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登上世界强国地位的日本

日俄战争 甲午战争后的十年,是日俄矛盾日益尖锐、发展为战争的十年。

沙俄迫使日本退还辽东半岛,日本统治阶级认为是“千古未有之大辱”。在“卧薪尝胆”的口号下,日本统治者制定了十年扩军计划,这个计划到 1903

年就提前完成了。结果陆军拥有 13 个师团,另增加骑兵、炮兵各两个旅团,

平时兵力达 20 万人。海军共拥有 76 艘军舰(总计 258000 吨)和 76 艘鱼雷艇。日本下决心对俄一战而称霸东洋。

沙俄方面也在不断增强它在远东的陆海军兵力。到 1903 年,远东部队增

加到二三十万人。沙俄海军有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等,军舰总计 80 余万吨。沙俄海军的远东舰队与日本海军相比,大体上为 7∶10。如果波罗的海舰队开到远东,则沙俄海军与日本海军的比例将为 18∶10。

日、俄为了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矛盾日益尖锐,无法调和。1895 年 7 月,朝鲜闵妃集团在俄国驻朝公使的支持下,把亲日派逐出政府。10 月,日本驻朝公使指使日军冲入王宫,杀死闵妃,重建亲日政权。1896 年 2 月,朝鲜国王再次组成亲俄内阁。1898 年,俄国强租了中国的旅顺大连。为了巩固这一既得权益,在朝鲜问题上暂时对日缓和。1898 年 4 月,俄日两国在东京签定协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有优越的经济利益,但在政治、军事方面仍然坚持双方权益对等。

三国干涉还辽后,俄国势力在中国东北迅速扩张。1896 年 6 月,俄国诱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规定俄国军舰可驶入中国港口,在中国境内筑路运兵等等。9 月,中俄签订《东省铁路公司合同》,俄国可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随后又于 1898 年 3 月,强租旅顺大连;1898

年 7 月复迫使中国签订修筑自哈尔滨至大连的中东路支线的《东省铁路公司续订合同》。中国东北全境沦为俄国的势力范围。对于俄国的扩张,日本极为恼怒,只因战备尚未完成,暂时予以容忍,而把侵华重点放在中国南部, 企图攫取福建等地。

1900 年,八国联军出兵中国,俄国以“保护”侨民和中东铁路为借口一举占领东北三省。俄国占领中国东北时曾经宣布:“仅为保护铁路,事毕即撤”,但后来却拒不撤兵。这引起了日本和英国的强烈不满。1902 年 1 月, 日英两国缔结了针对俄国的《日英同盟条约》。有了英国的撑腰,日本更敢于发动对俄战争了。

1904 年 2 月 8 日,日本不宣而战,海军偷袭旅顺俄国舰队,同时在仁川

登陆。10 日,日俄两国正式宣战。4 月下旬,日军渡过鸭绿江。5 月,另一支在辽东半岛登陆的日军占领金州,围困旅顺口。8 月下旬,在辽阳会战中, 俄军战败,9 月 4 日日军攻占辽阳。8 月 9 日,日军开始总攻旅顺,1905 年 1

月 1 日,旅顺俄军投降。日军参加攻城的兵力累计 13 万人,伤亡 59000 余人。俄军死伤 23000 人。3 月,日俄军队在奉天(今沈阳)附近决战,日军再次获胜。

在海战方面,1904 年 8 月 10 日,日俄双方舰队在旅顺东南海面交战,

俄方大败。1905 年 5 月 27 日,俄国从欧洲增派的第二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驶抵对马海峡,与设伏已久、以逸待劳的日本海军展开决战,28 日俄国舰队被全部歼灭。

旅顺口失陷和波罗的海舰队被歼灭以后,俄军败局已定。加以国内革命爆发,更难继续作战。日本方面也已精疲力竭。从奉天会战起,日本的作战力量就开始枯竭,预备役、后备役的兵员已征召殆尽,再无动员的余地。大本营参谋总长山县有朋说:“敌在其本国尚有强大兵力,与此相反,我已用尽一切兵力。”在财政方面,日本实际支出战费达 17 亿日元以上,超过战前

1903 年岁入总额的六倍半。在整个战争期间,日本四次募集外债,总计 8.56 亿日元,相当全部战费开支的一半左右。如果战争继续下去,连一年也维持不了。1905 年 8 月 9 日,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在美国的朴次茅斯开始谈判。9 月 5 日,签订《朴次茅斯和约》,主要条款有:(1)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独占利益;(2)俄国将辽东半岛(包括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3)以北纬 50 度为界,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让给日本;(4)俄国自中国东北撤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

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统治权所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日俄战争不仅对日、俄两国,而且对世界历史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俄国战败,加速了 1905 年革命的到来,而 1905 年革命又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日本战胜了欧洲陆军强国俄国,从此跻身于世界列强,更加增强了称霸东洋的野心。亚洲的新兴小国日本,打败了欧洲的庞然大物俄国,黄种人打败了白种人,这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鼓舞亚洲民族主义的作用。孙中山曾经写道:“从日本战胜俄国之日起,亚洲全部民族便想打破欧洲,便发生独立的运动。”越南独立运动的先驱者潘佩珠也写道:“旅顺和辽东的炮声,乘着大海的波涛,迅速传到我们的耳畔。⋯⋯日俄战争确实在我们的头脑里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总之,俄国 1905 年革命和日本战胜俄国,给了整个亚洲以闪电一般的影响。但是,日本不久便加紧了吞并朝鲜的活动,加紧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扩张,这引起了亚洲民族主义者的警惕,促使各国的民族运动加强了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性质,提高了斗争的水平。

