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的提出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她诞生之日起,就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遵循正确的建军方针、路线、原则,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南征北战,先后胜利地进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在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即面临着一个战略性的转变。

这时,持续几十年的武装斗争已经在全国范围基本结束,暴力夺取政权的任务已经完成,军队由长期大规模的战争环境转入相对和平的环境。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主要历史使命已经从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转为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准备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军队面临新的任务是进行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我军建设的途径,也从主要由战争学习战争,变为主要经过日常的教育训练提高战斗力。面对上述这些变化,我军建设从指导思想上和方针上都应该进行相应的转变。

根据这样的形势,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及时地将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强大国防军的任务提到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面前。指出:“我们现在已经进到了建军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进到了掌握现代技术的阶段,客观条件已完全具备了这种可能,只需要加上不疲倦的主观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毛泽东:《给军事学院的训词》)要求我军“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以便迅速把我军提高到足以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取胜的水平。”(毛泽东:《给总高级步兵学校的训词》)

根据党中央的决策,1953 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后,军事工作也随即转入和平建设时期,140 余万军队官兵复员转业到社会主义建设岗位;国防力量建设开始从基础抓起,组建新的军种、兵种,迅速完成了由单一步兵向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化;兴建各类军事院校和研究机构,培养出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基本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战略后方的布局。短短几年,军队建设随着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出现了喜人的进步局

面。

但是,从五十年代后期起,党的政治路线发生了失误,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出现了偏差,我们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认为世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有时甚至认为迫在眉睫。这种估计对我们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正常和顺利进行,发生了重要影响。之所以作出这样的估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一直在加紧扩军备战,极力争夺世界霸权,粗暴干涉以至用武力镇压各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革命斗争,搞得世界很不安宁。

从我国周边环境形势看,美国在 1950 年 6 月发动了侵朝战争,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边,直接威胁着我国安全。我国不得不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在此期间,美国政府还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长期在台湾海峡游弋,不断派飞机军舰侵犯我国领海领空,对我国东南沿海造成严重威胁, 我军不得不在东南沿海加强战备,并于 1962 年在东南沿海进行紧急备战。

1961 年,美国政府又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镇压越南南方游击队,1964

年 8 月,约翰逊政府公然派军舰侵入北部湾,轰炸越南北方。次年三月美国军队又直接在越南登陆,发动侵越战争。它还在我国周边建立军事基地,缔结军事条约,组织军事同盟,包围和遏制我国,对我国长期实行封锁、禁运和颠覆活动。直至 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签定前,中美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之中。从五十年代后期起,中苏关系也紧张起来。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屯兵百万,多次挑起边界武装冲突。这些都对我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使我们不得不对战争作必要的准备。

从我军建设状况看,1957 年后,由于在军队中开展了“反对教条主义”, “批判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反右倾”运动,打击了一批致力于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军队领导人。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党犯了全局性的长时期的“左”倾错误,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在林彪主持军委工作期间, 整个军队以“突出政治”取代了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使建国后军队取得的伟大成就遭到了严重破坏。整个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步骤被打乱了。加之我们认识上的片面性,过重地估计了战争危险,总认为战争不可避免,甚至很快要打起来,因而把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置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上。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好多的决策,包括‘山、散、洞’的方针,经济建设的布局搞一、二、三线在内,都是从这个观点出发。”后来,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但这种指导思想却没有及时加以改变, 军队建设也就长时间没有走上根本建设的正常轨道,丧失了一段宝贵时间, 延缓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实际上没有大的战争风险情况下,这种状况是不能再延续下去了。

从发展的观点看,提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也有一个准备过程。

1975 年,在邓小平同志主持军委工作期间,基于战争可能推迟的判断和我军建设状况,他提出要解决军队“肿、散、骄、奢、惰”的问题。实际上己触及到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转变和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任务。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以及“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政治原因。邓小平同志被免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的工作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

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将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方针指引下,拨乱反正,大力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出现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生动景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对于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起了直接的指导作用。

1981 年 6 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9 月 19 日,邓小平同志在华北某地检阅军事演习部队时,作了《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重要讲话,深刻地指出人民军队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透彻地阐明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方针、原则和根本任务,是一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纲领性文献,它在推进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从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仔细观察、分析国际形势,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作出了新的科学论断。他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 我们可以争取到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如果工作做得好,大战可以避免, 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很迫近的看法。正是根据这一科学判断,1985 年 5 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和解决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问题。

在这次我军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作了重要的讲话, 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形势,阐述了我国的对外政策和国家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论证了人民解放军实行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的意义和根据。会上杨尚昆同志指出:“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的根本估计,要有一个认识上的转变;根据这个科学的认识和判断,在政策上也必须有一个转变;与此相适应,在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也应来一个转变。”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1985 年军委扩大会议,在我军历史上揭开了崭新的光辉一页,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了我军建设的战略性转变。这个问题的解决, 使我军建设开始了战略性转变。从组织上、工作上解决了改革体制、精简整编、减少军队员额一百万等问题。

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是我军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我军历史上又一次带根本性的转变。它结束了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长期存在的被动应付局面,理顺了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军队建设与战备工作等各方面的关系,使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走上了正确的健康发展的轨道。这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根本上增强综合国力, 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对于加快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步伐,增强我军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为确定正确的军队建设方向和原则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过去,由于我们的指导思想处于临战状态,军队建设考虑应急多,考虑未来少,抓根本不够,致使军队建设积累了不少问题。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为新时期军队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其指引下,可以按照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等原则,把我军逐步建设成为一支机构精干、指挥灵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效率很高、战斗力很强的精兵,成为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