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巴尔干问题

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形成,军备竞赛又异常激烈,这种剑拔弩张的形势出现以后,一个具体的争端便有可能导致一场大战。巴尔干是欧洲的火药桶, 第一次世界大战便从这里点燃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问题成了各种势力斗争的焦点,它主要是由于巴尔干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列强的干涉造成的。20 世纪初,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主义处于空前高涨阶段,但受到了奥斯曼、奥匈和俄罗斯三个王朝帝国的干涉。在东欧地区居住着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和罗马尼亚人,巴尔干地区主要居住着南方斯拉夫人。从 15 世纪起这两个地区曾先后被并入庞大的奥斯曼帝国或依附其统治,正是在反对土耳其的斗争中民族主义开始兴起。在 17、18 世纪,哈布斯堡王朝的历代皇帝带头反对土耳其的统治,同时却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的一部分,并参与瓜分波兰。1867 年成立的奥匈二元帝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帝国,在其疆域内除上述各族外,还有南方斯拉夫人的斯洛文尼亚人和一部分克罗地亚人。民族问题是奥匈帝国最尖锐的问题,奥匈统治者极其害怕和仇视民族主义的发展,害怕境内其他民族起来造反,更害怕境内外的异已民族联合一致。在巴尔干, 奥匈开始取代了奥斯曼帝国的地位,但又害怕成为另一个“欧洲病夫”。从19 世纪初开始,沙皇俄国对巴尔干地区的兴趣越来越大,这时带头反对土耳其的已不是奥匈而是俄国。俄国企图利用这里的民族主义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

当巴尔干问题日益变得尖锐突出时,欧洲其他几个大国也纷纷介入,最初是德国和英国,随后是意大利和法国,最初是以第三者身份间接介入的, 最后变成了直接参加者。

波斯尼亚危机 1908 年爆发了波斯尼亚危机。进入 20 世纪后,已经获得独立的塞尔维亚各方面都有所发展,成了民族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象征,同时所谓“大塞尔维亚主义”也开始传播,许多人期待发动一场塞尔维亚血统各民族的统一运动。“大塞尔维亚主义”得到了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的鼓励和支持,也在其他奥匈帝国所控制的塞尔维亚血统的各民族中引起强烈反响。奥匈统治者对此极为恐惧与仇视,决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为了换取俄国对合并的支持,奥匈外交大臣向俄国外交大臣表示同意黑海海峡向俄国军舰开放。但正当俄国外交大臣在欧洲各国进行游说寻求支持时,奥匈政府于 1908 年 10 月 7 日单方面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并声明这样做已完全得到俄国政府的同意。这使俄国在外交上陷于极端狼狈的境地。

吞并的消息在塞尔维亚引起极大愤怒,塞尔维亚政府认为战争不可避免,便进行战争动员,并向俄国求援。但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态度蛮横强硬,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塞尔维亚无条件承认“吞并”,解除动员。同时,向俄国提出要求,要俄国政府发表同意修改《柏林条约》关于波、

黑两地的声明。俄国政府迟迟未作答复。德国出面进行了有力的干涉。俄国由于财政拮据,军队尚未作好战争准备,也未得到法、英的有力支持,只好在德国压力下屈服。塞尔维亚政府在俄国劝告下也随之屈服。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波斯尼亚危机后,1912 年爆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 年 3 至 8 月,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结成反对土耳其的巴尔干同盟,10 月发动了反土耳其的战争。土耳其很快战败,它在巴尔干的领土几乎丧失殆尽,被迫求和,并请求列强调停。1912 年 12 月 6 日在伦敦同时召开了巴尔干同盟与土耳其的和谈会议和英、法、德、俄、奥匈和意大利六国大使会议。在大使会议上,协约国支持巴尔干同盟,同盟国支持土耳其。1913 年 5 月,土耳其与巴尔干同盟签订和约,同盟四国取得了大片领土,土耳其几乎丧失了全部欧洲的领土,仅保存了伊斯坦布尔及海峡北面的狭小地区。由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终于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3 年 6 月巴尔干各国之间因争夺领土而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巴尔干同盟各国在分配战果时发生了分歧。保加利亚得到了马其顿的大部分。塞尔维亚因未获得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要求从保加利亚所占领的马其顿领土中分得一部分作为补偿。希腊支持塞尔维亚,两国于 1913 年 6 月缔结了反保同盟,接着罗马尼亚也参加了这个同盟。在奥匈的

支持下,保加利亚在 1913 年 6 月 29 日向塞、希两国发起进攻,挑起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土耳其也乘机参加了反保战争。保加利亚很快战败。奥匈帝国曾准备进攻塞尔维亚,来援助保加利亚。但德国鉴于发动一场世界大战的军事准备尚未完成,拒绝支持奥匈的军事行动。保加利亚孤立无援,只得求和。1913 年 8 月,交战国双方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签订了和约,保加利亚被迫同意马其顿由塞尔维亚、希腊瓜分。保加利亚只保留了马其顿的一小部分。南多布罗加则划给罗马尼亚。9 月 29 日签订了保土和约,亚德里亚堡划归土耳其。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原来反土耳其的联盟已不存在,巴尔干诸国事实上分成了两个集团:一方是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 站在这个集团后面的是俄国;另一方是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站在这个集团后面的是奥匈,奥匈后面是德国。巴尔干战争的结果,塞尔维亚的领土几乎增加了 1 倍,人口由 300 万增加到将近 450 万,塞尔维亚的势力和威信大增,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两地的人民要求摆脱奥匈的统治而与塞尔维亚合并, 这就使奥匈对塞尔维亚更加恐惧和敌视,决心吞并塞尔维亚。奥塞的冲突势必引起奥俄的冲突,并最终引起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冲突。两次巴尔干战争虽然是局部性战争,但集中反映了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布加勒斯特和约签订后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