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设 计师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毛泽东思想时指出,“毛泽东同志的事业和思想,都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业和思想,同时是他的战友、是党、是人民的事业和思想, 是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邓选》第 159 页)这个观点也完全适用于对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评价。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体智慧和全军官兵进行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因为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建军思想与新时期军队建设实践的结合,是由中国共产党人集体完成的,作为思想理论体系, 理所当然地是由集体奋斗、集体创造出来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集体领导, 全军广大指战员的直接实践,以及许多理论工作者的宝贵意见,对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使其在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得以逐渐充实和发展。

同时,也必须看到,在为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作出贡献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中、邓小平同志是最卓越、最杰出的代表,他本人对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最主要的作用。

核心是历史形成的,是人民群众公认的。首先,邓小平同志在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具有最深厚的阅历和最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他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领袖人物之一。在夺取政权的革命战争年代,他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是一个重要战略区的主要领导人,是一支野战军的政治委员,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总前委书记,他开辟太行,挺进中原,决胜淮海,突破长江,解放西南,军功卓著。他屡遭错误路线迫害,但始终对革命真理执

着追求,无所畏惧。全国解放以后,1952 年 7 月调到党中央工作,历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

1954 年 9 月 28 日,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9 月 29 日受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75 年 1 月以后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1981 年,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一直到 1989 年 11 月退休。毛泽东同志在长期实践中,对邓小平同志的考察结论是:“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 “人才难得,政治上强”(《人物》1987 年第 2 期第 177~178 页)。其次, 邓小平同志在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具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16 岁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后来转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专攻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自觉把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建军思想与自己所从事的革命斗争、建军活动相结合,并大胆地加以创新和运用。1989 年 6 月,北京发生了反革命暴乱,如果不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洞察秋毫,可能连其基本的性质也确定不下来。这一史例充分说明,邓

小平同志的确具有超群出众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根底。第三,邓小平同志在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具有马克思主义者不可缺少的、非凡的理论勇气。他以无所畏惧的政治胆略从理论和实践上同极“左”思潮进行了无情的斗争;他以惊人的理论勇气率先冲破教条主义和个人迷信的束缚,坚持和维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他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度的理论修养,在勇于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从不拘泥于现成的结论,敢于从实际出发,或者是修改某些过时的结论,或者是根据新的情况提出新的论断和创见。之所以能够形成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与这一点有着直接的联系。1975 年,“四人帮”十分嚣张猖撅之时,邓小平同志就逆流而上,果断地提出“军队要整顿”,他公开申明,“现在问题相当多, 要解决,没有一股劲不行,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邓选》第 32 页)。他切中时弊,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人怕字当头,不敢办事,不敢讲话, 怕讲错了挨批。共产党员为什么怕?为什么不敢讲话?为什么不敢负责任?”(《邓选》第 19 页)没有这种冒着被再次“打倒”风险的革命勇气, 没有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而置个人利害荣辱安危于不顾的革命精神,是不可能去进行拨乱反正、实行转变,进而找到新时期中国特色的人民军队建设道路的。正如邓小平同志自己所言,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 一个是做点工作。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光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正因为邓小平同志作出了亿万军民所期望的选择,所以才成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当之无愧的核心,成为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当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