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后果之一是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 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俄罗斯帝国、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德意志帝国、哈

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奥匈帝国灭亡了。欧洲的三个反动堡垒被摧毁,代之而兴的是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德意志共和国、奥地利共和国、波兰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匈牙利共和国等一系列资产阶级共和国。

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了。从表面上看,英帝国的疆域更加扩大,但各自治领的离心力日益加强,英帝国终于改组为英联邦; 印度等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如火如荼,再也无法把它们平息下去。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 1913 年已经让位给美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

战后,法国一度是欧洲大陆上最强的国家。但它想长远压制德国的企图遭到了英国和美国的反对与破坏。1924 年法国占领鲁尔失败后,便最终丧失了处理德国问题的主动权。当 30 年代纳粹德国崛起后,法国统治阶级只想苟安求和,保住既得的利益。而一般的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人心厌战。朝野上下弥漫着和平主义和畏战情绪,以致在 1940

年 5 月德军进攻时,不仅没有再出现凡尔登的奇迹,而且在短短的 40 多天内就战败投降了。

总之,欧洲已经走向没落,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已经兴起的美国和日本却利用战争之机大大发展了自己的力量。美国除未遭受战争破坏外,其

① 参加协约国方面的有 26 个国家,参加中欧同盟国方面的有 4 个国家。大战结束后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

还有新成立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所以参战国可以再加上 3 个共 33 个,也可以除去南斯拉夫

共为 32 个。

战争费用也比其他国家低。英国的战争费用占国民财富的 32%,法国占 30

%,德国占 22%,美国只占 9%。战争中,美国接受了各国的大批订货单, 从 1914 年 6 月到 1917 年 6 月,美国共输出了 69 亿美元的商品,美国的贸易

顺差由 1914 年的 4.3 亿美元激增到 1917 年的 35.6 亿美元。出口的猛烈扩大

带动生产的急骤发展。从 1915 年起,美国进入了一个为时 5 年的新的“战争

繁荣”周期。以制造业为例,1913 年至 1920 年的 7 年间,欧洲制造业生产量下降了 23%,美国却增长了 22%。至 1920 年,美国的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全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 2/3。参战前的 1916 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1313 亿美元,1918 年上升到 1518 亿美

元。农业总收入从 1914 年的 78 亿美元,激增至 1915 年的 100 亿美元的空前

未有的水平,再猛增至 1919 年的 177 亿美元(以上均按 1958 年的美元价格计算)。

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美国的国外投资从 1913 年的大约 20 亿美元增加到 1930 年 150 亿美元,其中 30%投放

在欧洲。到 1919 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 100 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

40 亿,法国向美国借了 30 亿,全世界共有 20 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

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 1913 年的 7 亿美元增加到 1921 年的 25 亿,到

1930 年再增加到 45 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 40%已在美国手里。英国的黄金

储备量从 1913 年的 2 亿美元到 1921 年只增加到 8 亿。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畸形发展。它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①,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由于德国实施潜艇战,协约国船只遭到打击,日本海运业首先发展起来。海远业又带动了其他行业,工农业生产空前活跃起来,兴办企业投资越来越狂热化,公司利润成倍激增。大战期间,对外贸易增加 4 倍,银行资产

增加 2 倍,各项生产平均增长 1 倍。1914 年至 1919 年工业总产量实增 1.8 倍,其中尤以造船和海运最为突出。短短几年内,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不过其工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仍不高),由外贸长期入超变成出超,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1914 年至 1919 年日本国际收支顺差额累计为 30 多亿日

元,除抵偿日本战前所欠外债 17 亿日元外,还购买英、法、俄国战时公债和

贷给外国 27.7 亿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