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巴黎和会的召开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巴黎和会的召开 1919 年 1 月 18 日,和会在巴黎的凡尔赛宫正式开幕。在此之前,美、英、法、意、日五大战胜国已经举行了非正式会谈,为控制会议做了安排。实际出席和会的共 32 个国家,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日本前首相、元老西园寺公望都亲率代表团出席和会,盛况可谓空前。但他们却把苏俄和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排斥于和会之外。

与会国的代表权很不平等。美、英、法、意、日五国各有 5 名全权代表,

可以出席一切会议,其它国家只有 1 至 3 名全权代表,只能出席与他们有关的会议。和会的组织机构更是强权政治的产物。其决策机构为最高委员会, 最初由五大国的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因而也叫“十人会议”,后来又缩小为由美、英、法、意四国首脑组成的“四人会议”,而实际起操纵作用的是由威尔逊、劳合-乔治和克里孟梭组成的“三巨头”会议,他们有权决定和会的一切重大问题。五大国外长则另组“五人会议”以协助决策,解决次要问题。和会还设有若干专门委员会,它们虽由有关国家的代表组成,讨论和审议某些专门问题,但同样要受到大国的支配。至于由所有代表参加的全体会议,其作用不过是举手通过最高委员会已做出的决定。正如和会主席克里孟梭所说,“只有五大强国先行决定了一切重大问题,然后举行会议”。在长达 5 个多月的会期中,全体会议只开过七次,实际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

列强争论的主要问题 和会一开始,主要战胜国便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有时甚至达到互以退会相威胁的程度。它们争论的主要问题包括:

  1. 会议程序问题。美国坚持要求先解决国际联盟问题,再言其他。而英、法却担心一旦建立了由美国控制的国际联盟,美国就将支配对所有其他问题的解决,使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英、法认为国际联盟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巩固战胜国通过和约所获得的成果的工具。因此英国提出先解决德、

土殖民地的瓜分问题,法国则要求先制裁战争的罪魁祸首,肢解德国。面对英法的反对,美国只好退让,“十人会议”决定将国际联盟问题交由一个以威尔逊为主席的专门委员会去研究。

  1. 对德和约问题。这是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但几乎在每一个决定做出之前,大国之间都有一番较量。在对德国的领土处理上,英国在美国支持下坚决反对法国肢解德国和兼并萨尔矿区的计划,迫使法国妥协。在战争赔款方面,英、美又联合反对法国的巨额赔款方案,双方最终因无法确定具体赔款数额而把该问题交由一个由克里孟梭主持的专门委员会去讨论。在裁减和限制德国军备方面,法国要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英国则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美国却几乎不想削减德国的军事实力,最后各方不得不做出让步,问题才算解决。在对待德国殖民地问题上,英、日主张直接兼并,美国则坚持以托管或“委任统治”的方式解决,最后美国的意见占了上风。

  2. 波兰问题。由于英美坚决反对法国要求把上西里西亚和但泽全部划归波兰的建议,法国建立“大波兰”的意图最终未能实现。

  3. 阜姆问题。意大利想得到阜姆的要求遭到英、美、法的一致反对, 在和会上未能如愿。

  4. 中国山东问题。中国作为战胜国,当然有权收回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非法权益。但是英、法、意始终支持日本关于接管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无理要求,而美国最后也向日本让步,结果和会完全满足了日本的欲望。

虽然帝国主义列强在上述问题上争吵不休,但在反对苏维埃俄国方面却态度一致。由于“从一开始,俄国革命的巨大阴影就隐隐地笼罩着和会”, 因此尽管会议中没有苏俄代表,“俄国问题”也未见诸于和会议程,但“列宁是一个占据了无形一席的无形成员”,成为影响和会的强有力因素,以致列强在整个和会过程中多次讨论如何扼杀或遏制俄国革命的影响问题。和会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保留德国东线部队、建立由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组成的所谓“防疫地带”,还批准了反苏俄武装干涉计划。这一切使巴黎和会实际成为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的大本营。但是列强遭到了失败。

