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魏玛共和国

魏玛共和国的建立和十一月革命的结束 一月战斗失败后,德国于1919 年 1 月 19 日举行国民会议选举。德国共产党拒绝参加选举。社会民主

党得到的选票最多,获得 421 个议席中的 163 个。独立社会民主党仅获 22 个席位。

2 月 6 日,国民会议在魏玛开幕。同一天,工兵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宣布把权力移交给国民会议。

  1. 月 11 日,国民会议选举艾伯特为总统。社会民主党由于在国民会议中没有取得多数席位,不能单独组织政府,便同民主党和人民党联合组阁,谢德曼担任总理。1919 年 6 月,谢德曼因不愿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辞去政府职务。社会民主党人鲍威尔接任总理,派遣外交部长米勒到巴黎签署和约。7 月 9 日,国民会议批准了凡尔赛和约。

1919 年 7 月 31 日,国民会议通过新宪法。8 月,艾伯特总统签署生效。魏玛宪法规定德国为一共和国。在中央政府和各邦的关系上,仍实行联邦制, 但各邦的权力较帝国时代大为减少。外交、国防、财政、关税、邮电等事务归中央政府掌管。各邦设置自己的议会和政府,有权管理本地的行政、教育、警察等事务。德国立法机关由两院组成。参议院由邦选派的代表组成。它主要起咨询作用,但各项立法须得到它的同意。不过,国会只要有 2/3 的多数, 参议院虽然反对,仍可通过一项法律。德国国会由年满 20 岁的男女公民选举产生。它负责立法和决定预算,有权宣战和媾和。政府总理和部长都对国会负责,如果得不到国会信任,就必须辞职。总统由全体公民直接选举产生, 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总统有权任免总理,解散国会。宪法第四十八条授予总统以特别权力。“如德国境内之公共安宁和秩序受到严重扰乱或危害时”,总统可以将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全部或部分停止”,可以采取各种必要行政措施直至采用武力,来恢复公共安宁和秩序。宪法规定,“所有德国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废除等级特权及贵族称号,公民有人身、通信、居住、言论、集会等自由。

魏玛宪法在很多方面比原有的帝国宪法前进了一步,资产阶级在德国政治生活中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但是,它没能彻底排除地主贵族的势力和影响。

在魏玛国民会议召开的前后,德国无产阶级继续为争取建立苏维埃政权而战斗。1919 年 1 月 10 日,不莱梅宣布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了由共产党人、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和士兵代表组成的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1 月底, 政府派军队去镇压,孤立的不莱梅共和国于 2 月 4 日被颠覆。2 月下旬,鲁尔地区和中部的爱尔福特、哥达等城市先后爆发总罢工,要求立即实行社会化政策。政府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要求国民会议通过关于社会化的法令,一方面派遣军队平息各地的工人抗议。

  1. 月 3 日,柏林工人在柏林苏维埃的号召下举行罢工。这一天,《红旗报》发表文章,要求取消国民会议,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当天晚上,工人攻占了许多警察所,并筑起街垒同反动武装对抗。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柏林工人被迫于 3 月 16 日停止战斗。起义失败,1000 多人被杀害。

  2. 月 13 日,慕尼黑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共产党人和独立社会民主党左翼分子共同组织政府,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

和国。共产党人列威纳担任政府首脑。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它武装了 3 万名工农子弟,组建了红军和赤卫队,成立了肃反委员会。它制订了工人监督企业的制度,并着手把银行、铁路收归国有。4 月中旬,政府集结 10 多万军队进攻巴伐利亚。社会民主党人在这紧急时刻,宣布拒绝同共产党合作,分裂了革命力量。5 月 1 日,政府军队攻进慕尼黑。列威纳等数百名共产党人和群众遭杀害,6 000 多人被逮捕监禁。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失败,结束了德国十一月革命。

德国十一月革命是一次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群众革命运动。它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使欧洲的一个反动君主大帝国崩溃。它打击了容克地主和军国主义势力,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这场革命没有导致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十一月革命锻炼了德国无产阶级,在斗争中产生了德国共产党。德国十一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了欧洲各国的革命斗争,支援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俄。

