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秋植蔗栽培技术要点

以从立秋至霜降前(8—10 月)下种,到翌年 11—12 月收获这样一种栽培制度种植的甘蔗叫秋植甘蔗。其生长期一般长达 13—15 个月。

(一)发展秋植蔗在蔗糖生产中的意义

  1. 高产稳产 秋植蔗的生长期比春植蔗长 3—5 个月,而且经历两个高

温、多湿期,且下种时高温多湿,故萌芽快,萌芽率高,分蘖多,有效茎数多。秋植蔗的伸长期长,生长量大,节多,株高,茎粗,茎重,一般产量比春、冬植蔗高 30%—50%。

  1. 早熟、高糖分

    秋植蔗由于提早种植,生长期长,糖分积累较早,故在糖厂榨季初期(11—12 月),秋植蔗的蔗糖分比同期春植蔗高 1%—2%左右。因此,种秋植蔗有利于糖厂提高榨季的早期蔗糖出糖率,延长糖厂制糖期, 提高糖厂设备利用率,增产食糖。

  2. 可错开农时,调节劳动力

    春植蔗下种时与春种春插在劳动力安排一致,而秋植蔗下种期间正是晚稻田间管理基本结束和收获大忙之前的空隙时间,有利于错开农时,调节劳动力。

(二)秋植蔗栽培技术要点

  1.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粤糖 7 号在春植的条件下,萌芽分蘖缓慢,萌芽率低,分蘖也少,未能发挥其丰产性,但在秋植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萌芽、分蘖快,水田蔗区可以采用。而高旱地蔗区应选抗旱耐瘦瘠能力强的粤糖63/237,印度 419,选三、桂 7、桂 10、桂 11 号。

  2. 适时下种 早秋植(8 月下种)的甘蔗易形成“蜂腰”,形或“茶杯脚” 现象,容易倒伏;晚秋植(10 月下旬种)由于气温逐渐下降,对甘蔗发芽出苗不利。根据各地蔗区的生产经验证明,中秋植(9 月)最适宜,因为在此时期种蔗,气温高,降雨量较多,有利于下种后蔗芽生长。当年就有了足够的分蘖,蔗基未露出地面伸长。次年春暖,即能迅速拔节伸长,充分利用第二个高温高湿生长期,蔗茎也不会形成“蜂腰”或“茶杯脚”,茎粗大均匀、不易倒伏,所以 9 月下种的秋植蔗能获得高产稳产。

  3. 建立秋采苗圃 由于秋天种蔗不是在甘蔗的收获季节,因此,在发展秋植蔗的过程中,种苗来源便成为一个普遍突出的问题。建立秋采苗圃是解决秋植蔗种苗来源的有效措施,一般每 0.067ha 苗圃可种秋植蔗 0.66ha 以上。具体做法是:选择土肥条件较好的土地,以早春植为宜(春寒来时可用地膜覆盖),行距为 60cm,每 0.067ha 下种双芽苗 7 000 段,每隔五行留第六行不种,作人行道,方便管理。苗圃要施足基肥,精细管理,提早追肥培土和加强虫害防治。到 9 月采苗,一般每 0.067ha 有效茎 6000—7 000 条左右,

每条有 10—12 个可用节芽。采苗后留下的宿根要及时护理,开垅松蔸,促进蔗芽萌发,待蔗芽萌发出土后,如果是五行区苗圃,可把第二、四行的宿根蔗蔸挖起补苗或移植别处,单数行留宿根蔗。这样五行并作三行,行距由 60cm 变为 1.2m,继续护理,作为秋宿根原料蔗。

  1. 下种密度 植前的种茎处理和下种方法与春植蔗基本相同,但因秋植蔗植株高大,生长期长,行距和种植密度可比春植蔗稍疏一点,一般旱坡地可采用 110cm 左右的行距;如土壤比较肥沃,排灌条件良好,施肥较多,精耕细作,管理水平又较高的可用 120—130cm 的行距。下种量一般每 0.067ha 为 2500—3 000 段双芽苗。遇干旱采用“三湿”(即蔗种湿、肥料湿、植蔗

沟湿)抗旱下种法,下种后 10 天左右,蔗芽就可萌发出土。

  1. 施足基肥 秋植蔗有效茎数多,生长期长,生长量大,需肥较多,吸肥总量比一般春植蔗约多 30%—40%,因此,必须施足基肥,才能充分发挥秋植蔗的丰产性能。实践证明,灰粪土杂肥拌磷肥作基肥施用,增产效果很好, 特别是红、黄壤的旱坡地、开荒地、严重缺磷地,施磷效果更为显著。

  2. 田间管理 秋植蔗与春植蔗的田间管理基本相同,但根据秋植蔗比春植

蔗早生快长的特点,各项田间管理工作应相应提早进行,具体措施如下:

  1. 及时追肥 一般当年施一两次肥,三叶期施第一次,第二次在七叶期正好分蘖刚出土时施下,以促分蘖粗壮。有条件的在入冬时(立冬至小雪) 最好施一次灰粪土杂肥结合小培土,桂中蔗区培土高 10cm 左右,以防霜冻。三月春暖开始施攻茎肥,结合中培土和大培土分两次、三次追肥。各次追肥要比春植蔗提早 25—30 天,施肥量也要增加。

  2. 虫害防治 秋植蔗是蔗螟等害虫的越冬场所,春暖后要特别注意防治。除下种时每 0.067ha 施用呋喃丹 4kg 之外,三月春暖时要结合追肥和中培土再施一次呋喃丹防虫,用药量同前。

  3. 防倒伏 秋植蔗生长期长,植株高大,蔗茎基部又易出现细密的节段,在生长中后期,特别是遇到暴风雨的天气容易倒伏,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做好抗风防倒工作。