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印度的非暴力运动

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社会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印度社会带来巨大影响。英国为了自身利益,把 150 万印度人征入军队,从印度运走 500 多万吨物资。农业歉收导致

了 1918—1919 年的粮荒,加上西班牙型的流行性感冒,夺去了 1200 万农民

和手工业者的生命。以大战开始的 1914 年的工资为 100,到 1919 年印度工业主要部门的纺织职工工资,才增加了 129%。这个数字是各行业中最高的。但粮食的批发价在同期却上涨了 200%。战争带来的生活贫困,激化了印度广大人民群众同英国殖民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战争期间,大多数民族主义者都幻想同英国合作以换取战后的印度自治。提拉克放弃了 1905—

1908 年的反英立场,转而支持英印政权。甘地则积极为英国募兵。但战后的

《罗拉特法案》授予英印总督以宣布戒严令、设立特别法庭和随意逮捕判决人民的特权,这使民族主义者大失所望。

走宪政改革道路和个人恐怖主义手段的方式都脱离了印度广大群众。1921 年印度工人已有 270 万人,但还没有自己的政党。在印度处于十字路口的时刻,印度国大党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既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政治经验,又有甘地这样的群众性领袖和甘地主义的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导。在民族矛盾尖锐化和英国传播西方文明对印度传统文化构成威胁的社会危机条件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

甘地和甘地主义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1948)被誉为“圣雄甘地”。他早年生活在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家庭,后就读伦敦大学, 获律师资格。1893—1914 年,他在南非的印度侨民中,多次运用非暴力反抗方式,进行颇有成效的反种族歧视活动,并形成了甘地主义理论。

甘地主义属“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它包括四个基本内容:(1)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2)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3)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 的经济自主思想;(4)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甘地主义作为印度的政治文化,是从道德上、从个人解放的角度,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其基础是把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印度现代政治的基础。他针对英国的殖民地文化和印度西化派的影响,利用传统宗教形式宣传民族主义。他注重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这一丰富政治资源的开发,动员他们普遍参与政治,超越了西化派的有限而消极改革和个人恐怖的无益而有害行动,对印度民族民主运动实现了重大突破。

非暴力抵抗运动的预演 早在南非时期,甘地已揭开了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序幕。1915 年回印度后,他进行了三次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演习。

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在 1918 年。先是阿默达巴德的纺织工人罢工。甘地以绝食方式相配合,迫使资方增加工人工资。继而,甘地又组织了凯达县农民

的非暴力抗税运动,取得了免缴田赋的胜利。

第三次是以“总罢业”(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机关人员停止办公)为内容,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目标的非暴力抵抗运动。1919 年3 月 30 日,首都德里举行总罢业,全市交通瘫痪,示威群众同警察发生流血冲突。4 月 6 日全印度大多数城市、农村都起而响应。一周之内,持续高涨。4 月 13 日,英将戴耶尔下令向阿姆利则城扎里安瓦拉·巴格广场上集会的群众开枪,造成流血惨案。孟买、拉合尔、阿默达巴德等地群众抗议英印当局暴行,示威转为起义,杀死军警事件时有所闻。各地纷纷宣布戒严令。甘地认为群众的行动有违非暴力原则,便到阿默达巴德宣布停止非暴力抵抗运动。当时他劝打死警官的工人认错,劝政府宽恕工人,当双方都拒绝劝告后, 他便引咎自责,认为应“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错误”,而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过早地发动了非暴力抵抗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在上一阶段中,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实现了空前的团结。1918 年,为了反对英国瓜分土耳其的计划,印度著名穆斯林活动家、国大党人穆罕默德·阿里和萨乌卡特·阿里兄弟成立了保卫哈里发(土耳其素丹、伊斯兰教主)委员会,开展了哈里发运动。1919 年 11 月,甘地应邀在德里同穆斯林代表讨论了联合抵制英国问题。与会者都认为抵制英国布不能奏效,需要有新的思想。在讨论中,甘地提出,“进行不合作原是人民的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第一次用“不合作”一词,作为对他的“非暴力抵抗” 的新补充。

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他们积极领导广大穆斯林各阶层群众参加了非暴力抵抗运动。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1920 年 8 月 1 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英国商品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 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领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国大党决定在工农中发展党员并支持工农运动。国大党关于不合作运动的决议,受到了印度人民的热烈响应。孟买等地工人举行了抵制性罢工。青年学生穿戴起流行的土布白帽白衣,宣传反帝自治思想。由青年组成的国民义勇军团达 15 万人。抵制英货热潮席卷全国。许多政府机关关门。手工纺织运动遍及城乡。在不合作运动影响下,农民运动形成三个中心:旁遮普的锡克教运动;马德拉斯的“摩普拉”(穆斯林农民)起义;奥德的农民在起义中成立了联合会,会员达 10 万人。

1921 年 11 月 7 日,英王继承人威尔斯王子抵达孟买,全印度再一次举

行抗议总罢业。这一年发生了 400 次罢工。英印政府开始大逮捕。广大爱国

群众响应甘地号召,纷纷自动入狱,狱中人满为患。1922 年 2 月 4 日,联合省乔里乔拉村农民火烧警察局,21 名警察被烧死。甘地认为这是破坏非暴力原则,在 2 月 12 日的巴多利国大党工作委员会上,主持通过了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决议。3 月,甘地被捕,被判 6 年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