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一、凯末尔革命

凯末尔和凯末尔主义 1919—1922 年土耳其发生了革命,史称“凯末尔革命”。这是以它的领导人凯末尔命名的革命。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1880—1938 年)的祖先,原是迁居到奥斯曼帝国欧洲部分萨洛尼卡的犹太人。他早年参加 1908—1909 年青年土耳其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指挥保卫海峡战役,曾击败英法联军。

凯末尔是集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于一身的人物。在 1919—1931 年的革命和改革过程中,他综合了民族民主运动的实践和理论,系统完成了东方的“世俗改革型”的民族主义——凯末尔主义。1931 年土耳其人民共和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新党纲中,凯末尔主义被概括为六项原则,后来还写进 1937 年宪法,从而成为土耳其民族国家的主要政治意识形态。

这六项原则是:(1)共和主义或民主共和主义,它体现反对君主专制主义,坚持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原则;(2)民族主义,它体现保卫土耳其的领土完整、民族独立和国际上应有的地位的原则:(3)平民主义,它体现公民主权,即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和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4)国家主义,它体现以国营经济为基础、同时鼓励私人工商业和坚持经济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则;(5)世俗主义或反对教权主义,它体现反对伊斯兰封建神权势力干预国家政权、法律、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原则;(6)改革主义,它体现反对满足现状、盲目保守和听天由命的思想,体现坚持不懈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原则。

六项原则首先表现了凯末尔主义的反对帝国主义、坚持民族独立、建立和巩固一体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的思想。其次,它表现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神权主义、坚持共和制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突出特点。六项原则中, 共和主义、平民主义和世俗主义,都属于民主主义的内容。最后,它坚持发展民族经济、世俗化和现代化改革,洋溢着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进取精神。

土耳其民族革命战争 凯末尔革命的深远原因固然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期,但导致它发生的直接原因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执政的青年土耳其党人在 1914 年 8 月 2 日,同德国签订了秘密同盟条

约,追随德奥集团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中土耳其的 300 万大军几乎

全军覆没。土耳其的惨败,导致了严重的民族危机。1918 年 10 月 30 日协约国迫使土耳其签订了瓜分土耳其的《摩德洛斯协定》。1919 年 5 月,希腊侵略军继英、法等国军事占领之后,侵占伊兹美尔。1920 年 8 月 10 日,协约国提出了灭亡土耳其国家的奴役性条约——《色佛尔条约》。

严重的经济危机接踵而来。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和对外贸易,都陷于破产的境地。土耳其民族处于危亡之秋。反对帝国主义瓜分和武装干涉,成为土耳其民族最紧急的任务,也是土耳其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以民族革命战争为主要形式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

生的。这次革命共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政治组织时期(1919 年 5 月至 1920 年 4 月)。这个时期又

经过了三个阶段。1919 年 5 月至 9 月,为统一全国政治组织阶段。这阶段中,

7 月成立了以凯末尔为首的代表委员会,9 月成立了安纳托利亚和隆美利亚护权协会,通过了坚持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广泛政治纲领。1919 年9 月至1920 年 1 月,为《国民公约》阶段。1920 年 1 月 28 日通过的《国民公约》宣布: 土耳其享有同一切主权国家同样的独立和自由;土耳其领土完整;偿还国债不能同独立原则相抵触;对阿拉伯人居住区、西色雷斯和安纳托里亚东部三省(卡尔斯、埃尔达汗、埃尔温特)由当地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废除治外法权。1920 年 1 月至 4 月,为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成立阶段。1920 年 4

月 23 日,凯末尔在安卡拉召开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并组成了以代表委员会为中心的、对议会负责的国民议会政府,这标志着政治组织时期的结束。

第二时期是民族独立战争时期(1920 年 4 月至 1922 年 9 月)。这个时

期分为两个阶段。1920 年 4 月至 1921 年 3 月为相持阶段。这个阶段中最主

要的事件是 1921 年初建立了土耳其国民军。在 1 月 10 日的伊涅纽战役中,

该军以少胜多,打败希腊军,使战局发生变化。1921 年 3 月至 1922 年 9 月

为反攻阶段。1921 年 8 月 23 日至 9 月 13 日的萨卡里亚战役中,土耳其国民军战胜希腊军,促使法国承认大国民议会政府和意大利停止对土耳其的干涉。1922 年 8 月 30 日,在多鲁——佩纳尔的决战中,希腊军总司令特里库皮斯被俘。9 月 18 日,土耳其国民军肃清了安纳托利亚的希腊侵略军。

第三时期是外交谈判和共和国建立时期(1922 年 9 月至 1924 年 4 月)。

1922 年 10 月 11 日,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定。1923 年 7 月 24 日, 英、法、意、日、希、罗、南七国与土耳其签定了《洛桑和约》。条约确定了土耳其的边界,东色雷斯和伊兹密尔地区归还土耳其,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少数民族地区仍归属土耳其;废除外国在土耳其的领事裁判权和财政监督权。同日,英、法、意、日、希、罗、南、保、土九国签订了《海峡公约》, 规定黑海海峡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时期海上和空中都通航自由的原则;海峡地区非军事化,由签字国组成的“海峡委员会”实行监督。《洛桑和约》为土耳其赢得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独立,是土耳其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但是海峡地区的非军事化和国际监督,仍然损害了土耳其的主权。

1923 年 10 月 29 日,大国民议会宣布土耳其为共和国,凯末尔被选为总统。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凯末尔革命的意义 凯末尔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 6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1908 至 1909 年青年土耳其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凯末尔革命后,把君主立宪制变为共和政体,废黜了封建社会的总头目素丹及他代表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凯末尔革命的胜利,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建立民族国家体系,是 20 世纪亚洲非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趋势。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这一趋势的先声。

建立民族国家后,进行现代化改革成为落后国家的当务之急,也是以后独立民族国家走向富强的道路。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以世俗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改革,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