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山亭

幽梦初回,重阴未开,晓色催成疏雨。竹槛气寒,蕙畹声摇[1],新绿暗通南浦。未有人行,才半启回廊朱户。无绪,空望极霓旌[2],锦书难据。苔径追忆曾游,念谁伴秋千,彩绳芳柱。犀帘黛卷,凤枕云孤,应也几番凝伫。怎得伊来,花雾绕,小堂深处。留住,直到老不教归去。

【注释】

[1] 畹:古代地积单位,或以三十亩为一畹,或以三十步为一畹,或以十二亩为一畹。

[2] 霓旌:云霞如旌。

【译文】 刚从幽深的梦境返回,厚重的阴云尚未散开,拂晓的曙光催得落下一阵稀雨。竹栏上寒气漫溢,花圃里风声摇曳,一条新淌的绿溪暗暗通向南浦。还不见有人来往,只推开半扇,回廊上朱红的窗户。我毫无情绪,徒然地极目伫望,企盼着远方的云霓,空有相思书信也难作凭据。踏过生着苔藓的小径,追忆旧日游赏的踪迹。我总想而今谁是千秋伴侣,芳柱上彩绳空自摇曳。卷起犀角帘钩的青黛色帷帘,绣凤枕上云梦孤栖,想他也应几次凝神远望,寄托情意。怎能够等到他的回来,在小小堂屋深处,花香如雾气缭绕,芳馥迷离。留住他,一直到老,再不教他回去。

【赏析】 本篇为抒写相思离情之词,题材陈旧,选用的意象也很传统,称不上名作精品,但从对本词的分析中,却能看出南宋密丽一派的长调在意象营构上的普遍特点。一是意象更为密集。表现在全词,不再是简单的上片景下片情,或上片情下片景,却往往以景代情,景中寓情;表现在词句中,不是一句一象,而是一句多象。二是意象更加精细。每个形象的中心词前面常用另一个词来修饰。这些修饰词往往来自作者对景物的敏锐感受,从中可以窥见主人公内心颤动着的深沉情思。三是意象更有层次。密集、精细容易“质实”而“凝涩晦味”,故需要恰当的层次节奏使其具有流美之感。本词从起处“幽梦”、“重阴”的抑郁,到结处自立盟誓式的率直,情感体现出一种向外扩张的趋势,与之相适应,句式往往是先短后长,使语势如浪阵阵外涌。另外,动词的选择也颇为讲究,如“初回”、“未开”、“暗通”、“半启”、“空望”,以程度副词来表现情绪的细微变化,耐人寻味。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尝为韩侂胄堂吏,韩败,坐受黥刑。其词以咏物逼真著称,亦有感慨国事之作。有《梅溪词》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