卡普暴动 魏玛共和国成立后,旧德国的官僚机构、司法系统、警察系统未受损失地保留下来,军队的数量虽然裁减了,但军官团还是由原来的人员组成。共和国时时受到反动和保守势力的威胁。

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军队应由 40 万人减至 10 万人。1920 年初,驻扎

在波罗的海沿岸的 5 万德军正奉调回国,军官们得知裁军的消息后,极为不满,进行抵制。国内的军官同样要求维持军队的现状。3 月 13 日,埃尔哈特海军旅和其他几支部队在冯·吕特维茨将军率领下占领了柏林政府区,并拥立东普鲁士的地方长官卡普为总理。

当暴动者向柏林进军时,政府要求国防军出兵镇压,但遭到国防军军务局长塞克特少将的拒绝,理由是“国防军不打国防军”。总统艾伯特、总理鲍尔等政府人员仓皇逃至斯图加特。但柏林工人举行了罢工,切断柏林和外界的通讯和交通联系,经济生活陷于瘫痪,3 月 15 日总罢工席卷全国。叛乱头子得不到支持,纷纷出逃,3 月 17 日卡普暴动彻底失败。卡普暴动证明: 国防军成了“国中之国”,它表面上不介入政治,但实际上总是站在反动与保守势力一边的。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总罢工粉碎了暴动,但社会民主党和工会的右翼领导人并未借此机会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的力量,而是要求立即结束总罢工,政府对叛乱分子也未严厉惩处。

赔偿问题与鲁尔斗争 德国的赔款数额在凡尔赛会议上没有确定下来。1921 年 4 月 27 日赔偿委员会把德国赔款的总额定为 1320 亿金马克。德

国应自 1921 年 5 月 1 日起每年交付 20 亿金马克,66 年内付清;1921 年 5

月 31 日前首先交付 10 亿金马克。5 月 5 日协约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限

在 6 天内接受这个方案,否则协约国将出兵占领鲁尔。5 月 11 日,德国政府

接受了这个方案,并准时首先交付了 10 亿金马克。

但是,德国政府虽然接受了最后通牒,实际上却以种种手段进行抵制, 如政府以弥补预算赤字为理由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从而可以财政破产为借口拒缴赔款。另一方面,法国与英国在赔款问题上也存在着尖锐矛盾。法国态度强硬,坚决要求德国履行赔款条件,指望用德国的赔款来补充恢复国内经济所需要的资金,并从经济上削弱德国,从而树立自己在欧洲的霸权。英国则愿意削减一定数量的德国赔款,以便德国恢复经济,可以扩大英德贸易,并使德国不致过分削弱,成为抗衡法国的一个重要力量。

1922 年 7 月 12 日,德国要求延期交付已到期的 1921 年赔款额。法国坚决反对,英国则支持德国的要求。1 月 9 日,赔偿委员会以多数票通过,确认德国蓄意违反履行赔偿的义务。1 月 11 日,法、比两国军队开始占领鲁尔, 到 3 月份,占领军增加到 10 万人。德国政府于 1 月 13 日宣布实行“消极抵抗”,停止支付赔偿,并指示各级官员拒绝执行占领军的命令,禁止铁路员工装运运往法国和比利时的货物。矿山和企业都停工停产。为了补偿企业因实行消极抵抗而遭到的损失,政府发放了巨额贷款,其中大部分都落入资本家的腰包,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的只是一小部分。

法、比占领鲁尔及德国的“消极抵抗”,使德国经济陷于崩溃。工业产量急剧下降,大批工人失业。通货恶性膨胀,马克严重贬值。1923 年 1 月, 1 美元约合 18000 纸币马克;8 月,1 美元约合 460 万纸币马克;10 月 21 日

