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严格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选拔培养干部

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军队的领导权交给什么人,直接关系到军队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使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忠于人民的人手里,邓小平同志在提出“四化”方针的同时, 还提出了一套选拔任用干部的具体标准。这就是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 坚持选贤任能。

选拔使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德才兼备最集中地反映了人才的本质属性。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在用人问题上,虽然说法不一、标准各异,但在坚持德才兼备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提出“举贤才”。孟子也提出“尚贤事能”。唐太宗李世民认为,用人应以“德行学识为本”。宋朝的改革家王安石,在他的变法中也提出了“随其德之大小、才之 高低而官使之”的主张。可见, 自古以来,都认为用人要用有德有才之人。

国外在用人问题上也是强调德才兼备标准的。斯大林同志 1937 年 3 月在

《论党的工作缺点和消灭托洛茨基两面派及其他两面派的办法》的报告中指

出:“挑选工作人员,第一,要根据政治的标准,就是说,他们是不是值得政治上的信任;第二,要根据业务的标志,就是说,他们是不是适合做某一项具体工作。”他明确提出了政治与业务并重的标志,与我们所提的德才兼备原则相类似。西方资产阶级喜欢微观地、具体地提出用人标准,条数很多、很具体、很细,有的多达二十几条,但是,不管提多少条,不外乎还是德和才这两个方面。

综上所述,德才兼备的原则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不论哪个时代,哪个民族,哪个阶级,尽管他们赋予德和才的内涵有所不同,但是都主张按照这一原则选拔人才。

坚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任用于部,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原则。德与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离开德,才的发挥就失去了正确的方向;重用了有才而德行不好的人,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没有才,德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就做不出应有的贡献;任用有德无才的人,就完不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同样要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几十年来,我们党正是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培养造就了一支能治党治国治军的干部队伍,保证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各项任务的完成。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更好地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来选拔任用干部,才能力我军“三化”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德和才的内容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党的任务及实现这种任务的方针、政策和方法不同,因而对干部德和才的具体要求也不完全一样。邓小平同志根据新时期的需要,对德和才的内容作了新的解释。他说:“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邓选》第 286 页) 他还说:“选人要选好,要选贤任能。选贤任能这个话就有德才资的问题。贤就是德,能无非是专业化、知识化,有实际经验,身体能够顶得住。”(《邓选》第 355 页)也就是说,依据“四化”方针,选贤任能,是邓小平同志选人用人思想的核心。它坚持了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继承和发展了我党我军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优良传统,为新时期如何选拔和任用于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在选拔任用干部时, 主要应做到:

第一,坚持把革命化放在首位,注重从政治上选拔和使用干部。德和才比较,我们应更重视德。特别是军队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柱石,更应当重视干部的政治信念、政治立场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尤其要注意他们在重大问题上的现实表现,“一定要在斗争中观察、识别干部,选择得当。”

(《邓选》第 72 页)把那些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忠于人民的人选进各级领导班子,同时坚决把那些不符合政治条件的人调离或撤换,从政治上组织上纯洁我军的干部队伍,保证枪杆子永远掌握在政治上可靠的人手里。

第二、在革命化的前提下,注意选拔和使用有真才实学的干部。要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把那些政治本质好,又确有知识、能力,能够带领官兵开创我军“三化”建设新局面的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在对于部的知识化、专业化要求上,既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又不能只看文凭、学历,要注重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际经验。

第三,在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时,也要注意年龄和身体条件。在身体素质上,要选精力充沛,能够担负和胜任繁重工作的人;在年龄条件上,要按

照现役军官服役条例规定的标准选配干部和组建领导班子。

总之,人才的选拔,要坚持标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每个干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