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924—1937 年的护宪运动

1922 年宪法 1921 年 12 月,英国占领者为了把柴鲁尔和华夫脱党其他领袖同埃及人民隔离开来,先是下了驱逐令,后来又逮捕了他们。最初把柴鲁尔流放到阿拉伯半岛的亚丁,接着转移到印度洋南部的塞舌尔群岛,最后转移到直布罗陀要塞。与占领者的愿望相反,这种政治迫害使全埃及群情激愤,各大城市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群众集会和游行。占领者出动大批军警, 枪杀和逮捕抗议群众,没收了华夫脱党领袖们的财产。1922 年 1 月 23 日, 华夫脱党开罗委员会号召抵制英国货和英国银行。持续三年多的华夫脱运

动,终于迫使占领当局不得不改变其殖民统治方式。

1922 年 3 月 16 日,英国宣布埃及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在此之前, 成立了以鲁世迪·帕夏为首的宪法起草委员会。4 月 4 日,正式颁布了《埃及宪法》。宪法共 7 章 70 条,其要点是:埃及为君主立宪制的自由独立国家; 伊斯兰教为国教;阿拉伯语为国语;确立了“主权在民”、“公民享受平等自由”等原则;议会为两院制,上院议员为 122 人,任期 10 年,下院议员为

235 人,任期 5 年;王位由穆罕默德·阿里家族继承,国王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经议会协商可宣战或媾和;在议会休会期间,国王有立法权,拥有与上院相同的课税权和加税权,有解散议会权;行政权属国王和内阁,内阁成员对下院负责,但国王有权任免内阁大臣;非埃及人不得担任埃及政府内阁成员,内阁成员不得兼任非官方组织职务;埃及保证英国在埃及的特权, 允许英军驻在埃及,聘请英国人为埃及政府财政及司法顾问;外国因条约和习惯而得到的利益仍予保留;宪法只适用埃及王国,但埃及在苏丹的权利不变。

宪法具有民族独立和民主的进步内容,也有保护王权和英国特权的保守内容。然而,它毕竟是埃及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宣布埃及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非洲现代史上第一个民族独立国家从此诞生了。

第一届华夫脱党内阁 1924 年 1 月 28 日,埃及国王福阿德任命大选获胜的华夫脱党领袖柴鲁尔组阁。在新宪法颁布后的第一届华夫脱党民族内阁政府中,柴鲁尔任首相兼内务大臣。

新内阁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英国和埃及的关系。1924 年 9 月, 柴鲁尔赴伦敦同英国首相麦克唐纳谈判,提出了五项要求:英军撤出埃及; 英国撤回在埃及的财政和司法顾问;英国停止对埃及外交方面的监督权;英国放弃在埃及的领事裁判权;英国放弃对苏伊士运河的保护权;埃及不再负担英军驻苏丹的费用。这些要求遭到英国政府的拒绝,谈判宣告破裂。

柴鲁尔通过议会,要求英国政府交出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同时又以政府首脑身份照会英国政府,要求英国撤走驻埃及的高级专员,建议两国互派使节。他不顾英国反对,声明埃及将履行独立主权国家权利,坚决排除外国干涉。这些措施触怒了工党政府。工党政府迫使埃及国王下诏,免去柴鲁尔内阁职务。由于人民群众的强烈抗议,国王只好收回成命。1924 年 11 月, 鲍尔温组成的英国保守党政府以埃及驻军总司令兼苏丹总督斯塔克遇刺事件为借口,出动军队占领议会和政府大厦,迫使柴鲁尔辞去首相职务。

柴鲁尔内阁虽然只存在了十个月,在内政改革方面仍取得不少成绩,如实现埃及政府的民族化、反对贪污腐化和重视教育事业等。1925 年、1926 年的大选中,华夫脱党连获大胜,柴鲁尔均被推选为议长。1927 年 8 月 24 日,柴鲁尔逝世,埃及各地纷纷举行悼念活动。中国的《东方杂志》发表的悼念文章中认为,他的逝世,使“东方的民族革命运动少了一位指导者,回教的民族运动少了一位伟大的领袖”。他树立的民族独立的旗帜引导着埃及人民进行持久的反帝斗争。

埃及国王宣布宪法失效 华夫脱党从 1923 年以来,一直在议会中占有优势,并且在宪法范围内进行活动。1928 年 3 月 1 日,华夫脱党人占多数的议会,否决了英国政府提出的英埃条约。3 月 4 日,组成了以纳哈斯为首相的华夫脱党内阁。这届内阁反对英国借口保护英侨安全面干涉埃及内政。4 月 30 日,英国出动舰队,向埃及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销集会游行的议