这一天,官方挂出的外汇牌价是 400 亿马克值 1 美元,而在非官方买卖中,

实际上要用 600 亿马克才能换到 1 美元。300 多家造纸厂和 2 000 多架印刷机日夜不停地为国家银行印刷钞票。物价的飞涨远远超过了工资的提高,中产阶级在银行的存款一下子就化为乌有。但大资本家却乘机向国家银行大量贷款,用来套购外汇和从事货币投机活动,然后再用严重贬值的纸币马克去偿还银行贷款,给劳动人民带来无穷苦难的通货膨胀反倒成了大资本家手中发财致富的有力武器。德国经济失去了它最重要的能源和原料产地,要长久维持下去,是不可能的。更严重的是,8 月 12 日—14 日,发生了几乎遍及德国的总罢工,总计约有 300 万工人和职员参加。这次总罢工声势浩大,以致

古诺政府不得不于 8 月 12 日下台。

8 月 13 日,德意志人民党领袖斯特莱斯曼继任总理。为了防止德国经济

崩溃,为了防止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斯特莱斯曼政府于 9 月 26 日正式停止“消极抵抗”。他在致前皇太子的信中说:“我们必须放弃消极抵抗⋯⋯ 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布尔什维克化”。1923 年秋,德国再次出现了革命形势。在萨克森和图林根,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一起在议会占了多数。10 月 10 日和 10 月 16 日,在萨克森和图林根先后成立了两党共同组成的联合政府。这

是 1918 年革命以来在德国政党和议会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总统艾伯特十分

恐慌,宣布全国处于“非常状态”,他援引魏玛宪法第 48 条,授权国防军采取军事行动。10 月 29 日,国防军的队伍开进了萨克森的首府德累斯顿,占领了邦政府。11 月 13 日,图林根也被国防军占领。同年 10 月,汉堡爆发了无产阶级起义。工人们进行了三天的英勇斗争,终因寡不敌众,被政府军警镇压了下去。汉堡起义工人的失败,标志着 1923 年革命高潮的终结。

1923 年啤酒馆暴动 鲁尔危机期间,各种右派势力蠢蠢欲动,11 月在慕尼黑发生了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党魁希特勒举行的一次未遂政变。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原名德意志工人党,创建于 1919 年,是一

个以工人群众为基础的、富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反犹主义的小党。同年 9 月, 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加入,很快就成为该党的领导人之一。1920 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社会主义一词的缩写 Nazi 的汉语音译),党纲共 25 条。25 条纲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包括一些极端民族主义的条款,如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只有日耳曼血统的人才能成为德国公民、反对国内外犹太人的唯物主义精神、废除凡尔赛和约并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德国人和迁移德国的过剩人口,等等。另一方面包括一些反对资本主义和主张社会改革的

条款,如砸碎利息奴役制、没收一切战争利润、企业(托拉斯)实行国有化、参加大企业的分红、实现土地改革、废除地租、把大百货公司充公、廉价租赁给小工商者,等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中下层人民处境困难,向往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一度蓬勃兴起。上述那些反对资本主义和主张社会改革的条款反映了党内最初一些成员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要求。为了争取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下层中产阶级的支持,希特勒也不能不允许这些条款写进党纲,但他是从来不打算把它们兑现的。1921 年,希特勒当选为纳粹党主席,从此在党内实行独裁统治。同年,他建立了纳粹党的准军事组织——冲锋队。

1923 年 1 月,法、比军队占领鲁尔地区,德国发生了如脱缰之马的恶性

通货膨胀。希特勒认为夺权的时刻已经到来。1923 年 11 月 8 日晚,他趁巴伐利亚邦长官在慕尼黑一家啤酒馆集会的时机,率领一批冲锋队员闯进会场,企图推翻政府。由于纳粹党的力量这时还很薄弱,大资产阶级和保守派势力也没有看中他们,这次暴动很快就被平定下去了。希特勒被判刑五年, 但一年后便被假释出狱。在狱中,他口授了《我的奋斗》一书,这是一部集种族主义、反犹主义、极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种种反动思想于一体的大杂烩。希特勒宣扬亚利安种族优秀论,妄说亚利安人是“神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人类文化、一切艺术、科学和技术的成果几乎完全是亚利安人的创造性产物”。他诬蔑犹太人是“寄生物”、“不具备任何构成文化的力量”。犹太人既是德国外部的敌人,因为“世界上对德国的攻击,其炮制者都是犹太人”,又是德国内部的敌人,因为犹太人利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毒害德意志民族的灵魂”。希特勒攻击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说“今日西方的民主主义,乃是马克思主义的前驱。唯有根本肃清德国现行之全部制度,始有“挽救之道”。他鼓吹“领袖原则”,认为“必须要由一个人单独来作出决定”, “只有他才有权威,才有指挥权力”,“决不能实行多数决定的制度”。扩张有理、侵略有理的“生存空间”论,是希特勒的另一喋喋不休的题目。他说:“只有在这个地球上有足够大的空间,才能保证一个民族的生存自由”, “民族社会主义运动必须努力消灭我国人口与我国面积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德国的领土扩张,主要应在欧洲大陆的范围之内实现,“首先只能想到俄国以及臣服于它的边缘国家”。

