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装备管理制度

装备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完成作战、训练等各项任务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我军的装备也不断得到改善,一些高技术装备用料优质, 技术精密,价格昂贵,如果平时管理不当,不仅会造成巨大浪费而且会直接影响战斗的胜利,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整的行政手段与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提高使用寿命与使用效能。我军历来重视武器状备管理制度的建设,历次颁发的内务条令,对装备管理制度都作了明确规定。1990 年 4 月颁发的《武器装备管理工作条例》,又详细、具体规定了有关制度。使我军装备管理走向了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装备管理制度是关于装备物资从贮存、分发到回收的一整套管理规程。包括使用保管制度,检查点验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和维修制度等。

(一)装备使用保管制度。就是按照装备的性能和用途,分工专人使用和管理,明确使用和保管的责任,目的在于正确使用和保管装备,防止丢失、损坏、锈蚀、霉烂。以延长装备物资的使用年限,确保装备物资随时处于良好状态。

(二)检查点验制度。主要是对使用和保管的各种装备物资,认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消除隐患,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装备使用价值,延长装备寿命。装备物资点验制度,是对部队装备物资的全面检查。通过点验查明部队装备物资的数量质量状态,发现管理中的漏洞。总参曾颁发了《关于建立装备物资点验制度的规定》,要求“各部队每年至少要在所属分队中,采取重点或普遍地实施一次点验。”点验主要是检查装备和物资的数量、质量、保管、维修、保养情况。

(三)维护保养制度。军队的装备、设备、器材种类繁多,构造复杂, 并且都有严格的维护保养的具体要求。同时,组织装备的维护保养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这对技术兵种尤为重要。装备维护保养,要在部(分)队首长的领导下,按照有关规定的操作规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以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装备的良好状态,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四)装备维修制度。现代化的装备,必须靠现代化的维修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装备在平时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磨损,某些零件会失灵与老化, 战斗中更会有较大损坏,必须及时修理,以提高装备的完好事,为此,国务院、中央军委于 1980 年批转了总参、总政和国防工办关于加强武器装备修理工作问题的请示,明确人民解放军的装备修理工作归由总后司令部装备修理处统一领导。随后,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及其部队都相继调整和完善了装备维修机构,健全了维修体系。海军成立了直属海军首长领导的装备修理部, 实现了装备维修的“集中统管、综合修理”。空军师以下部队普遍增设了质量监控室,成为维修技术、质量等信息的处理中心。与此同时,全军共制定、颁发了各种装备维修条例、技术标准几百种。总后军械部、空军分别组织编制了《装备维修通用规范》、《飞机维修品质规范》。我军装备维修出现了“有章可循”的可喜局面装备维修一般按照损坏程度、使用寿命,分为大修、中修、小修。小修和中修通常由部队修理分队承担,大修由修理工厂承担。主要装备实行分级修理和计划修理制度。装备维修要讲求经济效益,要对维修进行核算与优化,该淘汰的装备必须及时淘汰,以便以最低的消耗,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十、战场管理制度。

战场管理,是在作战地域内部队所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战场管理制度是作战部队生活和勤务活动的各项管理规程。建立健全战场管理制度,目的是维护战场秩序,严格战场纪律,隐蔽我军企图,避免和减少非战斗减员、以较少的损失,保证战斗任务的完成。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军队战时一切行动的基本原则,也是战场管理的基本要求。现代战争,战场辽阔,管理工作更为复杂,任务更为繁重, 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战场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战场的有效实施。经中央军委批准,1983 年 3 月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合成军队战场勤务教令》,系统地总结了我军战场管理的经验,制定了战时科学管理的行为规范,对于正确实施战场勤务,取得作战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战场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战场纪律,战场防护,阵地管理制度,交通、

运输管理制度,伪装制度,灯火管制,防特保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等,战场管理制度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巩固与提高,关系到作战任务的胜利完成。

我军管理教育制度的内吝十分广泛,在以往的建军和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管理教育制度的内容也将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