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视培训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我军指挥员,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有压倒一切敌人的英勇气概,而且要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更高的指挥艺术,有驾驭现代战争的能力。但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军干部的军政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与现代战争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邓小平同志深感不提高全军干部队伍的素质,现代化建设就会落空。他大声疾呼:“要承认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差很长的一截。要承认我们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要承认我们军队的人数虽然多,但是素质比较差。”(《邓选》第 58 页)他还强调指出:“现在的问题是,由于遭受林彪、‘四人帮’ 的干扰破坏,我们军队的素质确实不如以前了。特别是各级干部的指挥、管理能力弱。指挥现代化战争,包括我们老同志在内,能力都不够。要承认这个现实。”(《邓选》第 58 页)但是,承认现实的目的是要改变现实。他认为:“承认我们哪些方面有缺点,哪些方面还不足,这就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克服弱点、克服缺点的起点。”(《邓选》第 58 页)从这个起点出发,邓小

平同志提出了提高干部素质的多种途径。他主张在和平环境下,提高干部素质主要靠两条,一条是靠训练,现在不打仗,提高干部素质,提高整个军队素质,主要靠部队训练。另一条是办好院校,加速干部培训和轮训,从而大大提高我军干部队伍的军政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干部的培训问题上,邓小平同志不仅着眼于军队建设自身的需要,而且还着眼于军队干部转业后到地方工作的需要,提出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设想。

1977 年 12 月,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我们说,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就包括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使干部既学到现代战争知识,又学到现代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还要学会做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这样,我们的军队干部既能在军队建设中发挥作用,到地方上也能发挥作用,打起仗来,又可以在战争中发挥作用,就成为军队和地方都合用的干部。”(《邓选》第 76 页)

1983 年 8 月 1 日,邓小平同志又亲笔题词:“大力培养既能打仗又能搞

社会主义建设的军地两用人才”(《人民日报》1983 年 8 月 2 日)。邓小平同志关于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思想,对于部队伍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指明了和平时期,军队干部培养的方向和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