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的涉外旅游业
    ================

旅游业在我国也属历史较为悠久的一个服务行业。早在建国之初,以华侨旅行服务为起点,我国的涉外旅游业就有所发展。但在当时由于极“左” 思潮的影响,我国的涉外旅游业起伏很大,规模十分有限。以水平较高的 1973

年为例,来华旅游者仅为 27750 人次,创汇 150 万美元。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我国的涉外旅游业也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从 1978 年的 180**.**92 万人次增长至 1993 年的 4152**.**69 万人次,同期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从2**.**629 亿美元增长至46**.**8313 亿美元。1978 年至 1992 年,我国的旅游外汇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达 15%, 不仅大

◎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主要领域及其发展策略大快于同期我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也大大高于同期我国服务业及对外服务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在涉外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我国已拥有 674 个对外开放地区,62 座历史文化名城,478 处各级风景名胜区和 500 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我国发展涉外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到 1993 年底,全国旅游行业共拥有涉外旅游饭店 2552 家,客房 38**.**64 万间,

已评星级的 1991 年底时已达 931 家,三星以上的 336 家。到 1993 年末,全

国共有旅行社 3238 家,直接从事涉外旅游业的从业人数达 87**.**67 万人。在

旅游商品方面,目前已形成 15 个大门类 5 万多个品种,并有不少拳头产品。

至 1993 年末,旅游业有定点购物商店 1168 家,其中有不少涉外旅游购物场所已达到了国际水平。

在涉外旅游的推销和市场开拓方面,我国已同 160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

建立了联系,并在海外设立了 10 个国家旅游办事机构以及数十个境外旅游企

业,现在有近 180 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来我国旅游。

涉外旅游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首先,它增加了我国的外汇收入,目前涉外旅游业的外汇收入已占我国非贸易外汇收入的1/3 以上,成为我国的四大外汇收入来源之一。其次,它促进了我国各地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本身就能创造巨额的国民收入,以 1993 年为例,我国旅游业的直接产出为 1134 亿元,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 3**.**8%。但更为重要是旅游业对旅游地其他产业(如饮食、零售)的巨大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水平较低的落后地区的旅游景区,靠旅游业带动搞活经济的例子比比皆是。此外,涉外旅游业还会对我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有利于加强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所具有的潜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最好的例证就是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兴起的各种国际文化节(会)等文化旅游活动,“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对举办地区的对外贸易、引进外资等工作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虽然涉外旅游业在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中属于发展较快的行业, 但从目前情况看尚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客观地说,我国距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较远,从而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我国的涉外旅游业的发展,除了港澳、日本、东南亚等地的游客来我国较为便利外,像北美、西欧等经济水平高、公民出外旅游人数多的重要旅游客源地均离我国较远,其来华的交通费用昂贵,耗时长,这些都是我国发展涉外旅游业的不利因素。

  2. 我国交通运输业长期以来属于国民经济的“瓶颈产业”,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涉外旅游业的发展。以民航运输为例,1992 年我国的民航客运能力约 511**.**9 万人,而 1992 年仅有组织的入境游客就达 540 万人。在国内运输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以铁路运输为例,设备陈旧,列车严重超载,速度极慢,这些都使在我国境内旅游变得很不舒适。

  3. 由于涉外旅游及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各种配套设施和措施跟不上, 加上近几年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近几年来旅游业涉外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前些年屡屡发生飞机失事、列车相撞的事故以及像“千岛湖事件” 等,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声誉。

  4. 旅游服务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花了很大力气改善涉外旅游的各类设施,通过国家及地方投资、引进外资等途径,修建了许多达到国际水平的涉外宾馆、饭店、购物设施等。然而在旅游的“软件”建设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低,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态度差,许多旅游设施的环境不太好,店面不够整洁、安静等。此外,我国各主要旅游地的夜生活单调,文化娱乐项目缺乏,这也是外国游客经常抱怨的一个问题。

  5. 旅游宣传推销工作力度不够。我国由于在文革前将旅游工作视作为政治、外交服务的外事工作的一部分,受其影响,我国的旅游企业往往都不太重视也不擅长向外推销我国的旅游业,而是坐等客户上门,从而丧失了许多客源。

