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从严治官

军官在军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治军要严,首先对领导班子要严,对高级干部要严”的“治军先治官、治军严治官”的思想。

之所以要“先治官,严治官”,是因为“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邓选》第 119 页)军队管理工作要靠各级领导干部去按级抓落实,然而,对于被管理者来说,不仅要接受权力的影响力,而且要接受行为的影响力;不仅要判断你管理的正确与否,而且要依据领导行为来决定自己行动与否。“连长指导员不以身作则,就带不出好兵来;领导干部不做出好样子,就带不出部队的好风气,就出不了战斗力。”“高级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影响是很大的⋯⋯。群众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们,他们改了,下面就好办。”(《邓选》第 119、120 页)

之所以要“先治官,严治官”,是因为相对和平时期的军队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邓选》第 139 页)。在整个军队管理系统中, 各级军官都担负着相应的决策和执行的职能,而一切正确的决策都来源于官兵群众的实践,正确决策的执行,也同样产生于对官兵群众实践的正确指导。松、散、乱,是和平时期部队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些军官中出现的怕艰苦、不深入、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对现代军队来说,这一点危害更大。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军官的管理工作就是为士兵服务的。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领导同志到一个单位去, 首先到厨房去看看,还要看看厕所,看看洗澡的地方。现在这样做的人还有, 但是不多了。”他批评说,有一个时期“连队的伙食普遍不好,花钱很多, 吃得很差,这就是管理问题。”(《邓选》第 200 页、21 页)他认为,军官的作风好,就可以解决管理工作的一切困难,“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地做工作”,“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邓选》第 200~201 页)

之所以要“先治官,严治官”,是因为管理工作的水平关系到军队管理的实际效益。现代化军队,对正规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正规化的实质就在于行动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说到底是“要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解决“我们的干部不大会管理部队”的问题。为此,邓小平同志提出:(1)通过院校严格训练,提高军官的管理能力。“干部,包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苦练中增长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邓选》第 57 页)因为现在同过去不同了,“过去的连长,驳壳枪一举,就是‘冲啊’!现在连长的知识要求比过去多得多,更不用说连以上的干部了。”(《邓选》第 21 页)除了在职训练干部,还要送他们到院校解决“管理能力弱”的问题,使我们院校输送到部队的干部真正达到:“一是要有现代化战争的军事知识和指挥、管理能力, 二是要有好的思想和作风。”(《邓选》第 60 页)(2)通过从严治训和传帮带,增强军官从严治军的意识。新时期的军队管理,既要强调一级做给一

级看的表率作用,又要注意在管理实践中一级带着一级干。正如杨尚昆同志在 1985 年 9 月 28 日的讲话中所说的:“老同志带班要带这个‘严’字,新同志接班也要接这个‘严’字,不能马马虎虎。”(3)通过有选择地借鉴外军的管理经验,拓宽管理工作的视野。邓小平同志在讲到现代经济管理时, 明确提出“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号召广大干部“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邓选》第 143 页)。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于军队管理。同时,邓小平同志又十分重视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邓选》第 371 页)这就是说,借鉴外军的经验,走我们自己的管理之路,才是马列主义的科学方法。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人开口巴顿,闭口拿破仑,有的把简单粗暴视为“严格管理”,而对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知之不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从严治军的科学性,其原因就在于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没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开放等同于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