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何以撼动世界

毫无疑问,欧洲主要国家的人口规模以及各方对此的理解方式促成了20世纪的第一场大灾难。然而,人口对战争结果的影响又如何呢?答案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与经济、工业和生产能力有关,第二个方面则关乎各国在战场上投放军队的能力。

如果人数的显著增长明显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跻身世界经济最前列的基本条件之一,那么,其竞争对手的人口增长至少可能产生同样的效果。一方面,对于人口上亿的国家而言,若无工业上的长足进步,则仍会是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另一方面,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和“比荷卢经济联盟”中的各国在经济上仍无足轻重,尽管它们在工业和经济方面很发达,但因其人口规模太小而无法产生太大影响。一个经济体要获得其影响力,则必须拥有相对较大的人口规模,且总体人口必须富裕或会变得富裕。

就1820—1870年的英国而言,其年均经济增长(平均每年增长约2.5%)的一半都可归于人口的增长,另一半则可归于总体人口的财富增长。1870年以后,德国的经济,尤其是工业增长,开始比英国快了很多,乃至到1914年时,德国的生铁产量已达英国的一半,而其1870年的产量才仅为英国的1/4。“一战”前夕,德国的钢铁产量便已达英国的两倍。[1]当两国年轻人兵戎相见时,这就变得很重要了。如果德国并未经历大规模的人口爆炸,它将永远不会成为可与英国及其盟友相抗衡的工业和经济巨人。

正如人口增长支撑着德国经济和工业的崛起一样,它对俄国的崛起也同样重要。1885—1913年,俄国经济以每年3.4%的惊人速度增长。平均而言,这一速度比德国快,尽管基数上小得多。同样,这部分在于其人口增长,部分也在于每个俄国工人更高的产出和消耗。为宣示其对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领土的权利,俄国能够在一年之内往该地派遣75万人。[2]俄国的工业生产在19世纪最后20年中增加了两倍,而其工业就业机会也在20世纪头13年中增加了50%。[3]如此局面也在俄国军备生产方面得以复制,其产量在1913年前的5年间翻了一番。

到1914年战争爆发前,俄国在生产和繁荣方面仍远落后于德国乃至法国,但它在此前几年内已迅速缩小了差距。快速增加的人口以及大规模的城市化都是其重要原因。当布尔什维克于1917年掌权,并声称自己代表工人阶级后,人们仍时常指出,俄国工人阶级在当时很大程度上仍以农民为主的社会中所占比例实则很小;但这并不是说,在更早的时候压根不存在可供讨论的工人阶级。1914年战争爆发后,俄国工业部门一直竭力为其部队提供军备支持,即便如此,这也让部队持续战斗了三年多。如果没有此前几十年的迅速工业化进程(这与人口增长紧密相关),那么俄国军队甚至无法坚持这么久。与此同时,这场战争增加了工业劳动力的需求,支持了潜在的革命无产阶级。它还打乱了从农村到城镇或城市的食物流通,城市人口的维持也变得更难。[4]这些年纪轻轻、居无定所且食不果腹的人已准备好革命了。

但如果人口增长与经济和工业增长之间的联系在战时变得重要起来,那么更直接相关的则是人口增长和军力的绝对权重,尤其在“一战”的竞技场上,战略天才更是受到局限,战斗打的就是拉锯和消耗,每一方都想拖垮对手。在欧洲范围以外,少数代表了欧洲帝国权势的人控制着大量人口,其社会和经济发展也落后得多。即便在欧洲内部,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德国军队在法国和英国敌人面前还是有些优势的,至少一开始如此,而在俄国军队面前的优势就相当大了。然而,对所有这些而言,人数仍显得至关重要。招募和持续招募军队并将其投放到战场的能力被证明是异常关键的,对西线僵持不下的堑壕战尤其如此,而以自身工业经济基础持续为前线战士提供补给的能力也十分重要,这种基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规模。

英国海军力量的地位比较特殊,尽管时值“一战”,但它仍设法招募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海军。并未高度依赖大规模的人口资源的英国海军力量为同盟国打开了海上航道,从而让欧洲以外的资源和人员得以进入。令这些欧洲以外的人口和资源补给得以可行的原因仅仅在于英国此前人口增长所推动的外迁移民潮。由于德国军队的持续进攻及其在军力投放方面更强大给法军造成了强大压力,英国人口资源在工厂和前线的贡献被证明对盟军守住西线而言至关重要。

自然,无人能为“一战”结局中的人口意义给出具体的数据上的重要性。毫无疑问,正是德国的工业、胆量和组织是它几乎就要赢得胜利的明证。然而到头来,当发达的工业力量正面相遇时,人数说明了一切,人数对协约国起了决定性的支持作用,他们在战争期间成功动员了近4600万人,相比之下,同盟国调动的人口还不到2700万。除了在1918年战争结束时才开始彰显其人口影响力的美国,战争双方全程动员的人口比例(1.75∶1,协约国占优)与战争爆发时主要参战国的人口比例(1.73∶1,协约国占优)几乎完全一致。[5]19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的新生世代已证明了它的决定性作用。如果英国的人口被德国赶超,它就只好动员规模更为庞大的俄国部队、帝国自治领以及姊妹国家美利坚来赢得胜利。影响并决定了1918年战争结局的实力均衡关键取决于我们一直在描绘的人口发展状况。除了特定的实力均衡以外,战争从根本上不仅受到大规模工业化的影响,还受到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军队的影响;如果没有此前经年的人口爆炸,所有这些均无发生的可能。

人口不仅关乎战争的结果,也关乎其原因。人口增长意味着欧洲人口,尤其是德国和俄国人口都很年轻。这些国家经历了现在所谓的“青年潮”,这会埋下侵略和战争的种子。与此同时,无论是政治还是外交方面,英国都担心一个不断崛起和不断发展的德国,德国则担心一个这样的俄国,可以说,这导致双方做出了1914年7月的轻率举动。若无挑战(英国眼中的德国)和失败(德国眼中的俄国)之感,更为冷静的头脑可能会在那个夏天占据上风。

至于俄国,尽管事实证明它在1914年时的发展程度还不足以维持一场针对德国和奥地利的战争,甚至到反对它的同盟国在另一条战线上开战的时候也不行,但当时正不断增长的俄国人口后来会助其成为一个强国。尽管俄国在内战的影响下遭受了人口损失,但其人口规模确保了德国在后来的世界大战中无法抵抗俄国看似无穷尽的人口资源储备。俄国的人口增长,外加经济和工业增长确保它最终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同时还确保了它在人口全盛时的冷战期间主宰世界大片地区的能力。在这些重大事件中,人口因素都起了主导作用,它打乱了既定的秩序并决定了冲突的结果。

同样重要的则是蓬勃发展的欧洲的巨大年轻人口,当时的欧洲绝不像今日这般平和与死气沉沉。社会人口的年轻程度与发动战争的倾向之间存在可靠的关联。[6]欧洲当时的庞大人口年轻且充满热情,最为好战的政治家受到他们的支持和唆使;年轻人蜂拥到街头庆祝战争的爆发;渴望报名参军的年轻人在很多情况下决定了自己及其生活着的大陆的命运。人口恐惧助长了冲突。人口的实际情况则有助于决定冲突的走向。

[1]Stolper,p.24.

[2]Osterhammel,p.364.

[3]Schierbrand p.95;Gatrell,Government,Industry,pp.175,255.

[4]Figes,p.298.

[5]Winter,p.249;Livi-Bacci,Population of Europe,p.132.

[6]Ur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