《凡尔赛条约》 主要战胜国在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之后,在需要共同对付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下终于达成了协议,最后拟定了对德和约。4 月30 日德国代表团被召来巴黎,5 月 7 日才被允许进入和会,从克里孟梭手中接过和约文本。德国代表团试图对和约的条件作有利于德国的修改,但遭拒绝,最终被迫无条件接受和约。6 月 28 日在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共 15 部分,包括 440 个条款和一项议定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第二,重划德国疆界。西部:莫列斯纳、欧本和马尔梅迪划归比利时。阿尔萨斯—洛林重归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 年,期满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1935 年公民投票以压倒多数决定归

属德国);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 15 年,东岸 50 公里内德国不得设防。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在协约国规定的疆界内完全独立,并将西里西亚南部的古尔琴地区划归该国。东部:德国承认波兰独立。波兰从德国得到西普鲁士和波兹南的绝大部分,东普鲁士的索尔道县和中西里西亚的若干小块领土,以及穿过西

普鲁士的以波兰居民为主的波莫热,即所谓“波兰走廊”的狭窄出海口(该“走廊”把东普鲁士和德国其余部分完全隔开了),但泽市(一个主要是德国人居住的城市)被宣布为国际联盟保护下的自由市,其港口由波兰海关管理,波兰有权处理该市对外关系和保护其侨居公民,并保证波兰人自由进入该市。德国放弃默麦尔地区,该地区暂由协约国占领,1923 年合并于立陶宛。北部:在德国与丹麦之间的石勒苏益格地区实行公民投票以决定其归属(1920 年 2—3 月的投票结果,该地区北部重归丹麦,南部仍属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疆界的这种划定,使德国在欧陆丧失了 13.5%的领土和 10%的人口。

第三,瓜分德国殖民地。条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任统治”形式予以瓜分。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第 22 条的委任统治文件,太平洋的德属新几内亚和赤道以南除德属萨摩亚和那卢以外的群岛归属澳大利亚;赤道以北原德属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利亚纳群岛为日本所得;那卢岛名义上委托于英国,实由澳大利亚统治;萨摩亚分给新西兰。德属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联邦;多哥和喀麦隆由英、法共同瓜分;德属东非(坦噶尼喀)归属英国;乌干达—布隆迪地区划归比利时。

此外,和会还不顾中国的反对与抗议,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和胶州湾租借地全部移交给日本,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惯并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在全国人民的反帝爱国高潮推动下,中国代表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第四,限制德国军备。规定陆军不得超过 10 万人,仅用于维持国内秩序

和边境巡逻,其中军官不得超过 4000 人;解散总参谋部并不得重行成立;禁止生产和输入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应拆除莱茵河以东 50 公里内的工事,但南部和东部边界要塞工程应照现状予以保存,德军从所占领的各国撤回,但秘密附件规定在东线的德国占领军听候协约国特别部署再行调动。海军限定为战斗舰和轻巡洋舰各 6 艘,驱逐舰和鱼

雷艇各 12 艘,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艇;海军兵员不得超过 1.5 万人,其中军

官不得超过 1500 人;在德国港口以外的德国军舰一律交协约国销毁。德国不得拥有陆海军航空兵力。协约国设立专门委员会监督上述军事条款的实行。第五,赔款与经济条款。和会未能对赔款总额达成一致协议,仅规定由

赔偿委员会于 1921 年 5 月 1 日前确定总额;在此之前德国应偿付与 200 亿金马克价值相等之物,并承担占领军的一切费用。经济条款规定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战胜国对德国输出入货物不受限制;德境内几条主要河流为国际河流,基尔运河对外国军舰与商船开放。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英、法、日等国追求的主要目标都已达到。但对美国来说,尽管“十四点”中的某些具体内容在条约中得到了体现,但它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却遭到了失败。因此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1921 年 8 月 25 日美国与德国单独签订了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