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扩军备战

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希特勒上台组阁后,最初只有 3 名纳粹党阁员,保守势力还以为可以束缚住纳粹党的手脚,使之听命于自己。但他们的打算错了。1933 年 2 月 1 日,希特勒宣布解散国会,决定在 3 月 5 日举行大选。

在竞选中,纳粹党这时可以肆意进行宣传,冲锋队和党卫队的恐怖活动不再受国家权力的任何约束,可以对选民进行种种威胁。2 月 27 日晚发生了国会纵火事件。纳粹政府未做任何调查,就立即宣布罪犯是共产党人。在国会大厦抓住的唯一的一个人,是荷兰人万德·卢贝。次日,德国共产党国会党团领袖托格勒被捕。3 月 9 日,当时正在德国的保加利亚共产党员季米特洛夫和另外两名保共党员也被逮捕。①2 月 28 日,兴登堡颁布了内阁匆忙通过的《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这项法令取消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并把叛国罪、纵火罪由判处无期徒刑改为死刑。掌握普鲁士警察的戈林说:“我的措施不会因为任何法律上的考虑而受影响。⋯⋯我这里不需要什么公正,所需要的只是毁灭和斩草除根,别无其他。”白色恐怖首先是针对德国共产党的。党的机构被摧毁,数千名干部被逮捕。社会民主党和一些著名的左派知识分子也被逮捕。 1933 年 3、4 两月,就有大约 25000 人被捕。

1933 年 3 月 5 日,在白色恐怖的气氛下举行了选举。纳粹党获 288 个议

席,民族人民党 52 个议席,加在一起共 340 个议席,在新国会 647 个议席中

只有 16 席的微弱多数。社会民主党获 120 个议席,较上届只少 1 个议席。共

产党虽遭严重迫害,仍获得 81 个议席,比上届只少了 19 个议席。希特勒对

这样的选举结果很不满意,要求更大的权力。1933 年 3 月 23 日,新选出的

国会以 444 票赞成、94 票(全部是社会民主党议员的投票)反对,通过了《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即通称的《授权法》。在投票前,全部共产党议员

(被纳粹政府违反宪法地取消了议员资格)和部分社会民主党议员被禁止出席。《授权法》授予希特勒政府以为期四年的独裁权力,在此期间政府无需国会和参议院的同意就有权颁布法律。此后,国会名存实亡,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在德国不复存在。

授权法通过后,希特勒于 1933 年 7 月声称,他要将“民主制的最后残余消灭干净”。在国会选举后,共产党已转入地下。6 月 22 日,社会民主党被禁止活动。以后,中央党、民主党、人民党等传统的资产阶级政党均被迫解散。就连一度是纳粹党的盟友的民族人民党也未能逃脱灭亡的下场。自由工会也被取消,5 月 10 日纳粹党建立了“德国劳工阵线”,强迫工人参加。7 月 14 日,希特勒宣布:“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是德国唯一的政党”。作为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支柱之一的多党制也终于被取消了。

① 1933 年 12 月 23 日,德国法庭只宣布卢贝有罪,判他死刑。1980 年 12 月 30 日西柏林法院为卢贝平反昭雪。

冲锋队是纳粹党的准军事组织,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冲锋队的参谋长罗姆野心勃勃,他企图把国防军和冲锋队融为一体,置于他的领导之下。但这是国防军绝对不能容忍的。希特勒必须在二者中选择其一。为了扩军,为了在兴登堡死后把总统和总理的职位集于一身,希特勒决定保留国防军,遂于 1934 年 6 月 30 日发动了对冲锋队的清洗。在三天的清洗中, 不仅罗姆和一批冲锋队领导人被处决,而且希特勒最仇视的一些党内外政敌,如施莱歇尔、施特拉塞等也被杀害。1934 年 8 月 2 日,兴登堡去世。前一日通过的《元首法》规定:把总统与总理的职务合而为一。8 月 19 日,经过所谓的公民投票,希特勒成为“元首兼国家总理”,从此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这种专政又集中体现于希特勒的个人独裁,他所拥有的权力比墨索里尼还要大,因为在意大利国王和教会至少还有一定的势力。

