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春夜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空尊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1],惟是有、一陂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者次第[2],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注释】

[1] 翠玉楼:泛指华楼。

[2] 者次第:这光景。

【译文】 临近清明时分,枝头上翠鸟的叫声凄婉动人。可惜这一片清歌,都付与寂寞的黄昏。想要对柳花低述衷由,又怕柳花轻薄,不懂得人的伤春之心。我独自漂泊在南国楚乡,满怀柔情别恨,有谁能给我一点儿温存?空空的酒杯仿佛在为我哭泣,青山无语宛如在为我伤心,一缕残阳斜照着院门。在华丽的楼前,只有那一池悠悠的湘水,倒映着悠悠轻荡的湘云。无聊的白日是那样漫长,梦境却短得可怜。请问苍天,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和恋人见面?这情景真令人心酸。就算整个人间,也没有任何一个并州的刀剪,可以把我心中的千愁万绪剪断。

【赏析】 《湘春夜月》,词调名,万树云:“此调他无作者,想雪舟自度,风度婉秀,真佳词也。”(《词律》)。全词从清明鸟鸣写起,感叹清歌虽动听,却付与了黄昏,柳花又太轻薄,不足低诉衷肠,无可语,故上片以“谁与温存”结束。换头处‘‘空’’字承上,接着写景,清丽多姿,摇荡心旌。“问甚时”句真情所至,自然点出所思之人。结语沉挚率直。

潘希白(生卒年不祥),字怀古,号渔庄,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宝祐元年(1253)进士,干办临安府节制司公事。宋恭帝德祐初(1275—1276年),以史馆征诏,不赴。今存词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