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焙烧法

这是初始时期的方法,其特点是将丹砂直接在空气中低温焙烧,这时发生如下反应:

HgS+O2=Hg+SO2-60 千卡

这个反应在 285℃时开始发生,在 350℃时就相当活泼了(汞的沸点为 357

℃)。在秦汉以前,人们已经开始大量使用水银,在其他炼制方法未被发明前,他们只能采用这种焙烧方法。但有关的文献记载很少,只是在唐人所辑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十一中,对此方法才有简短描述和记录:

“丹砂、水银二物等分作之,任入多少。(置)铁器中或甘埚中,于炭上煎之。候日光长一尺五寸许,水银即出,投著冷水盆中,然后以纸收取之。”

这一记载出现时间较晚,但文献记载落后于生产实际,这在科学史上是司空

见惯的。

低温焙烧法有其严重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硫化汞分解较慢,产量低; 未采取密闭措施,生成的水银会有显著蒸发,不仅产率低,而且操作者容易遭受汞中毒。所以,汉晋以后,这种方法就逐渐被密闭高温分解丹砂的抽汞法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