,南北宽 25 米、脊高 17 米、塔楼高 38 米,当时被誉为世界最
新式的宗教建筑。1942 年 9 月 2 日,罗马教廷敕封为仅次于罗马教廷大殿的
“乙等大殿”,并有“远东之冠”之称。在余山南山腰有 1394 年兴建的“中山教堂”,教堂对面广场上矗立着“圣母亭”、“若瑟亭”和“耶稣圣心亭”, 教徒俗称为“三圣亭”。
余山朝圣,在教区内原有“全大赦!’的规定。即凡来余山朝圣的教徒行告解、领圣体,并按规定的经文祈祷后,即可赦免灵魂上所有的罪孽。故每年到余山的朝圣者多若潮涌,以至山腰、山顶两座教堂都容纳不下,为此, 近年来,每至五月,“余山朝圣”只得分批举行,或者举行露天弥撒,以满足朝圣者的宗教感情和宗教生活的需要。
“董家渡天主堂”。天主教在中国开教建堂之后,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 年)清政府曾禁止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并勒令出境。到清道光年间,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炮舰威迫下,清朝廷又作出驰禁天主教,发还教产的决定。借此当时天主教江南教区主教罗伯济便与上海道台交涉,骗取到作为“抵偿”的城东董家渡一块土地,并于 1847 年开工,花了 6 年时间,建造了当时在中国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圣沙勿略天主堂。上海人因它地处董家渡, 故俗称之为“董家渡天主堂”。该教堂占地 30 亩,是仿照罗马那稣会大学大
教堂设计的,有大礼堂 1 所,堂屋 3 进,大小房屋 200 多间。教堂建成后, 成为天主教远东大主教驻节座堂,统辖江苏、安徽两省各级天主教堂。
“天主教若瑟堂”。你若在上海著名商街金陵路上购物游玩,那么当走到金陵路东端时,一定会看到一个高 50 米的哥特式红砖尖顶,这便是位于金陵东路南侧,上海创办较早的一座天主教堂——若瑟堂。1860 年天主教会建了这座若瑟堂作为耶稣会帐房所在地。这座哥特式建筑除 50 米高的尖顶外,
屋顶还有 4 只小座钟,高约 3 米,围绕着中间一只高约 5 米的大钟座,钟座四周装有精致百叶窗,窗户均镶嵌有彩色玻璃。教堂内正中为大祭台,左右各有一座小祭台,四周悬挂圣经故事画。由于它紧靠上海老城厢,故为上海城里天主教徒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又是旅沪外侨举行天主教活动和一些国际性宗教仪式举行的首选之处。
除上述备堂之外,天主教堂在上海,还有杨浦区的“傅字玫瑰天主堂”
(浦东大道 1115 号)、虹口区的“圣心堂(南浔路 260 号)、卢湾区的“伯
多禄堂(重庆南路 270 号)、浦东区的“张家楼耶稣圣心大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