兴登堡当选总统 1925 年 2 月 28 日,艾伯特去世。3—4 月,举行新的总统选举。在第一轮选举中,7 名候选人中没有一人得票超过半数。得票最多的是杜伊斯堡市长、民族人民党的雅雷斯。得票次多的是普鲁士邦总理、社会民主党的布劳恩。根据宪法规定,举行了第二轮选举。①社会民主党、民主党支持中央党领袖威廉·马克斯,各右翼政党则支持兴登堡元帅。共产党的候选人是台尔曼。 4 月 26 日,兴登堡以 1465 万票当选。马克斯获 1375

万票,台尔曼获 193 万票。

兴登堡是一个老牌军国主义分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东线德军总司令,最高统帅部建立后实际负责指挥全军。德国战败后,他退隐乡居,待机而动。兴登堡的当选总统,是德国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复活的表现。

经济的复兴 德国政府停止消极抵抗后,首先整顿货币。1923 年 11 月15 日,发行了新的货币“地产抵押马克”,1 个“地产抵押马克”换 1 万亿

① 在第二轮选举时,得票最多者即可当选。

纸币马克,这种新货币由总值 32 亿金马克的全国土地和工业作担保,取得了

公众的信任,收到了稳定货币的效果。1924 年 8 月 29 日,德国国会通过接受道威斯计划。此后,外国贷款大量流入德国公私企业。

德国工业在 1923 年降到只有战前 1913 年的一半左右,从 1924 起开始回

升,到 1927 年已略略超过战前。工业指数如以 1913 年为 100,则 1927 年为109,1928 年和 1929 年均为 115。在经济结构方面,发生了重心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化。农业、林业和渔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从 1910 年到 1913 年的 23%,降低到 1925 年到 1929 年的 16%,而工业和手工业生产则从 45% 增长到 48%。商业、交通、服务行业以及公用设施从 32%增加到 36%。国民收入也有所增加。1928 年,德国国民收入估计接近于 180 亿美元,而 1913

年是 120 亿美元。按人口计算,人均收入由 178 美元上升到 279 美元。

德国的经济复兴,主要靠两个因素。一是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从 1924

年 9 月 1 日到 1931 年 6 月 30 日,德国支付的赔款总数为 110 亿金马克,相

当 26 亿美元。但是,在 1924—1930 年期间,德国一共获得了 250 亿金马克的外国(主要是美国)贷款,远远超过了它的赔款数额。二是实行了产业的“合理化”。德国不仅从美国吸收了大量资本,而且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效率的科学管理方法。装配线的使用就是革新措施的一种。产业的“合理化”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例如,在莱茵褐煤工业中,1924 年第一季度每个矿工的采煤量约为 336 吨,但是到 1925 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每个矿工

的采煤量竟提高到 700 吨。

在经济复兴的过程中,垄断资本的势力大大加强了。1925 年 12 月建立的法本化学工业公司和 1926 年 1 月建立的联合钢铁公司,是两个最突出的例子。法本化学工业公司几乎完全控制了德国的合成炸药以及人造纤维和颜料的生产,联合钢铁公司则集中了德国石煤和生铁生产的大约 50%和钢生产的40%。垄断资本不仅控制德国的经济命脉,而且对政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