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东正教·

当你游览上海商街淮海路时,在淮海路襄阳南路口向北看,便能见到一座与莫斯科红场旁边那葱头式屋顶教堂十分相似的建筑,这便是上海的“东正教教堂”。

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基督教在 1054 年分裂为两派,其中一派以君士但丁堡为中心的称“希腊正教会”,即“东正教会”。19 世纪下半叶, 当时的沙俄政府以途经上海的俄国商人、海员日益增多为由,提议要在上海建立东正教堂,被清政府拒绝。鸦片战争后,西方八国联军侵犯我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辛丑条约》后,吓破了胆、竟同意沙俄在上海设教堂了。于是 1901 年,俄国人在上海闸北地区建立了上海第一座东正教教堂和学校。本世纪 20 年代后,俄侨陆续南下,1924 年俄罗斯正教驻北京传道团在上海设了教区。1931 年日本侵占东北后,又有大批俄侨迁居上海,而闸北的东止教堂却在“一·二八”战火中被毁,于是旅沪俄侨遂集资,在俄侨居住集中的淮海路襄阳北路(当时称劳尔登路)处修建了一座临时小教堂和主教宿舍。1933 年又大兴土木将临时小教堂按照拜占庭的教堂建筑风格,翻建起一座结合罗马晚期艺术形式和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形式,并且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东正教大教堂。这座东正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 被命名为“圣母大教堂”。大教堂占地 2000 平方米,下面是一立方体,上面

是穹窿群屋顶:即中间 1 个大的,4 角 4 个小的“葱头”型穹顶。“葱头” 为鼓形座上再筑圆穹铜皮顶,顶上立十字架。穹顶为孔雀蓝色,顶尖和十字架涂贴金色。教堂大门朝北开,黄沙水泥粉刷的厚厚的墙体上,配有蓝绿玻璃相拼的狭长窗户。东面墙上镶嵌有一幅巨大的圣子圣母画像,外墙檐部及所有门窗上部皆呈弧线形。整个建筑古朴和谐,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上海人对东正教几乎没有什么兴趣,故入教的几乎没有,东正教堂基本上只是俄籍侨民的礼拜处所。但由于这座东正教“圣母大教堂”的特殊建筑样式和

鲜艳色彩,故上海人在教堂前照相,写生画画的不少。

与这座大教堂建造的同时,上海共造有 7 座东正教堂,即主教座堂“圣母大教堂”、“皋兰路分堂”、“惠民路教堂”、“绍兴路修道院”、“茂名路圣母堂”、“衡山路提唤堂”、“衡山路俄国学校传道所。”解放后, 俄侨大部分回国,至 1965 年 2 月随阿尔巴津人(即俄籍与中国籍居民通婚后的后裔),主教杜润臣的病故,上海东正教宗教活动即自然结束了。现上海还剩两所建筑风格很突出的东正教堂,即新乐路的“圣母大教堂”和皋兰路上的分堂,但已分别被用作“证券交易所”和饭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