德国的扩军备战 废除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束缚,夺取“生存空间”, 是纳粹党的一贯主张,因此希特勒上台后不久便开始扩军备战。

为了做好发动战争的准备,希特勒政府除依靠私人垄断资本外,也充分利用了政权的力量。纳粹党是在经济危机已逐渐平息的时候上台的,这对他们十分有利。纳粹党首先致力于解决失业问题。通过修筑高速公路、兴建飞机场、建造兵营、改良土壤和开垦荒地、整治水道和架设桥梁等大规模公共工程,解决了几百万人就业问题,这些公共工程中的相当大部分也是备战所必需的。1936 年以后,用于大工程的开支大大减少,用于军事订货的开支则大大增加。

1936 年在纳粹德国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36 年 8 月 26 日, 希特勒在致戈林的一份备忘录中再次从布尔什维主义的威胁出发,强调布尔什维主义如在德国取得胜利,不仅德意志民族将被消灭,而且整个西欧文明也将灭亡。有鉴于此,德国经济政策的唯一目的就是维护民族的生存。解决德国经济问题的决定性办法是扩张生存空间,为此德国经济必须立足于战争的基础之上。他最后写道:“1.德国军队四年内必须具有作战能力;2.德国经济四年内必须为战争作好准备。”10 月 18 日,他任命戈林为“四年计划总办”,戈林就任后,在 12 月 17 日的演说中声称:“起决定性作用的只是胜利或灭亡。如果我们取得胜利,经济将会得到充分的补偿。这里,我们不能根据成本计算利润,只能根据政策的需要⋯⋯我们现在下的是最大的赌注。除扩军定货之外,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的呢?”尽管以四年计划为标志,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日益增长,但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经济仍然是私人资本主义性质的,是由垄断资本控制的。经济集中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①资本家的利润不断增加,根据官方核实的数字,由 1933 年的 66 亿帝国马克上升到 1938

年的 150 亿帝国马克。一些大资本家进入了经济领导的机构。

德国缺乏战争所必需的原料,石油、橡胶、铁矿石、铝、锰、铬、锑、铜、锡等都需要进口,只有煤炭储量足够。为了避免在战争中遭到封锁,不再能进口所需的战略物资,德国提出了“自足自给”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大力发展军备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化学工业尤其受到重视。到 1938 年,德国重工业生产已比 1928 年增加 43%。二是扩大战略原料代用品生产。经过极大的努力,1936—1939 年合成油产量翻了一番,合成橡胶月产量几乎

① 企业绝对数字由 1932 年的 361866 家下降到 1937 年的 330286 家,减少 9%。

从零增至 2 万吨,相当于战时需要的 20%。三是突击进口战略原料,增加战前的储备。但是,完全的自足自给是根本不可能的。

纳粹德国的军费开支,逐年增加,1933—1938 年间总计约 500—600 亿帝国马克。②1935 年 3 月 16 日,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国军备的条

款,宣布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一支和平时期由 36 个师组成的陆军。到 1939

年 9 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陆军实际上已拥有 105 个师,约 270 万

人(包括野战部队和各种其他部队)。空军第一线飞机 4 320 架。海军有战

列巡洋舰和袖珍战列舰共 5 艘、潜水艇 57 艘、巡洋舰 8 艘、驱逐舰 22 艘以及其他一些舰只。

总之,德国的备战工作要比它的对手英、法下手更早,处于领先地位。单以军费一项来比,1938 年英国军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7%,德国则占 17%; 1939 年英国军费猛增至国民生产总值的 18%,但仍低于德国的 23%。尽管如此,并不能说纳粹德国已经为发动一场世界大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战争前夕,德国经济已暴露出许多严重问题。国债高达 600 亿马克。外汇枯竭, 储存几近于零。许多战略原料并未做到自给自足。1939 年,2/3 的油、80% 的橡胶、2/3 的铁矿石、25%的锌、50%的铅、70%的铜、90%的锡都依赖进口。弹药的供应也不足,1939 年 10 月军方估计,当时的弹药储存只能满足 1/3 作战师 4 个月的作战需要。以上经济方面的种种弱点,是决定德国战略方针采取闪击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 西方史学家的估计不一,少至 418 亿,多至 745 亿,今取其折中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