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一节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同类型一、各具特色的政治运动

多样性的统一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辽阔,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人口、民族、宗教的复杂性,决定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多样性和多类型性。

在中国、印度、埃及和拉美一些国家中,资本主义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形成了它们的政治组织。而在另一些国家中, 资本主义关系比较薄弱,资产阶级有较多政治经验,无产阶级尚未形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还有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更为落后,封建宗法关系、甚至原始部落经济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没有产生。

在历史文化传统方面,亚非拉三洲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亚非各地区存在着儒学、伊斯兰教、印度教以及部族文化,并表现为区域文化特点。拉美数百万人的传统信仰同天主教信仰调和在一起的“民众天主教”,与坚持正统规范与习俗的“上层官方宗教”同时并存。

尽管亚非拉三洲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一时期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帝国主义压迫下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社会,即使是取得独立的国家, 并没有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结构性变革。表现各异的区域文化,恰如一道道由光谱上各种颜色组成的统一花束,都面临着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并且都在艰难地寻觅世俗化、现代化的出路。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仍是许多国家存在的基本矛盾,这就决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日渐发展,只不过是因国情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领导力量的不同类型 由于亚非拉三洲社会情况十分复杂,民族民主运动也随之而各具特色。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亚非拉三洲许多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和政党。它们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组织工农运动,登上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政治舞台。

1920 年 5 月 23 日,印度尼西亚共产主义者把 1914 年成立的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改组为东印度共产主义联盟。1924 年又改名为印度尼西亚共产党。1926—1927 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了爪哇及西苏门答腊的起义。1925 年,朝鲜共产党成立,领导了 1926 年的群众性“六·十”万岁运动。1932 年以后,金日成创建抗日武装力量,在中朝边境开展游击战争。1936 年 5 月,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祖国光复会。在越南,1930 年,胡志明以共产国际代表身份,于 1930 年 2 月在香港统一了越南共产党,随即在同年 5 月到

1931 年 8 月领导了义安和河静地区的革命运动。

在亚非拉三洲其他一些国家中,共产党领导了工农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亚非拉三洲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中,最具代表性。

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在亚非拉三洲带有普遍的性质。这种现象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矛盾的尖锐性质,表现了

建立亚非拉独立民族国家体系的历史趋势。

最有代表性的是印度的非暴力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它们分别表现了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宗教及地域上的特征。伊朗民族主义者库切克汗 1920 年 6 月建立的吉朗共和国,是仿效苏俄、以苏

维埃为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叙利亚民族主义者费萨尔,于 1920 年 3 月成立的大叙利亚国(包括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伊拉克),随着法军的入侵而灭亡。1921 年费萨尔又被英国立为伊拉克国王。但叙利亚民族主义者要求建立民族国家的斗争没有停止,1925 年 7 月,德鲁兹山区首举义旗, 随即发展为全国大起义。虽然 1926 年起义失败,立宪斗争仍继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1921 年、1929 年和 1936 年,在中东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掀起了三次

反英抗犹暴动,死亡 3000 多人。此外,在北非、南非,在拉美,资产阶级政党都领导了一些民族民主运动。

小资产阶级是亚非拉地区不可忽视的革命力量,尤其是青年学生群众常常站在受国反帝运动的前列。这个阶级的左翼,往往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工农运动的组织者,不少人成为共产主义者。1924—1927 年,巴西的工兵大尉路易斯·卡洛斯·普列斯特斯,在南里约格朗德州举行起义之后,在两年半时间,转战 13 个州,行程 26000 公里。由于普列斯特斯纵队未明确提

出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建立根据地而遭到失败。普列斯特斯在 1934 年加入巴西共产党。桑地诺领导的游击战争,是小资产阶级领导类型的突出代表。爱国封建贵族领导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首推阿富汗的青年阿富汗派及其

领袖塔尔齐和阿马努拉。这个爱国政治组织的纲领是:实现国家的完全独立、建立君主立宪制和实行现代化改革。在经济落后、既无资产阶级、又没有无产阶级的具体条件下,该派举起民族民主旗帜,领导了 1919 年的抗英战争和近十年的改革运动。为解决阿拉伯半岛的游牧社会部落割据问题,伊本·沙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举起瓦哈比教义旗帜,而在 1925 年被拥戴为“汉志、内志及归属地区国王”。30 年代,沙特国家随着石油的开采而进入一个新时期。这一类型突出代表还有海尔·塞拉西一世领导的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

北非摩洛哥的里夫部落,在酋长阿卜德·凯里姆领导下,经过武装斗争建立了独立的里夫共和国,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增添了一个独特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