  6. 在旅游商品的开发方面,我国长期以来也重视不够。我国甚至在过去还限制外国旅游者在华购物。如 1992 年规定每个外国旅游者在华购物不得

超过 1 万元人民币,1993 年放宽至 5 万元,实在令人费解!其实购物在旅游业的收入中占很大的比重,往往远远超过门票等直接收入。

上述问题有的牵涉面广,不是旋游业自身就能处理的,有些问题则是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就能加以解决的。考虑到我国涉外旅游业的现状,应重视采取以下措施:

  1. 改善旅游的服务质量,应强化对涉外旅游企业的管理,努力向国外的旅游先进国家学习,提高我涉外旅游企业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强涉外旅游人员的培训,以改变我国旅游业在软件方面相对落后的局面。

  2. 推动旅游城市国际化,促进我国涉外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的主要旅游城市、景区的主要旅游景点、街道、里程指示牌,重要的旅馆、饭店、购物中心等,均应有中外文对照的说明标志,各主要旅游城市还应设置旅游问讯中心,并在多处设点出售外文旅游地图、介绍资料等,以方便外国游客获取信息。

  3. 加强交通、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管理,以杜绝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对过热的旅游景点采取限制发展的措施,对从事旅游的交通车辆、轮船等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对治安状况严重恶化的旅游区实行重点治理等。

  4. 简化签证制度。相对于其他一些国家而言,我国的旅游签证制度显得较为繁琐,有必要加以简化,以方便外国游客来华。此外,在外国游客提取外汇汇款、兑换人民币等方面的手续也应进一步加以简化。

  5. 努力开发旅游商品,鼓励外国游客在华多购物。为此,应注重那些易受外国游客欢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的开发,并注意提高旅游商品的质量。因为旅游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只有符合顾客需要,并且质量有保证,才能销售出去。

  6. 改革外国游客的各项收费制度。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国内、国外游客分别收费的制度,外国游客的旅费、门票费等标准均远远超过对国内游客的同项收费标准,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外国游客的不满,也违反了“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关于“不歧视”原则的要求,对我国申请加入该协定有妨碍。故在今后应逐步加以改变,统一国内外游客的收费标准。深圳在此方面已率先作了尝试。

  7. 加强旅游的海外推销工作。如在主要客源地设立常驻旅游代理机构,加强与海外旅游机构的联系,参加国际旅游的博览会、展销会等,并制作大量的有关中国旅游的电影、电视节目、录像带、外文旅游宣传书刊、手册等宣传品。我国在这些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应不断地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加以改进。

  8. 丰富旅游的花色品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主要旅游地区都纷纷改变了过去单纯搞观光旅游及会议旅游的做法,积极发展了像度假旅游、疗养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新婚旅游、民俗旅游、商业旅游、节日旅游等新的旅游形式。这对发展我国的涉外旅游业是十分有利的,但目前有的地方办“节”办“会”过多过滥,效果较差,今后应注意加以调控。

除了发展外国游客的入境旅游外,我国在今后还应重视发展我国居民的出境旅游。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出境旅游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到 1993 年,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 374 万人次,比 1992 年增长了 27**.**7%,其中因私出境的要占 39**.**2%。然而在过去,我国往往仅将出

境旅游视为一项有弊无利的消费性外汇支出项目,对其存在许多限制。其实出境旅游对我国目前是存在许多好处的。首先,它可以让我国居民到国外开阔眼界,培养国际意识,学习外国好的文化和观念,这对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是极为有利的。其次,出国旅游可以扩大我国旅游业的开放度,增加我国在对外服务贸易谈判中的筹码。此外,出国旅游还可以减缓我国的通货膨胀及货币升值的压力。我国由于出口增长迅猛,外汇储备的存底激增,给人民币带来了一定的升值压力,而每年因购买外汇国家又需投入大量的人民币,增加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其中居民的私人外汇存款要占我国外汇总额的很大一部分。适当开放居民个人出境旅游可以为居民个人持有的外汇存款开辟一条新的使用渠道,缓解人民币升值及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对居民因私旅游出境限制还较多,主要局限于港澳地区、边境国家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独联体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私人旅游尚少,这可能出于防止“非法移民”等方面的考虑,但因存在此方面的问题而不开辟对这些地区的出境旅游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毕竟是个别现象,今后可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适度予以放开。此外,随着今后我国外汇制度的逐步放开, 还应逐步允许我国居民以人民币兑换外汇后出境旅游。

