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绒绣、编织·

编织地毯并非为上海的传统“工艺”,但近百年来,由于上海工艺先进、图案丰富多采、制作精细、质量上乘而在国内外负有盛名。上海的羊毛地毯均用手工裁绒,编织工艺严格、图案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尤其是还生产有一种小幅艺术挂毯,有的如一小幅油画;有的如一轴山水画,都是很受上海人欢迎的布置房间的装饰品。上海还生产一种以真蚕丝为原料的丝织地毯,它用手工编织,图案古朴、色彩和谐,不仅编织出各种风景、人物、建筑等画面,而且还大胆移植名画、摄影等作品,能很好地体现出原作的神韵, 使之成为一幅上乘的艺术品,故上海生产的丝织地毯很受国内外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绒绣又称绒线绣,原是由西方传人的,即用彩色羊毛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进行绣制的一种工艺美术品。上海绒绣以绣工精良、配色谐和、层次丰富、形象生动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特别是解放后,绒绣艺术家高婉玉大胆革新,采用在画稿上打格子,然后直接在麻布上绣织的方法,使绣制作品又快又好。她又自行配色染线,使绒绣用色增加到千余种,并创造运用了孽线、拼色、加色等技法,提高了绒绣的艺术品位。上海绒绣尤以创作外国领袖肖像见长,绒绣肖象形象逼真、配色调和、层次清晰、感染力强,被赞之为“东方的油画。”上海大型绒绣《万里长城》被送至联合国大厦,布置在厅堂中陈列,由此,上海绒绣在国内外的声誉更加蒸蒸日上。

上海传统的编织为钩针编织,用竹、金属、骨、象牙等制成一枚钩针, 便能用线钩织成帽子、袜子、袋子、乃至衣服等物品。直至本世纪初,上海人穿的线袜还是家里的奶奶、妈妈、姐姐、妹妹钩织成的,解放以后编织家冯秋萍改革工艺手法,运用长、短针相结合的针法,使钩织品变得绚丽多彩、雍容华贵,所编织的台布、窗帘、床罩、披肩等,不仅是件日用品,而且成为一件工艺美术品。

本世纪初,羊毛绒线进入了上海人的生活,用两支竹针结绒线,成为上海又一种编织法。开始只是编织些御寒的绒线衣裤,以后又是这位技艺极为娴熟的编织家冯秋萍,运用各种色彩协调搭配,创造各种编织针法,编织出2000 余种富于变幻的花式,织出了各种漂亮的绒线时装。从此,使上海手工编织的绒线衣,不仅能御寒,而且又是一种时髦的时装,一件漂亮的手工艺美术品,成为深受中外消费者欢迎的上海手工艺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