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勤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同志在主持军委工作以后,在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确立了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在他的领导下, 1978 年 4 月军委正式提出了“勤俭办一切事业,面向连队、面向基层,一切为部队服务,一切为战备服务,加速后勤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军队后勤建设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同志为我军确立的后勤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927 年我军诞生,我军后勤也随之产生。战争年代,由于我们在没有取得政权的情况下进行战争,因此,我军后勤的指导原则是“取之于敌”。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解放战争时期, 我军提出了“取之于敌,就地取给和依靠广大人民的支援”的后勤保障原则。建国以后,我军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

1954 年到 1976 年是我军全面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军队后勤时期,确立了“为国家负责,为部队负责”的后勤建设基本指导思想。其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一基本指导思想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后勤现代化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针对林彪,“四人帮” 对军队后勤工作的破坏,根据七十年代国内外形势和后勤建设的实际提出这一正确方针,指引我军后勤在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前进。

进入八十年代后,这一思想在后勤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为适应国家全面改革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邓小平同志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牢固地树立全局观念、战备观念、群众观念、政策纪律观念和勤俭节约观念”,做到“人少要把工作做好,钱少要把事情办好”,以保障和平时期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以提高应付突发事件和边境自卫作战的后勤保障能力的思想。

根据上述的发展变化,我们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军队后勤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的基本精神应该包括下述一些内容,即: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为依据,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立足于保障局部战争,着眼长远运筹,稳步发展、稳步前进,全面提高后勤工作效益和保障能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活力和良性循环的后勤体系。首先,它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后勤现代化建设观念。我军在各个不

同时期,都有一个不同的后勤建设的正确指导思想。这与观念的转变是分不开的。面对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从临战状态转入和平建设轨道,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情况下,军队后勤建设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这是从全局出发的带根本性的观念转变。它突破了后勤比作战次要的旧观念,以后勤与作战同等重要的全新观念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后勤在军队现代化和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后勤既不是单纯的一种专业活动,也不是战争活动的附属品, 而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因素;突破了只是后勤人员支援战斗人员作战的传统观念,以每个参加战斗的人员既是战斗人员又是后勤人员的新观念,指导全军指战员共同关心建设现代化后勤;突破了在军事经济活动中只重视国防效益不重视经济效益的观念,以国防和经济效益并重的新观念,要求有限的国防费用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达到“人少要把工作做好,钱少要把事情办好”的目的等等。这些观念对于指导全军广大指战员艰苦奋斗、

勤俭建军,继续过好紧日子,积极有效地保障部队稳定和提高战斗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它还给我们规定了进行后勤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方针,1982 年 12 月解放军总后勤部召开了全军后勤工作会议,提出了“后勤工作要达到适应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的需要和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的建设目标,“1983 年 11 月,中央军委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完备的、战斗化的现代后勤体系’的后勤建设目标”(《当代中国军队的后勤工作》第 92~93 页)。这样就把“两个适应”作为后勤现代化的根本追求, 把“完备的、战斗化的现代后勤体系”作为后勤现代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摆到了目前。

显然,这一指导思想,不仅改变了我军后勤建设的观念,而且指明了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