我国的对外技术贸易

我国同外国的技术交往自建国以来一直不曾间断,但主要是引进外国的技术。开始时是从前苏联、东欧国家引进技术。仅“一五”期间就引进了 156 个大型项目,为奠定我国工业基础起了巨大作用。70 年代后因逐渐和西方国家改善了关系,又开始改从西方国家引进技术。1979 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技术引进工作出现了新局面。从 1952—1978 年,我国平均每年仅引进 30**.**4

个项目。而 1979—1988 年经国家批准的技术引进项目达 3530 项,金额 205**.**5

亿美元。1993 年我国经国家审批的技术引进项目达 493 项,合同总金额 61**.**1 亿美元。

我国技术引进工作不仅发展快,其经济效益也大有提高。在过去,我国引进技术主要采取购买成套设备的做法。从 1950 年到 1978 年,成套设备引进要占我国技术引进项目总数的约 90%。1979 年以后,以许可贸易、技术服务、顾问咨询、合作生产等“软件”方式引进的技术日益增多。到 1993 年,

上述 4 种软件形式的技术引进项目达 211 项,合同总金额 7**.**3 亿美元,分别占合同总数和合同总金额的 48**.**88%和 11**.**95%。而且过去引进项目多为新建项目,现有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不多,而现在技改项目所占比重日益提高。由于以上变化,致使我国技术引进项目的平均用汇额逐渐减少。1979 年以前平均每个项目用汇额约为 1775 万美元,到 1993 年,平均每个技术引进项目

的用汇额下降为 1239 万美元,而且合同金额在 500 万美元以下的有 357 项, 合同金额 5**.**18 亿美元,分别占全年技术引进项目总数的 72**.**41%和合同金额的 8**.**48%。单项合同平均用汇额的下降,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我国技术引进成本的下降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引进工作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使我国的许多行业在很短时间内迅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少行业甚至在国际上开始具有了很强的竞争力,使我国出口贸易得以迅速地增长。

从 1979 年开始,我国在积极引进技术的同时,还开始对外出口技术,为我国赚取了大量的外汇。1988 年,我国的技术出口共成交 306 项,合同金额5 亿美元,而到 1993 年,我国共出口技术 624 项,合同金额 21**.**74 美元,分

别比 1988 年增长了 1 倍和 4**.**3 倍。技术出口的对象已包括世界上的 70 个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技术贸易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目前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 技术引进的规模仍然有限。以 1993 年为例,技术引进的合同总金

额不过 61**.**1 亿美元,大大低于我国在进口小轿车、化妆品、农副产品、烟酒等消费品方面的外汇支出,上述几个方面的年进口额在数百亿美元以上, 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因为进口消费品不会对一国的经济技术水平有任何的帮助,而技术引进才是一个后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纵观世界上后来居上的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无论是早期的美、日、德,还是后来的亚洲“四小龙”, 莫不如此。

  1. 重复引进屡禁不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各企业重复引进同一技术、设备、生产线的情况十分普遍,造成外汇的大量浪费,降低了技术引进工作的效益。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即所谓的“阿里斯顿”现象。80

    年代, 我国仅从意大利梅洛尼公司引进生产流水线生产“阿里斯顿”冰箱的即有 9 家企业,以致市场上出现多种“××—阿里斯顿”品牌的冰箱,引起社会广泛注目。据统计,80 年代我国引进的彩电、洗衣机等产品生产线每项也都在百条以上,其中多数企业已陷入困境。这一现象虽然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这些部门三令五申要加以制止,但结果却收效不大。例如 1995 年家电市场盛行一种称为“VCD”的小型数字影碟机,有众多企业上马生产, 并纷纷引进作为 VCD 关键部件的“解码卡”生产线,结果使此种在国外并不十分走俏的商品突然生意兴隆起来,并使许多本已濒临倒闭的生产该产品的外国厂家起死回生。由于供应紧张,“解码卡”的进口价格节节上升,这在电子商品(特别是在计算机商品中)是十分反常的。又如我国近年来许多厂家纷纷上马光碟生产线,结果使我国的光碟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了国内需求水平,不少厂家因而挺而走险,干起了盗版 CD 的不法勾当,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声誉。

  2. 引进外资工作中的技术贸易问题严重。在我国引进的技术中,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引进的占很大比重,引进外资还会涉及商标权等的引进。恰恰是在这方面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是外方对其技术、设备、商标索价过高,往往远远大于这些技术、设备、商标的正常价格,也有的外商以次充好,用过时的技术、设备甚至我国制造的出口设备欺骗我国的合营者,

