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海人的节庆习俗欢天喜地过春节
春节,是我国自古以来最隆重的传统岁时节俗。旧时岁时行事活动内容从北方到南方都差不多,送灶、接灶、祭祖、守岁、接财神等等。在上海腊月廿五要祭城隍,这是春节期中的重大活动之一。上海的城隍神是奉祀元末明初邑人秦裕伯。相传,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征召元朝进士秦裕伯出仕,秦称病不出。后复召,不得已入朝。最后出知陇州,病辞归上海长寿里。殁后, 被封为上海县城隍神,历明清两代不变。传秦裕伯屡辞明廷征召,朱元璋以为“生不为我臣,死当卫我土”故。秦裕伯之所以 400~500 年来香火不断, 传说他在清初曾显灵解救过上海百姓的一次灾难,所以清人对这位神灵也一直感恩不忘。旧时所谓有大功于地方的人,死后就被尊为城隍神,这的确是事实。另外,上海人旧时过年还祭祀一个神是施相公,清时,上海有 5~6 座施相公庙。传说,施相公在明嘉靖年间率民抗倭殉难,被尊为“护国镇海侯”,故立庙年年奉祀,延续至清代不变,还专门做有“施相公馒头”供品, 可见乡民百姓对他的崇敬了。
上海人过春节较注重的有两个旧俗,一、吃年夜饭;二、逛城隍庙。上海人对年夜饭很讲究,以前进入腊月就开始张罗,鸡、鸭、鱼、肉、南货、北货、果品、糕点、糖果、瓜子,样样力求办理齐全。年夜饭菜肴,煎、炒、炸、烩,样样都有,色、香、味、形,都达完美。主妇大显身手,男士外出采办。整个腊月阖家融融欢乐,都找好口彩,图财源福寿,大吉大利。“学富五车”、“日进斗金”,种种吉语都可带来一家温馨。延续到除夕夜晚, 在打扫清洁,精心布置的房间里,迎着观音菩萨、财神福神、欢喜弥陀,阎家人喜气洋洋,举杯祝福共贺新年。吃年夜饭,喝辞岁酒。“一夜联双岁, 五更分二年”,一夜之间,变成了两年。天增岁月人增寿,天亮打开房门, “一元初复始,万象又更新”,大人小孩相携拜年去了。
旧时过年,城隍庙、土地庙、文庙都是游乐集中地。各行各业休歇欢度佳节,人们都找寄兴场所。早先城隍庙的内园、革秀堂、点春堂等处,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开放,免费让游人观赏。于是游人云集,川流不息。游园出来即是商场,当初卖的多是书画和古董,琳琅满目,游人也颇觉新鲜。及至后来发展为商肆摊贩,吃的、用的、看的、玩的样样都有,到解放初期发展成为有特色的商场,买个发套、配副锡子、撕条缎带、配个瓶塞,别处难觅到的水套套,城隍庙商场样样都有。因此过年逛城隍庙也就形成风气,成为上海的一个重要的地方习俗。
今日,上海人过年有了新时尚,过去一般多是在家欢聚,品尝家里亲人为年夜饭烹制的各种菜看。现在除夕之夜一家人相携下馆子吃饭。也就是说选择一家合意的菜馆或饭店,事先预定下席座和菜谱,到除夕夜晚来这里吃年夜饭,欢度春节。近年来这种新时尚趋向日渐普及,大饭店和中小型菜馆都有年夜饭席座,这说明上海人在各方面都在赶时髦,迎新潮。
除夕夜上海的众多歌舞厅,成了青年人彻夜欢歌乐舞的场所,不再是守在家里的电视机旁,而是相携同好觅欢逐乐,唱歌跳舞,尽情欢畅。
随着新潮,多姿多彩的拜年方式在新春里出现,一束节日鲜花送上门, 满室馨香,彼此都感到快乐。一张精美的贺卡或一个礼仪电报,都维系了美
好的友情。过去登门拜年,难以全面兼顾,如今 BP 机拜年已成风,“888”
(“发发发”谐音)和“59”(“节日愉快”的代号)已成 BP 机拜年的流行语。上海电视大楼的可视电话拜年,已成了与海外亲友和台湾亲属显像对话最热门的业务。上海人过年洋溢着一片新潮气息,已逐渐融进习俗,形成新时期的社会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