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婚俗的兴起
·上海首现文明结婚·
清末民初,由于受新思想、新文化、新潮流的影响和冲击。在上海传统的旧婚俗也相应出现诸多新变化。尤其是一些就读于新式学堂的青年学生, 带头提出“摒除一切旧俗,参用文明规则”。于是在婚姻方面,首先反对父母包办,提倡男女社交公开、自由结合。举办婚礼方面,新郎弃长衫马褂而改穿燕尾礼服,新娘废凤冠霞帔、红衫裙、红盖头,而改着白色婚纱礼服。新娘出嫁不坐花轿,而改坐马车,接着又坐汽车。喜酒也不再在家置办,而将婚筵设在酒楼或大旅馆中进行。一餐而散,再也没有什么“请装酒”、“花筵酒”等等横吃竖吃了。总之改一切封建繁琐为文明简单。但也不失庄重和热烈。当时的《申报》曾这样评论道:“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彼、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概不用,便利一;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便利二;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便利三。”
自推翻帝制之后,上海人将一切与封建时代相改革的新事物皆称之为“文明”,将西洋发式叫“文明头”、拐杖叫“文明棍”,等等,这种由欧式婚俗与传统婚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婚俗,便被命之为“文明结婚”,本世纪初在上海成为婚俗的一种新时尚。以后又逐渐规范为:婚礼须在礼堂内举行, 要聘请西洋乐队奏乐。新人、双方家长、各方来宾在鼓乐声中入席,然后由名人作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各方在证书上用印,新郎新娘交换戒指、相对行鞠躬礼,然后再向证婚人、介绍人行谢礼,向各族亲行见面礼,向各位贺客行受贺礼,来宾中的名人、贵客还要演说一番等等。最后仍需置办酒席, 花费不在小数。为此,在 30 年代亦有人批评文明结婚“消耗金钱,鼓励奢侈, 耗费光阴,增加婚嫁困难,遍出私生子,有极大害处”等等。于是又有了“集团结婚”婚俗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