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砂法

此法兴起于明代,其完整记载见于《天工开物·五金》条,原文为:

“欲去银存金,则将其金打成薄片煎(剪)碎,每块以土泥裹涂,入坩

埚中,鹏砂(即硼砂)熔化,其银即吸入土内,让金流出,以成足色。然后入铅少许,另入坩埚内勾出土内银,亦毫厘具存也。”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利用硼砂与白银作用生成硼酸银,硼酸银熔后渗入土中,

达到分离金银的目的。硼酸银再与铅共热,很容易将银重新置换出来。

以上是中国古代所采用的一些金银化学分离术及其演进的梗概。17 世纪初,借干馏绿矾—硝石混合物以制取硝酸的方法经传教士自欧洲介绍到中国。《徐光启手迹》对这种“造强水法”有过记述。及至 1638 年,李天经、

汤若望等人译述《坤舆格致》(该书 1643 年刊出),其中就有如何分离金银的“硝酸法”,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法并未被普遍采纳,传统古法仍在因袭沿用。直到 19 世纪,近代化学逐步传入我国,传统的金银分离术才逐渐消沉下去,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在中国化学史上,它们将永远占有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