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战争

冷战结束时,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多数国家在很大程度上都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是维持边界不变的国家(例如波兰和匈牙利),还是经历了分裂(例如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与合并的(例如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国家,均是如此。其中较大比例的国家是同种同族,至少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屠杀和随之而来的强迫迁移以来便是如此,这保证了人口在民族层面的稳定延续。然而,南斯拉夫的情况并非如此,其人口因素在20世纪90年代的冲突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与俄罗斯一样,塞尔维亚人的生育率从1945年之后便不断下降,而他们那些继承了基督教文明遗产的南斯拉夫同胞(波罗的海人、乌克兰人、摩尔多瓦人,以及苏联境内的白俄斯人,南斯拉夫境内的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也有着同样的经历,但并不包括传统上带有伊斯兰教背景的民族(此处指的是苏联境内的高加索人和中亚人,以及南斯拉夫境内的波斯尼亚穆斯林和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其结果是南斯拉夫境内塞尔维亚族人口比例的下降,在他们与穆斯林一起生活的地方尤其如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的塞尔维亚族人口比例已从1948年的44%下降到了1981年的不足33%,而同期穆斯林人口的比例则从不足33%上升到了近40%。在科索沃(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不同,科索沃原位于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而非南斯拉夫境内的一个独立共和国),其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从1948年的25%下降到了1981年区区13%,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仅在于塞尔维亚族人的出生率比当地阿尔巴尼亚人更低,也在于塞尔维亚族人向外迁往塞尔维亚共和国。[1]就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而言,这两个地区都是敏感的,前者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奥地利大公斐迪南进而引发“一战”之所,后者则是塞尔维亚人与土耳其人战斗的地方,此地在塞尔维亚人的历史意识中占据了核心位置,同时也是塞尔维亚众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中世纪修道院的所在。总体的人口数据部分掩盖了年轻人口中更为戏剧化的趋势,塞尔维亚不满14岁的人口比例仅为科索沃相应比例的一半。[2]

塞尔维亚人除了在这些敏感地区丧失了人口存在感以外,“二战”的记忆也犹在眼前,当时大批塞尔维亚人不仅被克罗地亚人屠杀,还被纳粹党卫军收编的波斯尼亚穆斯林杀害。随着南斯拉夫解体而爆发的战争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人口因素,但人口肯定起了作用。对战争期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发生的暴力事件展开的详细研究表明,1961—1991年间塞尔维亚人口减少的地区极有可能发生过战斗。[3]紧接着,波斯尼亚穆斯林和阿尔巴尼亚人的生育率也迅速下降,如今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包括塞尔维亚人、穆斯林以及克罗地亚人)的生育率与摩尔多瓦一样,同属欧洲最低之列(仅为1.25),甚至科索沃的总和生育率仅在更替水平附近。

总之,前南斯拉夫是人口转型不顺利而产生不稳定影响的典型案例,不同宗教信仰或不同民族背景的人在不同时期都曾备受打击。

[1]Judah,pp.152,155.

[2]Morland,Demographic Engineering,p.25.

[3]Slack and Doyon,p.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