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坚持用条令条例带兵

新的历史时期,我军建设面临着和平环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遇和考验。一方面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同志感到管理和带兵的难度大,诸如“秩序难正规、松散难治理、事故难预防”,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和研究生王非同志,访问了“军旅标兵”仪仗大队。俗话讲“百闻不如一见”。来到仪仗大队,使我们耳目一新,力之振奋。在这里听不到一句“带兵难”的呼声,看不到任何松散的现象。官兵遵章守纪之自觉、刻苦训练之认真、生活秩序之正规,堪称楷模。

那么,是他们条件优越、待遇优厚,环境特殊吗?不是。他们除执行礼宾任务外,平时和其他部队着装完全一样;住的也是双层铺宿舍,有的营具还是 50 年代产品;他们每年照例补兵退伍,战士和陆军士兵服役年限一样; 他们执行的也是军委颁布的条今条例。所不同的是一个个身材魁梧、斗志昂扬、脸宠又黑又红,官兵们为仪仗事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这里执行任务, 从来不分节日、假日,许多同志眼役三年还没有功夫去趟人达岭,有的干部在仪仗大队工作 15 年连香山也没有去过。严格的训练、科学的管理。刻苦的养成,使他们锻造了特有的气质。那排山倒海的威武雄姿,和震天撼地的挫铬步伐,催人奋进。令人鼓舞。

仪仗大队建队 42 年,完成迎外礼宾任务 1474 次,次次出色。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称赞:“中国仪仗队是我看到过的最出色的一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赞叹道:“中国仪仗队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堪称举世元双”。这里是一所革命的大学校,也是一座革命的大熔炉。他们向陆侮空军部队。院校和武警输送了 900 多名骨干,生长了一批军、师、团领导干部,

出现了 3 名将军。全大队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三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军旅标兵”荣誉称号。

根据大队、中队、分队干部的介绍和我们所见所闻,深深感到仪仗大队的管理工作科学、正规,坚持不懈地用手令条例带兵,把教育、训练和管理纳入了法制轨道。从 1952 年 3 月 5 日建队那天起,他们就把军委颁布的条令条例作为管理的依据和行为的准则。大队领导说:“条令条例是指令性法规, 不是指导性文件”,在条令条例规范的范围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用条令条例带兵,有了高标准,就能统一意志、统一步伐,使部队管理工作迈向正规化。仪仗大队根据多年来贯彻执行条令条例的经验,把条令条例有关规定细

化为仪仗兵的行为规范。在这里“没有一项活动没有规范,没有一项规范官兵不知道,没有一位干部战士知道了规定不执行”,“处处有规范、人人懂规定、件件都落实”。他们认为落实条令条例要发扬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具体到仪仗兵就是要有献身仪仗事业的爱国精淬。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甘愿吃亏的牺牲精神、情同手足的互助精神、严于律己的自觉精神。这些革命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字上。一是“严”,一是“恒”。就是贯彻执行条令条例一丝不苟、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刻苦养成。

“严”和“恒”是仪仗大队科学管理和带兵的特色。“台上三分钟,台下一年功”,“台上正步一百米,台下苦拔一万里”,”台上一分荣誉,台下一吨汗水”,战士服役三年仅踢正步就要行进两万五千里。为了练“站功”, 纠正偏头现象,在衣领上插上针;为了纠正罗圈腿,晚上睡觉用背包带捆上双腿;为了改正弓背,把木板捆在腰上练步伐。队列训练时步幅差一厘米也下放过;步速每分钟多走一步就不能过关。检查军容风纪时领花缀钉差 0.1 厘米也不合格。就连一个简单的脱帽动作都要反复练几十次。钢铁的队伍在刻苦训练中养成。一次部队参加歌咏比赛,一声口令,全队几百人“唰”的一声,整齐端坐,战士于史军坐位上的椅子坏了,他硬是一动不动地蹲了两个小时。三中队食堂离宿舍仅 20 米,每次吃饭都要整队前往,返回路上,干部战士都自觉按队列条令要求去做;二人成列,三人成行。刻苦养成,精雕细琢,培养了准确无误的作风。

一次阅兵,由仪仗大队组成的护旗方队,在规定的 8 分 54 秒内,用规定

的 941 步走完了规定的 743.25 米,最后,一点不差的落在正步停止线上。几十年如一日的贯彻执行条令条例,使全大队官兵把条令条例的有关规定牢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习惯到自觉,从自觉到自然。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转变,使这支队伍“坐如钟、站如松、动如风”,排山倒海,锐不可挡。在这里“不因领导变动而使优良传统失传,不因个人好恶而任意改变规定”,人人都在条令条例的规范之内,个个都在科学管理之中。因此,他们培养了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一切按条令条例办事的行为习惯。无论是执行任何任务,他们都是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规范行为,仪仗兵解绿江,一次在某港口执行礼宾任务,在不断晃动的浮水码头上连续站立几个小时,始终身姿笔挺,英姿勃勃,40 多名中外记者为他拍照,10 多名英国海军官兵站到他身旁摄影留念。一次他们派出 156 名战士参加电影《马可·波罗》的拍摄,当时气温在零下 17 度,按照导演的要求,战士们内穿单衣,外穿盔甲,一站就是三个多钟头,手脚都冻僵了,仍然个个精神抖擞,保持了良好的军姿。70 多岁的意大利导演感动地说,“我到过近百个国家,借用过许多国家的军队拍电影,你们中国士兵最守纪律,了不起。” 摄制组特意赠送仪仗大队锦旗两面,上写:“吃苦耐劳,纪律严明”;“动如猛虎,静如泰山”。

仪仗大队严格、持久的贯彻条令条例,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年年如此,天天如此,时时如此。关键是干部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每天早操大队干部第一个到操场、中队、分队干部按位置列队。每天训练,所有中队、分队干部都必须人列训练不少于一个小时。大队领导家属区住房仅距部队百米远,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执行内务条令规定的留营制度。大队长程忘强结婚时,正逢大队执行迎接外国元首的任务,当时他是军旗手,又是执行队长,离开他,全队就失去了“眼睛”。同志们都替他捏着一把汗。他决定

按照家乡的习俗,让妹妹代做新郎。他们就是这样,把仪仗事业看作高于一切,视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重于生命。干部自身的模范作用赢得了部属的热爱和敬佩。

严师出高徒。在仪仗大队,军纪如铁,制度如钢,条令条例神圣不可侵犯。这些优良的传统和作风,都是干部带出来的。由此,使我想起部队中流行的两句很有哲理的管理格言:“带兵难、带兵难,干部以身作则就不难。” “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带头就不难。”军委刘华清副主席讲:“贯彻条令条例是每天要办的,每天要执行的”,“规定了的东西一条不能少。像老百姓起了床以后,就要计算米油盐茶一样,连长、营长,团长,每天都要想条令条例、规章制度,要按照去做,办不到就睡不好党。”可见,贯彻执行条令条例要求干部要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仪仗大队程大队长、刘政委告诉我们:“部队的问题在干部,干邵的问题在觉悟”。这是搞好带兵工作的真谛。只要干部有了事业心,有了献身精神,什么困难都会踩在脚下,就能在带兵这个舞台上导演出威武雄壮的活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