吞并朝鲜 日俄战争开始后刚刚两周,日本便于 1904 年 2 月 23 日强迫韩国签订了《日韩议定书》,取得了“相机征用军事上视为必要之地点”的权利。8 月 22 日,又缔结了《日韩协约》,韩国外交和财政的“一切要务” 都置于日本的指挥之下。

日俄战争结束后,1905 年 11 月 17 日,日本以武力威逼韩国签署了第二次《日韩协约》,规定由日本掌握韩国的外交权;在韩国设置统监府等。伊藤博文为第一任统监。1907 年 7 月 24 日,伊藤博文强迫韩国签订第三次《日

韩协约》,规定韩国一切法令、内政重大措施及高等官员之任免均须经日本统监批准;解散韩国军队,各部次官、警保局长及法院、监狱之重要官员均须由日本人担任。韩国彻底地沦为日本的保护国。

朝鲜人民不甘忍受日本的统治,反日运动不断高涨,1908 年是义兵进行游击活动最盛的时期。而对这种形势,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向首相桂太郎提出了吞并韩国的方案,1909 年 7 月日本内阁会议予以通过。1910 年 8 月 22 日,寺内正毅统监与韩国首相李完用在极端秘密中签署了《日韩合并条约》, 规定“韩国皇帝,将有关韩国的一切统治权完全而且永久地让给日本天皇。⋯⋯韩国完全并入日本帝国。”日本吞并韩国后,于 10 月 1 日成立朝鲜总督府,总督由陆海军大、中将担任,直属于天皇,拥有陆海军统率权,并有制定“总督府令”的立法权。从此,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实行赤裸裸的殖民统治。第一任朝鲜总督是寺内正毅。

产业革命的完成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日本的产业革命,大体上从19 世纪 80 年代开始,到 20 世纪 10 年代完成,大约用了 30 年的时间。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实现了以轻工业为中心的蒸汽动力产业革命,或称“第一次产业革命”;日俄战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完成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电力产业革命,或称“第二次产业革命”。

经过甲午战争后,日本的纺织、缫丝、制糖和造纸等轻工业部门有了很大的发展,纺织部门尤为突出。1889 年日本纺织业拥有 21.5 万个沙锭,1899 年增为 118.9 万个纱锭,机器纺纱占绝对优势。手工操作一向占压倒地位的缫丝业,机械化程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日俄战争为日本资产阶级提供了巨额利润和大片殖民地,战后迅速出现了企业投资热潮。1905 年下半年到 1907 年,新建扩建企业投资额达到 67477 万日元,相当于过去十年投资总额的两倍。工业的主流仍然是轻工业,但重工业也得到了急剧发展。制铁业以扩充八幡制铁所为中心,并新建了日本制钢所(1907 年)、神户制钢所(1911 年)等民营企业。1914 年与 1904 年相比,生铁产量从 6.8 万吨增至 30.2 万吨;钢材产量从 6 万吨增至 28.3 万吨。

煤产量 1906 年为 1298 万吨,1914 年增生 2229 万吨。日俄战后,日本还突出发展电力工业,特别是发展水电。1905 年,日本发电能力只有 74000 多千瓦,其中水电约占 25%。1914 年发电能力增至 71 万多千瓦,其中水电约占58%。十年之间,发电能力增长 9 倍,其中水电增长近 20 倍,速度之快令世人注目。机械工业,特别是母机制造工业的状况,是判断产业革命进展的基本标志。1886 年,日本全国仅有 10 个机械制造厂,工人 615 名。1905 年, 政府制定“母机制造事业法”予以奖励,开始兴建一批独立的民间机械厂。到 1914 年,全国已有机械厂 1401 个,职工 87625 人,原动力约 8.9 万马匹。

日本的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在明治维新后靠国家资本大力扶植、自上而下地实现的,因此几乎没有经过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很快就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甲午战争后,在产业革命和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加速实现的过程中,大约从 1900 年起,急剧地实行资本集中。到日俄战争前夕,在金融及主要工业部门形成了少数寡头垄断资本集团,即三井、三菱、住友和安田四大财阀,此外还出现了一批二流财阀。大财阀不断实行资本集中,支配着产业和金融业。以轻工业中的纺织业为例,1899 年纺织公司有 78

家,1904 年减为 43 家,日俄战争后的 1912 年更减为 32 家。但资本和纱锭

却大大增加,1899 年纺织公司资本为 3300 万日元,拥有 117 万个纱锭,1904

年资本增为 3470 万日元,纱锭增至 130 万个,1912 年更增为资本 6600 万日

元,纱锭 221 万个。再以重工业中的机械制造业为例,由于这个部门的建立需要巨额资本,所以它的发展始终是在三井、三菱、住友等大财阀的垄断之下。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又是由财阀的银行来推进的。财阀开办的银行在金融界占统治地位。1901 年末,全日本银行大约有 5 亿日元存款,其中一大半或 2/3 集中于十几家大银行。在日俄战争前后兴办企业的热潮中,出现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经过 1907—1909 年的经济危机,大多数破产了。大资本企业

乘机在各部门实行合并、吸收,如在棉纺织业方面,1913 年钟纺、大阪等 7

家公司占参加棉纺业联合会的 44 家公司的缴纳资本的 57.5%和设备的 58.7

%。以往,银行主要是经办商业金融业务,这时对工农业、企业的放款大大增加,金融资本加强了对产业资本的支配,这对财政金融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向帝国主义转变起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