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建军思想的辩证统 一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后,包括建军理论在内的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实践中有了许多新的发展。特别是在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前途与发展的重大时刻,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同共产党人挑起了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任。

邓小平同志率先提出了“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文选》第 259 页,以下简称《邓选》)的指导原则,明确指出,“我们要恢复毛泽东思想,坚持毛泽东思想,以至还要发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邓选》第 262~263 页)正是从这里出发,邓小平同志把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以及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始终不渝地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正是从这里出发,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在军队建设上高度重视维护国家利益、保卫国家安全和权益的思想,关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的思想,关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关于政治工作是我军生命线的思想,关于在自力更生的原则下积极发展武器装备的思想,关于强调严格纪律、从严治军的思想,关于发扬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思想,等等,都坚定不移地给以贯彻执行。但是,邓小平同志坚持的不是两个“凡是”,而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

系。列宁说:“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列宁全集》第 24 卷第 25 页)邓小平在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建军思想的过程中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在教条主义盛行的时候,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提出了“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邓选》第 36 页)的科学命题。十多年来,邓小平同志按照这一理论,使毛泽东建军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725 页)。这一和平时期军队建设

的正确思想,由于种种原因,并没变成现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坚持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期,“国防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局”,军队建设“要在经济建设这个大局下面行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 88、89 页),并在实践中把它作为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的建设目标和任务,但由于后来对国际军事斗争趋势和国内阶级斗争状况的“左” 的估量,致使这一愿望没有落实。邓小平同志继承了毛泽东同志的遗志,认为,“要承认我们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要承认我们军队的人数虽然多,但是素质比较差。”(《邓选》第 58 页)认为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是现代战争的客观需要同我军现代化水平较低的矛盾,因此,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以现代化为中心”。

——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早在 1949 年 2

月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军队就是一个学校”(《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1296 页)。按照这一思想,我军造就出了成千上万会治军打仗、从政治国和进行建设的优秀人才;按照这一思想,我军官兵经过政治思想、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之后,成为开展地方工作的重要力量。“文化大革命”中,这一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干扰。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同志继承了这一思想的实质,坚持了“入伍为兵、退伍为民,来自生产、回到生产,在人民之中,而不在人民之上”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方向,并赋予其崭新的内容,创造性地提出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为和平时期军队建设服务, 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为干部战士长远发展着想的原则,拓宽了办好大学校的途径,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军队是大学校”的思想。

——毛泽东同志一贯注重“军队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才能打仗”。可是,自从林彪提出“突出政治”,批判 1964 年的群众性大练兵活动以后, 军队的训练濒于废弛。

1975 年,邓小平同志在组织军队整顿时,郑重地提出“要把训练放在战

略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上。”(《邓选》第 21 页)反映了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规律。

——毛泽东同志历来主张实行精兵的原则。早在战争年代,他就接受了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的意见,并且明确指出,“一身臃肿,头重脚轻,很不适于作战”(《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838 页),要求军队的体制编制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运用这一思想, 不仅从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需要考虑,而且从国家建设总体布局和军队长远发展考虑,组织和实施了百万大裁军,保证了军队从应急转到长远、从单项转到全面、从注重数量转到注重质量的建设轨道上来。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第 544 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对待毛泽东建军思想,正是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囿于历史的原因和所处的客观社会条件,毛泽东同志不可能全部预见和解决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军队建设遇到的所有问题;由于林彪、江青反党

集团的干扰、破坏,建国以来,军队建设呈现出曲折发展的过程。对此,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给予了历史的、客观的说明;而对于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建军实践所需要的新思想、新理论,并没有因为毛泽东著作中没有现成答案而不超越雷他一步。相反,他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基础,将之运用于军队建设领域。他认为,“我们应该也只能采取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过去的经验,分析新的历史条件,提出新的问题、新的任务、新的方针,”(《邓选》第 113 页) 因此,邓小平同志在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提出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提出了和平时期军队建设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思想;提出了军队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忠于人民,既要抵御外来侵略,又要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军队职能;提出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把武器装备的发展作为现代化重要标志的思想;提出了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编制改革原则;提出了军队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提出了包括军队教育训练在内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提出了以法治军的思想,恢复、充实和健全了条例条令和各项规章制度;等等,形成了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军队的理论体系。

十分清楚,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把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建军思想辩证统一起来的科学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