案。纳哈斯内阁拒绝接受通牒,被迫辞职。自由党人马哈茂德继任首相。1928 年 7 月 19 日,埃及国王福阿德下诏解散议会,宣布宪法失效三年。

三年内,由国王和内阁掌握立法和行政大权,实际上是由英国操纵一切大权。埃及又恢复了由英国高级专员指挥的国王独裁专制政权。

华夫脱党号召人民反对破坏宪法的倒行逆施行为,开始了从 1928 年下半

年到 1936 年 5 月的护宪运动。

1928 年 6 月,英国组成麦克唐纳的第二届内阁,对埃及的政策由高压转

为怀柔。1929 年 8 月,英国提出了英埃条约 16 条,坚持英国对埃及的外交监督权、驻兵权、交通保护权以及战时毫无限制的军援与领土使用权等。华夫脱党人针对条约内容的帝国主义实质和英埃两国政府的谈判进程,不断揭露它违反民意和破坏宪法的行动,动员舆论和群众起而抗争。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英国工党政府决定缓和同华夫脱党的紧张关系,同意恢复宪法。1929 年底,根据宪法,举行议会选举,华夫脱党在选举中获胜。1930 年 1 月,纳哈斯再次组成华夫脱党内阁。这是护宪运动的胜利。

纳哈斯内阁在原则上并不拒绝同英国合作,也主张用谈判方式解决问题。它同前任内阁不同之处,在于它坚持民族独立立场,反对英国在尼罗河驻军,反对英国在苏丹的领有权。谈判从 3 月持续到 5 月,最后以失败告终。谈判破裂后,纳哈斯内阁为维护宪法,草拟了保证宪法尊严法案。英国政府立即唆使国王予以否决。6 月 16 日,纳哈斯内阁辞职,亲英的伊斯梅尔·西德基组阁。

护宪运动的胜利 西德基上台后,秉承英国意志,宣布修改宪法和停止议会活动。他的反民主措施立即激起护宪运动的新高潮。从 1930 年下半年开始,华夫脱党不顾禁令,通过议会,提出对政府不信任案,并组织了开罗、亚历山大等地的群众性抗议示威。西德基政府随即宣布戒严、逮捕议员,禁止言论自由。

1930 年 10 月,西德基政府宣布废除旧宪法,实施修改过的 1930 年宪法。新宪法扩大了国王的权力(如规定国王有权否决议会法案、所有法令不经国王批准都不能成立);把下议院议员由 235 人减少至 150 人,并规定不许干预政权,限制下议院对政府不信任案的表决权;提高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将直接选举改为间接选举。5 月,华夫脱党人号召抵制根据新宪法举行的议会选举。许多城市都发生了群众性的政治罢工和示威游行。

1933 年 9 月,西德基政府辞职,开始了国王统治时期,宫廷总管易卜拉辛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他的后台是英国政府。

1934—1935 年,是护宪运动的最重要的阶段。1934 年,华夫脱党提出“英国是我们的敌人”的口号,同时反对国王践踏宪法、扼杀民主运动。11 月, 英国被迫同意废除 1930 年宪法,但不允许华夫脱党执政。1935 年 1 月,华

夫脱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在恢复 1923 年宪法、重新选举的条件下,同英国合作。英国拒绝接受这些条件,谈判失败。11 月 9 日,英国外交大臣塞缪尔·霍尔发表声明,反对埃及恢复宪法,引起了新的群众性抗议运动。在华夫脱党号召下,开罗的游行群众捣毁英使馆窗户,与警察发生冲突,死伤200 多名学生。全国学生评议会决定全国罢课一周。抗议活动一直持续到 12 月初。

1935 年 12 月 5 日,华夫脱党联合另外两在野党,成立了抗英联盟。10

日,三党领袖联合上书,要求恢复 1923 年宪法和奈西姆内阁辞职。陷于孤立

的英国政府,只得让埃及国王福阿德下诏,恢复 1923 年宪法和直接选举。1936 年 1 月底,奈西姆下台,宫廷大臣西利马赫接替了他的职务。4 月初,埃及国王福阿德去世,其子法鲁克继位。5 月,举行大选。华夫脱党提出了改善工人生活、减轻赋税等竞选纲领,获得多数票,组成了以纳哈斯为首的新内阁。护宪运动取得了最后胜利。1936 年 8 月,该内阁同英国签订了英埃同盟条约,固定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

护宪运动的胜利成果没有巩固下来。1937 年,法鲁克国王拒绝了纳哈斯提出的新宪法草案,迫使该内阁下台。在 1938 年的议会选举中,华夫脱党遭到失败,从此一蹶不振。

华夫脱运动是一个持续了近 30 年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柴鲁尔和他领导的华夫脱党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促成了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加快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