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争的结束

战争给交战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破坏。仅在 1915 年至 1917 年的 3

年中,德军伤亡和失踪的数目就达 300 万以上,法军损失 270 万,英军损失

170 万。战争所造成的破坏更难以估计。前线的战士和后方的居民在心理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战争开始时的那种盲目热情和短期战争的幻觉消失了, 人们开始普遍怀疑战争的神圣性,从 1916 年起各交战国出现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政治危机。

到 1917 年各交战国都已精疲力竭,经济极端困难,工人罢工,农民夺地, 民族起义连续不断,特别在中欧集团各国和落后专制的俄国形势更为严峻。1917 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第二天,1917

年 11 月 8 日俄国即向所有交战国提出休战建议,并宣布俄国退出战争。列宁提出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和俄国革命在各国产生了强烈反响,各国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德国已处于革命前夕,奥匈帝国即将土崩瓦解。

面对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各国统治者决心加速结束战争。

1918 年初德军统帅部认为俄国退出战争形势于自己有利,决定在美军到

达欧洲大陆之前在西线发起进攻,取得决定性胜利。为此集中了 190 多个师

的兵力,从 3 月到 7 月连续发起四次攻势,到 7 月中,共损失了约 70 万人, 德军的进攻力量枯竭了。

从 7 月中旬起西线方面的优势都在协约国方面。美国参战大大增加了协

约国方面的力量,自 1917 年 6 月起美军陆续开到法国,到 12 月底已达 18

万,1918 年 3 月已超过 30 万,从 4 月底开始每月到达 30 万,8 月底已达到

100 万。协约国方面还进一步协调了军事行动,1917 年 11 月 7 日建立最高军

事委员会,1918 年 3 月 20 日任命法国元帅福煦(1851—1929)为最高统帅。从此协约国军队在福煦统一协调和指挥下向德军发起连续进攻。

7 月 18 日至 8 月 4 日协约国军发起第一次大规模反攻,向前推进 40 公

里,占领了苏瓦松,进攻到马恩河一线。8 月 8 日至 13 日再次在亚眠一带发

起进攻,第一天联军使用了 450 辆坦克,席卷德军前沿各师,德军大批投降,

后来鲁登道夫称 8 月 8 日是“德军最黑暗的日子”。德军战斗力和士气急剧

下降。至 13 日联军进攻时,已在 75 公里宽的正面推进了 10—18 公里,消除

了德军对亚眠一带的威胁。随后联军不停地进攻,至 9 月底已突破德军最牢

固的防线、总计德军被俘已达 25 万,德军败局已定。

正在西线德军节节败退之际,东线同盟各国已纷纷投降。保加利亚于 9

月 29 日投降,次日签订停战条款,退出战争。土耳其于 10 月 30 日投降。奥

匈帝国已土崩瓦解,各非德意志民族纷纷起义,宣布独立。奥地利于 11 月 3 日被迫签订停战协定,无条件投降。

协约国军队继续向前推进,至 11 月 11 日签订停战协定时,德军已被赶出比利时西部,法国只有极少数领土仍在德国人手里,协约国军队准备立即

向洛林发起进攻。

军事失利加速了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危机和崩溃,10 月 3 日组成了以马克斯·巴登亲王为首的新内阁,从 10 月 3 日起德国政府多次提出停战谈判。11

月 4 日协约国方面向德国提出共 35 条的休战条款。11 日晨 5 时,德国的两

名代表终于在巴黎东北方贡比涅森林的火车厢里签订停战协定。1918 年 11

月 11 日上午 11 时,西线停火生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