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现干部“四化”的战略意义

为了引起全党全军对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利用各种机会,反复强调实现干部“四化”的重大战略意义。

  1. 干部“四化”,关系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干部是建军之本。几十年来,我军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根本的经验,一是靠党的正确领导,二是靠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干部。建国初期,我军由战争年代转入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时,军委就一再指出,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首要的是大力培养干部,提高干部质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总任务,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没有这样一支队伍,我军“三化”建设的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邓选》第 175 页)他还说:“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

(《邓选》第 193 页)这就告诉我们,确立了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总任务以后,还要有人来干。但是,由谁来于?政治上不可靠的人不能干,年龄太大的人于不动,缺乏知识和能力的人又干不了。因此,只能由那些政治上可靠,年富力强,又有知识和能力的人来干。实现干部队伍“四化”就是为我军“三化”建设造就一大批这样的人才,以保证“三化”建设顺利实现。

从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来看,我军现代化包含着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二是军事人才的现代化;三是人和武器的有机结合,这三个方面,归根到底都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尤其是干部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干部,尤其是各级指挥员、不仅要政治合格、身体健康,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军事科学知识和指挥现代战争的能力,也就是要实现“四化”。可以说,没有干部队伍的“四化”,也就没有我们军队的“三化”。因此,实现干部队伍的“四化”,“是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需要”(《邓选》第 351 页),也是军队建设的战略需要。

  1. 干部“四化”,关系到我军在未来战争中的胜负

现代战争的实践表明,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仍然是人。但人的因素不仅仅是勇敢、不怕死,而且包括人的文化知识水平、技术熟练程度、组织指挥能力以及强健的体魄等等。知识就是力量,对军队来说,知识就是战斗力。要驾驭未来战争,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武器,都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今天我们则可以说,没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军队,在未来战争中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

为此,在几次军委会议上,邓小平同志都精辟地指出,现代战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军要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抓紧培养军事人才。他说:“现在打仗,我们的军官没有现代化战争的知识不行。当个连长, 不是过去的连长,当个团 长,不是过去的团长。要有知识,天上、地下,陆上、水下,包括通信联络都要懂得。”(《邓选》第 253 页)他还说:“过去的军队是小米加步枪,懂得射击、刺杀、扔手榴弹就可以上阵了。现在海军就得有海军的专业知识,空军就得有空军的专业知识,参谋业务也同那个时候不同,知识面要宽得多。现在军队沿用过去的经验是不行的,而这正是我们要努力解决的问题。”(《邓选》第 228 页)邓小平同志正是从现代化战争的需要,看到了“我们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都很不够”(《邓选》第 58 页),从而看到了实现干部“四化”,对于我军夺取未来战争胜利

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告诫全党、全军,“要坚决克服那种不从长远看问题的短视观点”(《邓选》第 286 页),抓紧培养适应现代战争的“四化”干部。

  1. 干部“四化”,关系到党和国家、军队的命运

干部问题,实质上是选拔和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革命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的问题,就是将来我们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权能不能继续掌握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手中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因此,它是关系党和国家、军队命运的战略问题。

邓小平同志清醒地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之后,立即着手在全党范围内解决组织路线问题,并且把它作为十一届五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他指出: “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这就提出了一个要什么人来接班的问题。”(《邓选》第176 页)1975 年,王洪文在上海跟人说:“十年后再看”。这件事,引起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为此,他几次对老干部们说:“从年龄来说,我们斗不过他们呀,在座的同志也斗不过他们。”因此,“我们要破格选拔人才, 不要按老规矩办事,要想到这是百年大计。”(《邓选》第 197 页)在这里, 邓小平同志正是从领导权不能落到王洪文之类的坏人手里这样一件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大事上,强调了实现干部队伍“四化”、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 “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邓选》第 194 页)。这件事情解决不好,“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可能要亡党亡国。”(《邓选》第 352 页)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担负着抵御外来侵略,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重要职能。军队在国家政权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军队干部队伍建设尤为重要。邓小平同志指出,只要军队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忠于人民,就可以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四化”顺利实现。因此,他非常关心和重视军队干部队伍的建设,一再提醒我们: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工具。“军队不搞好,军队干部不纯,祸害很大。”(《邓选》第 70 页)“培养接班人,这件事关系到军队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大局”

(《邓选》第 118 页),并且特别强调枪杆子必须掌握在政治上可靠的人手里。我军的多次整顿,选拔人才进入领导班子,从根本上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

综上所述,干部问题在邓小平同志军队建设思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我军干部队伍状况同“三化”建设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实现干部“四化”同实现党的路线和我军“三化”建设总目标联系在一起,把它作为一项事关党和国家、军队命运的战略任务。他牢牢抓住人才是建军之本这一关键问题,致力于我军干部队伍的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通观《邓小平文选》,在有关干部、人才问题上,邓小平同志讲得最多, 所占篇幅最突出。文选从开篇到结尾,贯穿着人才思想。这本身就足以引起全党全军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