    使我方蒙受巨大损失。但在另一方面,我方投资者入股的机器设备、技术、商标等却估价偏低,有的甚至是无偿为外方使用,或是在合资后被放弃使用。我国许多名牌商标在市场上“失踪”,十分引人瞩目。

为了使我国的对外技术贸易进一步得到正常发展,避免目前在技术贸易工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病,今后应抓紧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技术贸易的信息收集和咨询工作。技术贸易是一种十分特别的贸易方式,这主要表现在技术价格的确定往往取决于双方的谈判地位,而不是其实际的生产成本。因为技术一经研究成功,其转让的实际代价几乎为零。因此,要提高我国技术转让工作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我方的谈判地位。

而谈判地位的提高又是和对所交易的技术的了解程度密不可分的。

对技术的了解应包括该技术在国际上的实际水平,可以给受让方带来的经济效益,受保护的程度(如专利的实际有效期等)以及谈判的技巧掌握程度等。对商标而言则主要是商标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及给其所有者带来的销售的增加额。只有充分掌握上述信息,才能在技术贸易的谈判中做到心中有数, 无论是购买技术还是出售技术都不会吃亏。在这方面除了有关企业应予以重视外,重要的是我国的技术情报部门应提供这方面的咨询。

  1. 协调技术引进工作,避免重复引进。我国应对技术引进工作实行统一管理,采取切实措施杜绝目前存在的重复引进现象。同一项技术、同一种生产线只应重点扶持一两家企业引进,避免多头引进,致使外人渔利。我国的重复引进现象之所以屡禁不绝,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企业的投资约束过软, 投资者由于承担风险过少,往往在技术引进项目的投资方面轻率从事,因此加强对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硬化企业投资约束,加强对引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乃是制止重复引进的根本措施。导致我国重复引进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利益的作用,即当某类技术引进项目获利丰厚时,各地方政府都不肯肥水流入外人田,因而竞相引进,似致出现某种产品生产线几乎全国各省都有引进的局面,如在彩电、冰箱、汽车生产方面就有此种现象。为避免重复引进,同时照顾各地方的利益,我国在录像机生产技术的引进方面采取了一种新的做法,即指定由大连华录电子有限公司引进录像机关键部件生产线,由全国各地的主要电子企业参股。这样既避免了在录像机生产方面出现新的重复引进,又照顾了各地方的利益,这一经验值得在其他重大引进项目上推广。

  2. 重视利用外资工作中的技术引进问题。我国在外资以设备、技术、商标等入股的审核及估价方面早已订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当前关键是将这些制度切实有效地加以实施,以杜绝外方以过时、陈旧之技术设备入股,或作价过高,同时也要防止我方设备、土地、技术、商标等折价过低的现象。

  3. 重视技术引进方式的选择。在引进技术方面,今后我国仍应侧重于“软件”技术的引进,并进一步扩大“软件”技术在我国技术引进总额中所占比重。这是因为,较之其他技术引进方式,“软件”技术的引进成本低, 引人方对技术也更易了解掌握,不像有些“硬件”引进那样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时采用其他引进方式可能效果更好, 例如成套设备的引进因其代价高昂而广受批评,但它见效快,可迅速收回投资,故在许多情况下仍是十分有用的,何况有时外方可能根本不愿提供技术只愿提供产品。若引进企业的管理能力差,则可采用与外方合资或诸如补偿贸易、加工装配之类的生产合作方式。因为外国直接投资是资金、技术、管理等外国资源的一揽子引进,“三来一补”中也由外方承担部分乃至全部的由引进技术、设备生产的商品的销售,故管理相对简单,易出效果,对我方的风险也小些。在我国相对具有优势的技术领域,则可以采取和外国合作研究的方式,开发较新的技术。

  4. 继续发展我国的技术出口。我国的技术出口虽然发展很快,但总的规模仍然十分有限,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扩展。我国的技术水平总体上虽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有些方面已具有了世界一流水平,特别是我国的技术往往更适合与我国经济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的需要,价格也要便宜得多,在国际上还是很具竞争力的,我们完全没有理由妄自菲薄。今后,我国在发展

传统的机械设备、生产技术出口的同时,还应拓展一些我国相对具有竞争优势的新的技术贸易领域,如计算机软件和咨询回民务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