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旅游民俗”是个新兴课题,作为丛书编辑出版,更是一个创举。当初我们接受了这套丛书上海卷的撰写任务,首先想到的是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包括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应该如何平衡和排列,又应该突出哪些重点,一时颇费踌躇。因为它不是单纯地讲旅游,介绍风光名胜,而是着眼于民俗。民俗是一个大范畴,当悟到用旅游来挂民俗,从民俗角度来认识旅游时,问题也就明朗而具体了。

从写作中我们体会到,要了解上海的民俗,就必须要认识“海派”文化, 上海民俗脱离不开海派文化的影响。上海是个五方杂处之地,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可以从历史遗留中看到中国的传统民俗,也可以发现西风东渐后在这块土地上生发出来的新的民俗文化。所谓“不中不西”、“亦土亦洋” 是也。不能忽视这些文化现象,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影响着上海这块乐土, 使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无论衣食住行、礼仪道法、习俗信仰、语言文化、人生娱乐等诸方面,无不打上了“海派”的烙印。此应该是上海民俗文化的特点。

因此,我们在处理材料时,凡是能纳入海派文化的民俗,尽其收入,再以旅游眼光过滤,努力使其不脱离主题轨道。让读者从旅游中了解民俗,从民俗中认识旅游,这样的旅游才是富有历史文化兴味而又引人入胜的。旅游教育出版社制订的这套民俗旅游丛书出版计划,意义也正在于此。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原定由徐华龙同志撰写,他因另有写作任务, 所以交给了我来办理。我感到责任重大,生怕不能如期很好地完成任务,耽误了事情。于是又邀请了了解上海历史民俗文化的吴祖德和高洪兴两位朋友,4 人有合作,有分工,投入了撰写。全书的十二个大题目,具体分工是: 徐华龙:十一、说话听音识方言——上海人的语言。吴祖德:二、商业文化和经营习俗;七、中西合壁的上海婚俗;八、姹紫嫣红的海派艺苑;十、饱含民俗的人文景观;十二;入境问俗知禁忌。高洪兴:三、都市社区文化; 四、今日上海人的娱乐;五、上海人的穿着打扮。刘东远:引言;一、大上海万国建筑博览和民居民俗;六、灿烂的饮食文化习俗;九、上海人的节庆习俗。各题彼此间互有补充,体现通力协作精神。最后由刘东远负责全书统稿工作。

刘东远

199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