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性质

一、 战争的爆发

1914 年 6 月 28 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①,奥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夫妇在检阅军事演习后被出生于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萨拉热窝谋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瓜分塞尔维亚,甚至全部吞并塞尔维亚,粉碎“大塞尔维亚主义”是奥匈帝国的既定国策,奥匈帝国决心利用这一事件把战争强加给塞尔维亚。奥匈得到了德国的支持。威廉二世 7 月 5 日即向奥匈大使说:“对塞尔维亚的军事行动不应再延迟了。”德国决心一战,它认为俄国这时尚未做好战争准备,再过几年后,俄国利用它巨大的人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将变得异常强大, 到那时作战对德国就十分不利了。

7 月 23 日下午 6 时,奥匈政府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立即审判参与萨拉热窝阴谋的活动者,并由奥匈派出官员一同会审;取缔一切反奥宣传活动和组织,开除赞助反奥的学校教师,清洗反奥的官员,这些官员的名单由奥国提供;允许奥匈派遣人员协助塞尔维亚政府镇压反奥运动,塞尔维亚政府须在政府公报中发布宣言和对军队的文告,表示反对有碍奥匈领土完整的一切宣传与行动,违者无论任何官民或团体,一律重惩。最后限令 48 小时,

即在 25 日下午 6 时前给予满意的答复。

奥匈政府的最后通牒把谋杀事件的责任加在塞尔维亚政府身上,是没有根据的。最后通牒更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难于接受的。塞尔维亚政府采取了克制的态度,25 日下午 6 时前塞首相亲赴奥使馆面交复照。除了某些保留外,塞政府几乎接受了奥匈的全部要求,只有奥匈官员一同会审谋杀案一项被拒绝。但奥匈拒绝和平解决和所有调停,于 7 月 26 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对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俄国一向对巴尔干怀有扩张野心,自居为斯拉夫人东正教小国的保护者,它不能容忍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压迫,于 7 月 30 日开始总动员。俄国转过头来又希望得到法国的支持。法国担心有朝一日会单独同德国作战,并企图重新获得阿尔萨斯—洛林,决定支持俄国。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的当天,法国大使遵照其政府的指示向俄国外交大臣声明:“在必要的时候,法国完全准备履行它作为一个盟邦的义务。”与俄国宣布总动员的同一天,法国也开始了军事准备,但法国政府不愿承担首先发起进攻的责任,反而命令边防军向后撤 10 公里避免发生冲突, 使德国无所借口。

德国决心一战。7 月 31 日,它向俄法两国同时发出最后通牒。给俄国的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停止动员,限 12 小时内答复。遭俄国拒绝后,德国立即于

8 月 1 日中午向俄国宣战。给法国的最后通牒要求法国作出在德俄战争中保

持中立的承诺,法国的答复是:“法国将根据本国利益采取行动。”8 月 1

日下午 4 时 3 刻,法国宣布实行总动员,5 时正德国也实行总动员。德国人不具有对法国发动战争的充足理由,尚需捏造法国入侵德国领土的谣言,所以迟至 8 月 3 日下午 6 时 1 刻才向法国宣战。

英、德之间的谈判时间略长一些,也比法、俄参战晚一二天。萨拉热窝

① 波斯尼亚于 1908 年被奥匈帝国吞并,居民大都是塞尔维亚人。

事件后,德国希望英国保持中立,法、俄则力促英国进行干预。但直到 7 月

底,英内阁对是否参战意见仍不一致。早在 7 月 6 日和 9 日,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即向德国大使表示要“尽一切可能来防止大国间的战争”,保证与俄、法没有任何同盟义务关系。7 月 26 日,格雷还提议在伦敦举行英、法、德、意四国会议,讨论维护和平的办法。英国的这番举动,使德国误认为英国会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但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后,英政府态度发生了变化。格雷于 29 日邀见德国大使,说只要冲突仅限于俄奥之间,英国可以站在一旁。但如果德与法国也要牵涉进去,情势就会立刻改变,英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会迫不得已采取紧急决定。英国态度的变化使柏林大为震惊。8 月 2 日,格雷向法国提出保证,英国将根据 1912 年英法海军协定保护法国北部海岸。同

日下午 7 时,德国向比利时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准许德国过境假道攻法。比利时予以拒绝,并向英国求援。8 月 4 日,德军入侵比利时的消息传来,格雷于下午向德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保证尊重比利时的中立,限于当夜 11 时答复。绝对不允许任何国家控制低地国家,一向是英国政策的一个基本原则。更何况,德国与英国争霸已久,英国迫切希望遏制德国扩充海军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野心。在遭到德国拒绝后,英政府立即声明,从 8 月 4 日夜 11 时起,对德国进入战争状态。由于英国宣战,不列颠帝国所属各自治领(南非联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也都加入了战争。

至 1914 年底宣布参战的国家除奥匈,德国、俄国、法国、英国、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比利时外,还有土耳其和日本。德国势力早已渗入土耳其, 8 月 2 日德土订立密约,10 月 29 日土耳其军舰炮击俄国黑海港口,俄国于

11 月 2 日,英、法于同月 5 日向土耳其宣战。日本趁机在东亚扩张势力,甚

至妄图吞并中国,借口“英日同盟”于 8 月 23 日也对德宣战,11 月初即占领了中国的青岛和胶州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